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蒋介石六十大诀笔
10682700000025

第25章 固字诀

——得了天下也不代表坐稳了江山,有多少人会对这一位置虎视眈眈。因此蒋介石为了固权,就打起比夺权时更多的精神,使用更多的手段,对冒反他的部下施以重拳。

◎防人之心不可无

纵观社会上各种勾心斗角,输了的往往不是因为计谋不如人,而是因为防人之心不够,被人钻了空子,眼睁睁地看着到手的一切都付诸流水——这种失败是让人最不甘心的,因为不是技不如人高,而是心不如人黑。可见在厚黑的竞争场上,在比拼谁心更黑的同时,还要防备他人心地更黑而遭暗算。

蒋介石是军阀类的典型人物,其为人重名重利,夺取统治权后,一登龙门,身价十倍。虽坐稳高位,显赫富贵,但对下属庶民,以至持异议分子,处处狐疑,绝不放心。为防人造反,动摇其统治地位,对其不利,故步步为营,戒备森严。尤其深恐军人酝酿军变,更加严密防范。因此,靠他吃饭,受其驱使的特工,遍布渗透于各阶层,层层监视。凡被发现可疑分子,十之八九都难逃其魔掌。

为了独裁,蒋决意“削藩”,蒋介石对手握重兵的阎、冯、李强大的地方实力派,很不放心。军队是军阀的命根子。谁有兵,谁就有权,谁的兵多,谁的权就大。因此,建立蒋氏独裁统治,就得首先从削夺冯、阎、桂的兵权下手。地方实力派一旦失去了军队,也就失去了和蒋介石抗衡的能力。但是,蒋介石不敢赤裸裸地干,否则惹恼各实力派联合起来造他的反,也难以招架。于是,蒋介石就和他的心腹吴稚晖、宋子文等密谋编造裁兵理由。经过筹划,他们决定以节约开支搞建设为由,提议裁兵最为合适。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削夺异己的兵权之嫌;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关心国家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贯彻民生主义的好名誉,真是一举两得!

为此,他们炮制了《军事善后案》和《军事整理案》,由蒋介石带到北平,宋子文则先去上海召开全国经济会议,制造裁兵舆论,再到南京开全国财政会议,用财政开支来限定各集团军的人数。6月28日,全国经济会议提出《请政府克期裁兵、从事建设案》。29日,全国财政会议又在南京开幕,配合这两个会议的召开,蒋介石的宣传机器全部开动,大造裁兵舆论,印制大量的诸如“实行裁兵”、“和平建国、防止腐化”之类的标语,到处张贴。蒋介石南京政府还伪造民意,策划上海商会,发表通电,建议筹备“国民裁兵促成会”。在南京党部的纪念周上,何应钦也大谈裁兵的必要性。裁兵之声甚嚣尘上。

但是蒋介石有防备之心,各方军阀也有。为了防止力量被削弱,各方也各施诡计,和蒋介石展开了厚黑的较量。但最终,双方各退50步,蒋介石收回了一些中小军阀割据的土地,而有实力的大军阀,如冯、阎等人都偏安一隅,山高皇帝远,安心做自己的地方一霸。

◎善用心理战术

心理战术是一种小成本、大回报的战术,如果运用得好,其效果更可胜过糖衣炮弹的笼络,成为收服人心的最大法宝。

无论在什么时候,打胜了心理战,就等于赢了3/4的战争;而万一官兵被四面楚歌弄得人心惶惶,恐怕也不可能挽回战局。

蒋介石护权谋略是很有创意的,可谓是花样翻新。为了对手下进行心理挽败,大讲哲学问题,坚定其部下对其独裁的政权的信心,也是蒋介石护权黔驴技穷的最后招数之一。

1948年,在华北,蒋介石的统治区只剩下了济南、新乡、太原、北平、天津、张家口、唐山和秦皇岛;在东北,仅剩下了锦州、沈阳和长春。并且蒋介石的五个军事集团已经呈现分别孤立在几个点上的态势了。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的军队笼罩在一片悲观疑惑的阴云下,蒋这时已经无法用具体的伤亡和消耗来面对人心涣散的军队,于是他只能将目前面对的问题上升到一个理论的层面来进行化解,上升到精神和心理的层面来进行对待。蒋介石为了对部下进行心理挽败,做了三步的努力。第一步:蒋介石于1948年8月3日,在南京召开了军事检讨会。会议参加的人数有120余人,其中包括许多主要将领和高级幕僚。蒋介石在会上做了题为《改造官兵心理加强精神武装》的讲话,讲话中大谈“我们要抱着大无畏的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决心,一定能够化险为夷”。讲话强调“身为高级负责人的我们,更应该坚定信心,在危疑震撼之际保持镇静,绝不可有丝毫的悲观失败情绪和论调,以致于影响士气,影响全面”。第二步:蒋介石在各期军官训练团上进行演讲,演讲一再讲到所谓的“发挥敌忾心,恢复革命精神”。第三步:在军事检讨会结束后,蒋介石和宋美龄一道邀请参加会议的人,并散发《为什么要剿共?》的宣传品。同时又召见杜聿明、宋希濂这样的亲信将领布置新的任务。

但是,蒋介石的统治是将人民置于白色恐怖下,是令人恐慌的。当大势已去,人人自危,官兵对战斗的前途充满怀疑,便无心恋战。因此蒋介石对部下的鼓舞并未发挥太大的作用。

◎只拿最大的开刀,杀鸡儆猴

天下局势,本来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稳定维持一段时间之后,必然有各种欲望开始蠢蠢欲动,想要多分一杯羹。如果不安的气氛越来越浓,各方行动的力度逐渐加大,那么动乱也就在所难免了。

