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蒋介石六十大诀笔
10682700000024

第24章 拆字诀

——当一个人在投机钻营的时候,也要小心对手在钻他的空子。所以除了自己联合人马,还要提防对手联合起来。这时就要用到“拆”,把对方逐个分化,一一击破。蒋介石一生多用此术。

◎养肥了猪仔再开刀

什么时候对敌人下手最合适,普遍的做法是选择敌人最弱小和状态最不佳的时候动手,但是蒋介石有时会选择另一个时机动手,那就是当敌人已经过惯安稳日子,把自己养得很富足,同时完全失去了反抗和思考能力的时候,这个时候动手你的风险也许比在敌人弱小的时候动手更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最容易失败的时候就是当他失去了忧患意识的时候,选择这个时候动手,才是更万无一失的时刻。

1947年4月19日,蒋介石正式当选为中华民国总统。他本想内定孙科为副总统。但是他万万没有料到半路杀出了桂系的李宗仁要参加竞选。因为李宗仁是拥有军事力量的地方实力派,他若是参选上副总统,对蒋介石的威胁是很大的。所以蒋介石决定表面上同意李宗仁甚至鼓励李宗仁参选,让李宗仁尝到甜头,失去防备之心时,才更方便地对这个不顺眼的人下手。

李宗仁在参选前发电报给蒋介石征求意见,蒋介石表示国民大会为实行民主的初步,全党同志均可公开竞选。李宗仁还不放心,赶往南京拜见蒋介石,蒋介石又一次声称,选举正、副总统是民主政治的开端,党内外人士都可以自由竞选,他本人对谁都不会有成见,完全一视同仁。于是李宗仁放下心来,进行了频繁的竞选活动。最后,他以1438票压倒了孙科的1295票,当选了副总统。

而蒋介石却开始了对李宗仁的打击活动。从李宗仁的就职典礼开始,蒋介石就处处与李宗仁过不去,有关军国大事的会议也不要李宗仁参加,在接见国际友人时也不要李宗仁进行陪同,最后李宗仁也接受了自己从一个吃闲饭的位置上换到另一个吃闲饭的位置上的现状。更过分的是李宗仁的哥哥李德明去世后,李宗仁要求请假一周前往广西进行吊唁,蒋介石担心李宗仁会趁此机会和两广人士再次有了联系,便拒不批准。于是看似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副总统连自己哥哥的葬礼都未能参加。

蒋介石这招谋略,要诀就在于先用顺利的表象,或者用肯定的言辞来麻痹对方,从而实现自己表面赞同,实际打击的目标。

放长线可以钓大鱼。这是一个诱使对方放松警戒的过程,也是一个分散舆论注意力的过程。蒋介石认为只要有耐心,懂得抓住时机,就可以避免在多方力量积聚的时候,联合起来将对手打败。

◎巧用二桃杀三士

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个勇士号称“齐国三杰”。三人虽然勇猛异常,却恃功自傲,威胁着齐景公的统治。相国晏婴献上一计,奉上两颗鲜桃,让三人自行推选功劳大的两人分吃。三人一阵哄抢之后,没拿到桃子的勇士愤而自杀了。另两人心里过意不去,也以一死谢兄弟。于是两个桃子帮助齐景公除去了心头大患。

二桃杀三士用的计谋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从敌人内部制造矛盾,分解敌人,瓦解敌人。厚黑学一直以来都十分强调利用弱点,寻找缝隙。人和人之间总是会有缝隙的,哪怕是双胞胎,哪怕抱成了团儿,只要找准了心理上的缝隙,用一点巧劲儿,无论对方是谁,力量有多么强大,也会立刻在你的面前瓦解。

蒋介石败退后,逃往台湾,并且在那里实行自己的专制独裁的统治。当时社会上较大的政治社团有青年党、民社党以及一批以《自由中国》为阵地的“妄图”组建反对党,实现两党分治的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分子”派。各派都想争夺最大的利益,而胡适更是希望蒋介石能够效仿土耳其两党制,推行多党执政。然而抓牢了专制独裁的蒋介石怎么会接受这个建议?但他却没有当面回绝,而是抛出了一个大桃给胡适。他说:“我愿意看到民、青两党联合组建一个强有力的反对党。”紧接着,1954年3月16日,蒋介石又找到机会对民社党的蒋匀田和青年党的左舜生说:“我以朋友的身份建议两党商议合成一个强有力的在野党。”话风一放出去,民、青两党都蠢蠢欲动。

原本这时青年党已经处在分裂之中,其中两股势力正在接受左舜生的调和,准备和解。但是听说了蒋介石的许诺后,两派人马都想在本党取得优势地位,以便在两党合并时取得更高级的席位,结果矛盾层层加深,和解协议迟迟不能签订。

