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蒋介石六十大诀笔
10682700000043

第43章 形字诀

——每个人都是戴着面具生活。只是有人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单纯,有人是为了掩饰自己的狠毒狡诈。蒋介石就有很多的面具,为了不同场合的需要,他也要不时更换面具,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作秀来引人注目

作秀是在今天一个很时尚的词汇,其实作秀的行为古今中外一直都有。所以作秀作为一种行为,人类对之并不陌生,通常作秀是要引人注目的,也可以一言以蔽之“哗众取宠”,比如孔雀开屏,那是美不胜收的,但那屏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随便开的,是有目的的,是针对特定对象要达到一个特定目的而开的,所以作秀不是生活的常态,而是刻意塑造形象寻求脱颖而出之机遇的一种状态。

许多急于成功的人都是通过作秀来增强自己的人气的,因为人的价值是在被关注中得到体现,曝光率多,知名度高,价值就提升。有些人善于作秀,引人注目,引起轰动,个人的价值就被发现了。现实中,我们目光的聚焦点常放置在一些引人注目的地方上,因此,善于作秀的人通过在人前作秀使得他们的个性和才华得到了发现,获得了更好的平台。

要想引人注目,就应该善于作秀,因为通过作秀可以彰显自己的能力,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支持,也提高了自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而且还会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良好的社会舆论和良好的声誉,这对于自己未来的成功都是很大的帮助。

蒋介石就是一个善于作秀的人。1941年春,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在参谋总长何应钦的陪同下,前往合川,考察了举世闻名的宋元古战场遗址钓鱼城。考察结束后,蒋介石一行人又在合川县县长的陪同下,去了钓鱼城下的甘泉洞。中午,合川县长特地从合川城里叫来几位高级厨师,准备为蒋介石一行办一桌像样的宴席。合川县长的良苦用心,不仅未讨得蒋介石欢心,反而引来一顿责骂:“娘稀匹!前方将士浴血奋战,艰苦卓绝,我等岂能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从今往后,不管是谁,都不得铺张浪费,大吃大喝,违者革职查办!”蒋介石一发火,直烧得在场的人面面相觑。站在一旁的参谋总长何应钦则慌忙向合川县长递眼色。善于见风使舵的合川县长,又慌忙赔着一副笑脸,连连认错:“我知错,我悔过!总司令以身作则,艰苦卓绝,乃我等革命同志学习之榜样!有总司令英明领导,何愁抗日不胜、倭寇不灭?”

蒋介石通过作秀,营造了自己体恤前线官兵,爱兵如子的形象。遑论他真实想法如何,至少这演出的一场秀,就足够博取同情了。

在当今这个社会,单纯的怀抱着是金子总会放光的想法的人只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埋没,永远没有出头之日。所以,一个人如果想要成功,就要善于表现自己,甚至可以适当地通过作秀来增强自己的号召力和支持率,同时,也正是因为善于表现自己所以才能在众人面前脱颖而出。

在现代社会,懂得操作自己,让自己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让自己的知名度提高,才会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巧于造势,慑服众人

《孙子兵法》中说:“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军队取胜要靠“势”,收服人心也需要“势”。

“造势”的方法有很多种,关键在于造得巧妙、造得有效。借用造势来成事,给人们造成心理上的震撼,当它成为一种强势话语时,就会流行成一场情感瘟疫,具有“无意识”的巨大力量,达到征服人的作用。这便是宣传造势的秘密。

所谓“势”,即事物表现出来的状态或趋向,有形势、情势、时势和势头之说法,又有大势、优势和局势、劣势之区别。正确地看待形势,抓住势头把握机遇,巧于因势利导,善于借势造势和乘势,其作用不可低估。

战机的出现既可能是主动造势的结果,又是妙用战机取胜的关键。一个人无论是想要在一时或是长久地取胜,都应该明白该如何造势。要学会精于计划,巧于造势,而扩大影响和声势。因为单凭自己个人能力是不可能成功的,现在想要速胜,少不了广泛的宣传,就是需要巨大的能量和身后巨大的声势,为自己摇旗呐喊,为自己助威鼓劲,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巨大的声势来慑服和征服那些潜在的敌对势力,甚至那些想要陷害自己的敌人,这种力量会成为帮助和支持自己前进的能力。

从蒋介石为自己造势的噱头来看,他的野心昭然若揭。由于蒋介石掌握中央大权,于是他下令把北京改称为北平,然后搬出孙中山生前定都南京的遗训压服北方派,结果阎、冯不得不偃旗息鼓。首都之争只是北方军阀孤立蒋介石的一个迹象,蒋介石感到最为棘手的事情还是北伐后,各实力派更加强大,要削弱他们的兵力,恐怕他们不服。蒋介石就利用孙中山的遗训压服北京派的定都之争,蒋介石于是乞求孙中山的在天之灵,用亡灵造势慑服众人。通过祭典大礼,他巩固了自己还不稳定的地位,震慑了其他的统帅,并且以“北伐胜利”、“统一大业告成”的统帅自居,凌驾于众司令之上。