面对混乱的局面,应该如何平息?如果想在短时间内将所有异己分子统统消灭,不仅会对自己、对队伍有极大的压力,而且会使人才资源受到严重浪费,也会逼得异己分子背水一战,联合起来跟旧东家战斗。到时候谁胜谁败,就很难预料了。

所以蒋介石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最大的不安分子开刀,杀鸡儆猴。首先就其他人而言,你是正义的一方,所以从舆论和士气上来说,你就占了优势;其次,对其他异己分子的优待,使他们会感恩戴德地帮助你,从而壮大力量;最后,可以平定人心,让所有犯上作乱的人都得到警示,不敢造次了。

蒋介石就使用过这种杀鸡儆猴的方式,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

蒋介石第二次上台以后,当务之急是巩固他的统治地位。这时,南京政府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但是,对蒋介石来说,最根本的问题是设法把国民党各派势力纠合起来,听从他的指挥。为了驾驭派系林立的国民党新军阀,整顿国民党内部,蒋介石可谓煞费苦心,他决定先从整治自己的嫡系部队开刀。

惩治何应钦,重整第一军,可以说是蒋介石整治嫡系部队的第一招,也是蒋介石杀鸡儆猴,给反对自己的人敲响警钟的第一步。为什么选择何应钦开刀呢?因为何应钦时任第一路军的总指挥,更重要的是他不听蒋介石的话,所以蒋介石必须选择他开刀,从而震慑他麾下的第一路军,达到牢牢控制自己的嫡系部队的目的。1928年2月9日,刚刚开完二届四中全会的蒋介石就悄悄地赶往徐州前线,首先借何打猎未归的空当进入第一路军的指挥部,下令撤销何总指挥的职务,并撤走了何在南京住宅的警卫部队。接着在未告知何的情况下,从徐州召集交通部部长王伯群和中央执委书记李仲公等赴徐州开会,并且在会上宣布了何的所谓罪状:“第一,他曾联合白崇禧逼蒋介石下野;第二,他迟迟不发拥戴电支持蒋介石复职;第三,在外散布蒋介石指挥不了黄埔军了。”蒋说:“我就是要来前方试试看,我还能不能掌握黄埔军。”蒋介石讲这一番话的目的就在于要向二人并且通过二人提出警告,不准自己的嫡系部队中有任何离经叛道的行为。

撤销了何应钦的职务后,蒋介石便以军务废弛为名将第一路军整编成第一集团军,自己兼任总司令。这样一来便没有人敢再不听蒋介石的话了,整个第一集团军全部都被他牢牢地掌握在了手中。

◎用“民主”装饰“独裁”的门面

怎样才能更得民心,更稳固?当然是要让大家觉得你是为他人考虑,感觉到政权是民主的,开明的,符合所有人利益的,大家才会全心拥护。

但是对蒋介石来说,专权、独裁是不可改变的。即使打着“民主”的幌子,也只是用“民主”作为装饰“独裁”的门面。

由于专制独裁和反人民,蒋介石终于被人民所抛弃被迫逃往台湾,但是退到台湾岛之后,蒋介石并没有在个人独裁上有所收敛,反而是变本加厉地实行专制了。但是蒋介石在这时仍然不敢公然地宣布独裁,始终摆着民主的花架子,这是为了做给美国人看的,他害怕台湾失去美国的庇护。于是蒋介石在这一时期的唯唯诺诺、畏首畏尾的表现在台湾换来了“独裁无胆,民主无量的”的讽刺声音。那么这一时期蒋介石都做了哪些民主的花样来装饰独裁的门面呢?

1954年5月,蒋介石的第一届“总统”任职期满,按照国民党“宪法”规定,台湾当局应于4月份选出第二届“总统”。于是,蒋介石下令召集“国民代表大会”。这年3月,台北中山堂张灯结彩,当年南京“国大”选举总统的闹剧,又要搬到台北重演了。

与以前每一次国民大会召开一样,蒋介石一定要当“大总统”,“民主”的招牌还一定要挂。可是,这一次“代表民意”的“国大代表”远凑不够法定人数。于是“大法官们”只能按照蒋介石的指示修改“选举法”,结果,依“法”,不足的“国大代表”由“内政部”下令递补即可。于是很多人摇身一变,凭命令被“选”为“国大代表”,并且是终身职,台湾人称“万年国代”,说“终身国代选举终身总统”,休息6年后,代表们出来再“辛苦”投一次选蒋介石为“总统”的票。

本来依“法”,“万年国代”们是没有薪水的,但是“万年国代”们说票可以投,但是一定要谈谈条件。蒋介石随即批准“国大代表”为有薪制,于是皆大欢喜,在一片喜气洋洋中,大家各就各位了。蒋介石还在选举前确认了不会重现上一次选举中的李宗仁的往事,为内定的唯一“副总统”候选人陈诚清扫了孔祥熙和何应钦这两个障碍。于是蒋介石最终顺利地掌握了台湾当局的军权、政权和党权。

1960年3月,又到了6年一次的选举时间,宪法上写有“国民大总统连任不得超过六年”这样一条规定,但是蒋介石是不会放弃手中的权力的,于是蒋介石想出了新的所谓“民主”的门面,他指挥“国大代表”们修改“宪法”,在“宪法”该条的后面加了小小的一条内容“非常时期可以连任”,紧接着又提出了无望的“反攻大陆”的口号,“制造”了“特殊时期”的氛围,于是蒋介石再一次顺理成章地“连任”了。

历史证明,蒋介石“反攻大陆”只能是一个荒谬的不切实际的梦。蒋介石的“假民主,真独裁”最终会被历史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