而民进社的蒋云田在听了蒋介石的许诺后,半个月之内即率领“八大常委派”另立中央。本身还在维持的民社党也以分裂告终。

民、青两党自身已经四分五裂,当然不具备组建“强有力的在野党”的条件。于是蒋介石开出的空头支票便再也不用兑现了,自由分子派也没有任何话好批评蒋介石。

两党的分裂固然有两党内部的原因,但是蒋介石的这一招“二桃杀三士”也不得不说用得相当高明。

二桃杀三士,是用合适的诱饵引诱对手自相残杀的方法,既能够除掉大患,又不会给自己招来麻烦,可谓是干净利落,不露痕迹。蒋介石的手段之残忍,心思之诡诈,可见一斑。

◎四两也能拨千斤

四两拨千斤用的就是一股巧劲儿,在千斤中寻找能够拆解它力量凝聚的那个点。或许己方的实力比不上对手,但只要有能令对方立刻力松劲泄的那个点,就能一举攻破。

旧中国,军阀混战,却偏偏打着为国家、为人民的幌子,但最根本一点是为了两样东西:“权”和“钱”。

正是因为蒋介石看透了军阀的本质,蒋介石对付这些军阀最有力量的武器,不是他的黄埔系,而是他控制的国民党中央政府的委任状和银元。有了这两样东西,蒋介石就可以成功地四两拨千斤了,而且一拨一个准。

中原大战前,冯玉祥长期采用封建家长制统治自己的军队,对自己的高级将领缺乏尊重。冯的军队多来自贫困的地方,对奢华的生活方式很是向往,冯玉祥却一向不在乎对属下欲望的满足。蒋介石于是对冯玉祥的军队扔下了大把的银弹,加强对西北军高级将领的收买。不但在武汉亲自接见了韩复榘,而且大方地给韩复榘和石友三送去30万银元,所以在冯对蒋开战前,两元大将纷纷倒戈。蒋未费一枪一炮就获得了十几万军队,并且使冯玉祥在西北军内威信大失,以后的战争中指挥军队也不再那么自如了。冯玉祥的手下多是从小苦过来的大老粗,看着冯玉祥享受荣华富贵,自然心里很不平衡。蒋介石给他们送钱,不仅招来了他们的人,也招来了他们的心。

1935年两广战事一触即发,蒋介石用了将近40架飞机的银元加上封官许愿收买了最令陈济棠自豪的空军司令黄光锐,飞机于7月4日飞往南京,这时陈才有所醒悟,但是已经迟了,7日陈济棠的第二军副军长李汉魂宣布拥护中央,8日陈德亲信第一军军长余汉谋亲自飞往南京投降,此外粤军将领也纷纷表示反陈。最终陈被逼亡命香港。

要分化对手的办法很多,但是最好的办法是找准一个着力点,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回报。懂得四两拨千斤的道理,胜过在正面战场上苦苦僵持。智慧是取胜的最大关键。

◎坐山观虎斗,笑看黑吃黑

在待人处世中,当自己所处的环境强手如林,竞争十分激烈时,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妨巧用计谋,让身边的“老虎”斗起来,使他们既没功夫联合起来对付你,也没有闲暇来算计你,而且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还很可能求助于你。这样你不但能在强手环伺下活得滋滋润润,而且还提高了自己的地位,为自己的成功与发展营造了主动有利的局面。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民国时期,是各方军阀争夺的大好阵地。当时四川最大的两个刘姓军阀:刘湘和刘文辉,二人是叔侄关系。随着日本侵略中国的意图一步步明显起来,四川作为一个大后方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蒋介石推行“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打算将四川作为战时的陪都,但是四川军阀根本就不买蒋的账。正在蒋介石一筹莫展之际,四川二刘大战爆发,这给蒋介石进入四川一个绝好的机会。

当时叔侄对垒,堂侄刘湘拥有军队10万,堂叔刘文辉拥有军队12万。刘文辉在军事上略胜一筹。蒋介石明确表示支持刘湘,因为刘湘表面上一直支持蒋介石。蒋介石对刘湘制定的“安川计划”大加赞赏,明里暗里给予支援。1932年11月,四川历史上最大规模也是最后一次内战爆发了。蒋介石得知后喜形于色,希望二者相互消耗后,他再趁机入川。1933年7月,二刘间的最后一搏安川战役爆发,刘文辉被打败,并开始节节败退,一度绝望到想逃出四川。就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有一个人站出来拉了刘文辉一把,维持了战局的平衡。而这个人正是表面向刘湘靠拢的蒋介石。

按照蒋介石的想法,他希望四川内战可以多打一些时日,直到川军自生自灭。所以这个时期蒋介石多次电令刘湘结束安川战役,转向“剿赤”。在1935年,蒋介石为了让刘文辉在四川站稳脚跟,发布命令成立“西康健省委员会”,以刘文辉为委员长。下设33个县,总人口在200万人以上。

就在他借力打力的过程中,二刘力量消耗巨大。不久后,蒋介石的中央军以“剿匪”的名义入川,并且再也没有离开四川。经过二刘大战的消耗,川系军阀没人敢对蒋介石说不字,于是蒋的入川计划成功了。

战国时期,苏秦游说六国诸侯实行合纵,联合各个弱国对抗秦国,以防秦国的吞并。而秦国派张仪推行连横策略,即以秦国为靠山和其他弱国结盟,以达到兼并和扩张土地的目的。而连横最终打败了合纵,成为秦国吞并六国的手段,这说明在每个人心里还是都存在着贪欲,正是贪欲导致了灭亡。坐山观虎斗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你能充分利用对阵双方的贪欲,挑拨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那么最后分而治之也就不是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