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小儿营养与用药知识问答
10681700000258

第258章 维生素D缺乏如何预防

(1)晒太阳:许多妈妈都知道晒太阳有利于孩子骨骼的成长,因此冬天一过,许多妈妈便带着孩子晒太阳,帮助宝宝骨骼健康成长。其实,晒太阳是一门学问,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和方式。①选择适当的时间。孩子满月之后即可以抱到户外晒太阳,时间以上午10时左右为宜,此时阳光中的红外线强,紫外线弱,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下午4时紫外线中X光束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增强体质,促进骨骼正常钙化。需要提醒的是,不管哪个季节,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尤其是中午11时到下午4时,这段时间,最忌长时间晒太阳,因为这段时间阳光中的紫外线最强,会对皮肤造成损伤。每次晒太阳的时间长短,应按婴儿年龄大小而定,要循序渐进,可由十几分钟逐渐增加到1~2个小时为宜。或每次30分钟左右,每天数次,如发现宝宝皮肤变红,出汗过多,脉搏加速,应立即回家并喝淡盐水,用温水给宝宝擦身。也可晒一会儿,再到阴凉处休息一会儿。②给宝宝穿得少些。有的妈妈带宝宝晒太阳时,怕宝宝感冒,给孩子戴上帽子、手套和口罩,殊不知这样晒太阳很难达到目的,尤其春天太阳的紫外线比较夏天弱得多,紫外线要透过衣物再到达皮肤就更难。给宝宝晒太阳应根据当时的气温条件,尽可能地暴露皮肤。③注意照射的部位。应避免阳光直射头部,也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有的妈妈怕宝宝吹风,常隔着玻璃让宝宝晒太阳,其实紫外线穿透玻璃的能力很弱,大部分紫外线被阻挡在外,故而降低了阳光的效果。④晒太阳前不要给宝宝洗澡。因为洗澡时可将人体皮肤中的合成活性维生素D的材料“7-脱氢胆固醇”洗去,降低了促进人体钙吸收的作用。晒太阳时也不宜空腹。⑤在我国北纬35度以北的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较差,维生素D缺乏58.7%,不足36.9%。充足4.4%。中部地区维生素D充足55%,其余不足或缺乏。北纬25度以南的广东及海南地区的人群全部维生素D充足,因而佝偻病和骨软化病的防治主要在北方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由于地区的差异,阳光少的地区应多做户外活动,以获得阳光。

(2)维生素D营养的改善:婴幼儿及老年人维生素D营养总是较差,维生素D缺乏分别为12.5%及60.0%,维生素D不足者分别为43.7%及20.0%。值得关注孕妇和胎儿。我国婴儿出生半个月开始每日服用维生素D预防剂量400国际单位,直到3岁。此后改为夏天晒太阳,冬天服维生素D。早产儿、双胎儿服800~1000国际单位,直到6个月后改为400国际单位。这个剂量可以起到预防佝偻病效果,但要达到理想的维生素D状态远远不够。鉴于目前不同人群维生素D营养很不理想,2008年美国儿科学会将婴儿维生素D预防性投药由出生后2个月,提前到新生儿生后数天,也就是说一出生就开始直到青少年。补充维生素D剂量由200国际单位增加到400国际单位。即使如此,一些美国专家认为应提高到800~1000国际单位以达到理想的维生素D状态。

母乳含维生素D较少,哺乳的妈妈就应补充维生素D。乳母补充维生素D 400国际单位/日,母乳的维生素D增加到78国际单位/升。若补充到1000~2000国际单位/日,母乳的维生素D可增加到124国际单位/升。大部分食物含维生素D极少。但在鱼类、蛋黄、鱼肝、鸟及哺乳动物肝、黄油及奶类中含量较多。乳类虽不是维生素D很好的天然来源,但在许多国家都用维生素D加以强化。在美国,鲜牛奶、脱脂牛奶、炼乳及脱脂奶粉都强化维生素D。对有些麦片及婴儿食物也进行强化。在我国也有许多强化食品。蛋类的维生素D集中在蛋黄中,而蛋黄内含量随鸡饲料中维生素D供给量及其在阳光下暴露时间的长短而变化。鱼肝油是维生素D含量最高的天然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