蒋介石虽长于造势,但是他所宣传的和自己的本来面目却相去甚远。因此一旦真相被揭穿,他难逃被千夫所指的命运。

◎金玉其外,黑心其内

社会上总有一些人,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深信不疑并奉为人生信条。他们行事总是伴随着暗中算计,但是面对众人,面对下属,面对对手时,则是气质儒雅,态度温和,简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人总是要学会伪装的,因为没有人喜欢自己的真心被窥视,也没有人希望自己的感情被分享。每个人都有秘密,每个人对于未来都有自己的算计,那是无法公诸于世的,也是无法向别人倾诉的。

但是深埋在心里的,可以是秘密,可以是隐私,甚至可以是一些人人都有的阴暗心理,却不能够是对自己所做坏事的掩饰,或者是对自己将要实行的阴暗伎俩的酝酿。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样才能让人表里如一地受到他人的尊重。

但是总有一些厚黑学家为自己戴上漂亮的面具,装扮成美玉一样与世无争的君子模样,可是却是无比有心机的,在大家都认不出的时候图谋不轨,思考如何厚积薄发,思考如何趁人不注意的时候突然出击,打击敌人,甚至就此消灭敌人。蒋介石就是这样一个金玉其外,黑心其内的厚黑专家。

1924年,蒋介石受孙中山的委任,到广州创办黄埔军校。孙中山倡导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深入人心,因有共产党的参加,日益衰落的国民党开始有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大批青年响应号召,到广州参加革命,黄埔军校招生,报名十分踊跃,同当时的军阀抓丁,逼人当兵形成鲜明对照。在共产党的影响和推动下,广东革命势力发展迅速,共产党的思想观点对广大青年有很大的吸引力。在这种革命气氛下,如果公开自己的不同政见,极有可能革命势力会被抛弃。尽管蒋介石对共产党人的理想,有着天然的反感,但为了自己的前途,他只好把这种情感隐藏起来,尽量伪装进步,以赢得黄埔学生的拥戴。在此期间,他曾多次表示要同共产党人合作。可是在之后却挑起了“中山舰事件”,宣布和共产党的最终决裂。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伪装者总是会有暴露的风险,唯有真正内外如一的金玉才能恒久放出光芒。

◎每时每刻都要戴着面具

历史像是一个大家轮流粉墨登场的大舞台,每一个人戴着属于各自的利益面具,上演着属于自己的戏剧。人格就是一个人所使用过的所有面具的总和,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迫不得已在不同的场合需要使用不同的面具,而且无时无刻不戴着面具。

不少人认为,每时每刻都要戴着面具,不是虚情假意,不是故作姿态,而是一种合理化的自我保护。在社会上,为了防备那些有野心的小人和居心叵测的坏人要进行自我伪装。戴着面具在这样一个危险的社会生存,才有可能不被恶语和诡计中伤。无时无刻都要戴着面具就是要隐藏自己的真心,在适当的时候保护自己的想法,不对他人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必要的时候伪装一下,获得更好的社会声誉和更多的支持,这样的人才能在成功的路上走的更远。

几乎每个人都离不开面具,用面具遮盖自己丑陋的部分,只彰显自己善良和有魅力的一面,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支持自己。但是很多厚黑学家更需要面具来伪装自己的丑恶面孔,让对手对自己防不胜防,出其不意的时候打击对手,让自己在成功的路上少了更多的阻碍和荆棘。

蒋介石每时每刻都要戴着面具,这样才能隐藏自己的内心,可以避免由于自己的光芒过高而引起别人的嫉妒乃至排挤,还可以不让上司有被挤下来的危机感。1920年11月,蒋介石因受陈炯明的排挤离开在前线作战的粤军后,回家乡探望母亲。1921年初,正当孙中山初返广州重建政府之际,事业万端,亟待用人。孙中山以及胡汉民、廖仲恺等人函电交驰,一再请蒋介石赶赴广州,但是,他都以家母有病进行推脱。这时,蒋介石采取的办法仍是人虽然不出山,却不时地给孙中山和陈炯明等人写信,针对时局提出自己的建议。蒋介石此举吊得众人胃口悬到了喉咙,更加以为他是个千年难得的人才了。陈炯明更是急不可耐,一再来电催促,但是蒋介石还是迟迟不点头答应,于是陈炯明在电报中委任蒋介石为援桂中路军总指挥,这样蒋介石才于2月6日抵达广州。蒋介石总是标榜自己是个不屑名利的人才,无时无刻不表现自己的清高,而他通过这种面具的保护也让孙中山对自己刮目相看。

蒋介石之所以一时一刻都离不开他的面具,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投机战略和厚黑谋略。每个人都因为戴着面具而有了更多的安全感。但是这层面具却不应成为允许我们肆意妄为的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