书城传记世界名人成长历程:纵横捭合的外交家(3)
10683000000010

第10章 吉米·卡特

在美国的历史上,没有哪一位总统可以在总结自己的政绩时聊以自慰地说,在他执政期间,“不曾有一个公民因战争流过一滴血。”也没有哪一位总统在退休后比卡特更风光。诺贝尔和平奖评审委员会2002年10月11日宣布,将2002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已是78岁高龄的美国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以表彰他“数十年来孜孜不倦努力寻求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冲突、推动民主和人权、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

吉米·卡特1924年10月1日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普兰斯一个花生农场主家庭里,1946年毕业于马里兰州美国海军军官学校(即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随后在海军部队服役7年。卡特1953年因父亲去世,退役回家乡经营卡特农场、卡特仓库等业务,并开始从事政治活动。1962年他步入政坛,1970年至1974年任佐治亚州州长,以积极消除种族歧视及办事富有实效而赢得声誉。1977年,他作为民主党提名的候选人在竞选中获胜,登上美国的权力之巅。1980年竞选总统连任失败,于1981年1月回到他的家乡重新经营农场。

卡特执政期间美国外交取得了不少的成功,特别是在调解国际争端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把巴拿马运河的管理权移交给了巴拿马,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促使以色列与埃及达成了戴维营协议,拯救了美国在伊朗的人质。

美国从1977年开始,对石油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同时能源危机不断爆发。美国石油主要来源于中东地区,当时埃以矛盾加深,不仅直接影响到美国在中东的石油利益,同时可能导致苏联对该地区的进一步渗透。因此,卡特下决心要扭转这种不利于美国的局面。但中东矛盾错综复杂,大致可以分为土地归属、以色列的安全、巴勒斯坦人的权利等三大问题。卡特权衡利弊,还是下决心试一试,他要充分运用自己的威望和外交才干,运用自己的外交谋略,争取在解决中东问题上发挥作用。卡特在担任总统职务之前就访问过以色列,他认为犹太教和基督教在伦理上有共同性,犹太人建立自己的家园是符合圣经教义的,因此他重视以色列的安全,这是与许多美国人的想法一致的。卡特总统在中东进行了穿梭外交,促进解决了埃以谈判中悬而未决的问题。直至1979年3月26日,埃以双方终于在白宫正式签署和平条约,结束了双方长达30年的敌对和战争状态。

前伊朗国王巴列维政权是1953年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策划下建立起来的,美国为其在中东的石油利益,一直支持这个残暴的专制政府。1977年,在民族主义和宗教复兴主义领袖霍梅尼的号召下,伊朗爆发了针对美国的反国王暴政怒潮。1978年,伊朗全国发生了要求废黜国王的总罢工和示威游行。巴列维尽管有美国的支持,还是抵挡不住全国要他下台的浪潮,只好接受了要他离开伊朗的要求。美国以同意治病为由接纳了巴列维。这引起了霍梅尼政府的不满,于1979年11月4日逮捕了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的大使及官员共52人。此后的400多个日日夜夜,卡特为营救这些人质而绞尽脑汁。他请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人充当美国与伊朗谈判的中间人,并以资产谈判作为人质的筹码,直至1981年1月20日,新总统就职,他离开白宫那一天,人质终于被释放。虽然人质事件是直接影响卡特连任的重要因素,但人质的安全返美不能不说是卡特施展外交谋略锲而不舍地进行多方外交努力的结果。

卡特在退休之后常常作为美国总统的特使去调解那些棘手的国际纠纷与冲突。其中,他成功地调解海地危机最能体现卡特坚忍不拔的外交才华和谋略。海地是加勒比海中一个面积不足3万平方公里的小岛国,1992年建立了以塞德拉斯将军和毕安比将军为首的军政权。美国不愿看到自己的后院有这个军事政权,自它建立以来,美国用尽了包括外交说服、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等种种手段来取缔它,但毫无结果。1994年,美国为了维护其超级大国的脸面,决定用武力拔掉这个钉子。9月15日,克林顿宣布,如果海地军人首领不主动交权和离开海地,美国将用武力强制他们下台。克林顿在他的上述讲话一结束,就立即任命前总统卡特作为特使前往太子港斡旋,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美国同海地间的冲突。克林顿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他认为卡特有很高的威望,在调解复杂的国际冲突方面经验丰富,善于使用谋略手段;另一方面他认为,如果卡特调解失败,他出兵海地就名正言顺了,对国内也好交待。克林顿给卡特提出的任务是:在9月18日中午12时之前达成一项协议,只要海地军人政权首领同意下台,也可以不要求他们离开海地。到9月18日下午7点30分,终于达成了协议。该协议规定,议会最迟于10月15日前通过大赦令,塞、毕等3人提前退休,阿里斯蒂德总统返回海地。7点45分,该协议传回白宫。8点正,克林顿下令撤销入侵计划,正在飞往海地的飞机返回美国基地。一场即将发生的流血冲突在卡特的坚持和努力下,终于通过和平谈判得以化解。可以说,如果卡特在危急关头稍有动摇,结果就会是另一种样子。这一事件使卡特在国际上赢得了巨大的声望。

自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卡斯特罗在古巴实行土地改革触及美国资本家在古巴的利益以来,美国就开始对古巴进行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并采取暗杀等多种手段企图搞掉卡斯特罗,以逼古巴就范。但小小的古巴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毫不屈服,美古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卡特当总统后,立即将实现美古关系正常化提上了议事日程。1977年3月,卡特放松了对古巴的制裁,放宽了美国公民到古巴的限制,并安排了美古之间断交长达16年来的首次官方接触。卡特的做法得到了卡斯特罗的积极回应,古巴释放了在猪湾事件中被俘的数千名美国人。为改善两国关系,两国领导人的特使穿梭于华盛顿与哈瓦那之间,正当两位国家元首积极推进两国关系之时,卡特的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抛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反卡斯特罗势力的口实,迫使卡特政府不得不中断了同古巴关系正常化的谈判。2002年5月12日,卡特访问古巴的梦得以实现。卡特成为美国历任总统中访问古巴的第一人。卡特表示,他一直期待着与卡斯特罗主席的会面,并相互“探讨和平、人权、民主和如何减少人类的不幸”。尽管布什政府对古巴仍持敌对态度,但卡特的这次访问为改善两国关系起到积极的作用。

卡特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他按照基督教的教义提倡博爱、和平与人权,并在国际关系中也提倡“正义、宽容、同情和爱”。他主张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在伊拉克问题上也是如此。布什政府在阿富汗清剿塔利班的战争刚一结束,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再次出兵伊拉克。卡特不赞成布什当局的做法,他公开批评美国国会通过授权总统对伊拉克使用武力的决议是错误的,并表示如果他仍是国会议员,他将对布什政府的动议投反对票。他指出,必须通过联合国安理会进行协调努力,迫使伊拉克接受无条件的核查,而不是单方面由美国完成。

现在,卡特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了,但他对调解国际冲突仍然乐此不疲,他同夫人罗莎琳都表示:“我们要为人类避免争端和战争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