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养生育人精华
10679100000018

第18章 青壮老年期养生(九)

6、灵芝。属多孔菌科植物,子实体形似伞状,均腐生于栎及其它阔叶树根部或枯干上,分布祖国各地。民间将其列为补益药之首,享有“仙草”之美誉。《本草纲目》载有灵芝“能益心气,补中,增智慧,活关节,保神益精气。”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表明,灵芝主要成份糖类、氨基酸、油脂类、生物硷、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对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能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保护肝脏及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还能降血压,提高动物对Co60-r射线实验的存活率等。

临床应用:一般为1.5~3克研粉吞服,用于神经衰弱失眠等症,正常人每年冬春服用,每天一次,共1—10次,有滋补作用。

选购常识:灵芝的类似品种很多,故一般应在正规药店里购买,切不可在街摊上选购,以防误服毒品或伪品。

养生延年,须先免其祸。注意安全,保全生命,则行养之。不要徒然保养,随时失去性命。如某人身体养的很好,自称游泳能手,不注意安全,入长江游泳溺死;又某平日很注意外部安全,而不注意慢性内患调治,终被肺结核病夺命;又某人只重养生不重养德,终因违反国法而被处死刑……。

古人云:“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少壮老暮”。又说:“死有重如泰山,轻如鸿毛。”人故有一死,若为国家与人民利益而死;则比泰山还重;若逆于国家与人民,则比鸿毛轻,死要死得其所,养生此章,虽为抗衰延年而著,但人亦不可苟且偷生,活而与世无献者废也。

十五、最常见的医学报告单解析: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意义:

(1)生理性增加:高原居住者、剧烈的体力劳动、妊娠中晚期。

(2)病理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肺疾病、脱水、烧伤)。

(3)减少:各种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

2)、血红蛋白(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意义:同红细胞计数。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109/L

儿童:(5~12)×109/L

意义:

(1)增加:①生理性:妊娠末期、分娩期、经期、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后及极度恐惧与疼痛等;②病理性:急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急性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手术创伤后、白血病等。

(2)减少: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黑热病、射线照射、肿瘤化疗后、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中性分叶核:50%~70%

中性杆状核:0%~5%

嗜酸性粒细胞:0.5%~5%

嗜碱性粒细胞:0%~1%

淋巴细胞:20%~40%

单核细胞:3%~8%

意义:

(1)中性粒细胞的增减也会导致白细胞总数的减少。因此,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大致相同。中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①急性感染;②严重的组织损伤;③急性大出血;④急性中毒;⑤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见于:①感染;②血液系统疾病;③物理、化学因素损伤;④脾脏肿大及脾功能亢进;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①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食物过敏等;②寄生虫病;③皮肤病;④血液病;⑤某些恶性肿瘤;⑥某些传染病等。

(3)淋巴细胞增高多常见于:①感染性疾病,以病毒性感染为主,如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疹、腮腺炎等;②淋巴瘤、急性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③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④移植排斥反应。

(4)淋巴细胞减少常见于:①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②放射性损伤;③免疫缺陷性疾病。

5)、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100~300)×109/L

意义:

(1)生理性改变:早晨低、午后高,春季低、冬季高,平原低、高原高,运动后高、休息后恢复。

(2)病理性改变:①减少: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血小板破坏过多,如免疫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②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化脓性感染以及脾切除术后等。

6)、红细胞沉降率(动态血沉ESR)

正常参考值:

男:<15毫米/小时末(15㎜/小时末)

女:<20毫米/小时末(20㎜/小时末)

意义:

(1)生理性增快:超过60岁的高龄者、经期、妊娠3个月产后1个月。

(2)病理性增快:①急性细菌性炎症、活动性结核、风湿病活动期、风湿热;②恶性肿瘤、组织严重破坏等;③结缔组织病、心肌梗死活动期、贫血等。

7)、尿蛋白定性(PRO)

正常参考值:阴性

意义:

(1)肾性蛋白尿多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衰竭,高血压肾病,肾淤血,肾病综合征等。

(2)本周蛋白尿见于50%的多发性骨髓瘤和部分巨球蛋白血症。

(3)系统性红班狼疮及血红蛋白尿。

(4)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

8)、粪便常规

正常参考值:外观为黄褐色成形软便。镜检无白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寄生虫卵等。

意义:

(1)颜色:①白色便常见于胆道阻塞或脂肪过量;②果酱色便见于阿米巴痢疾;③黑色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等。

(2)形状:①黏液便见于细菌性痢疾;②霍乱为米汤样便;③血便为肛门出血。

(3)镜检:白细胞见于肠道炎症、肠道寄生虫病;红细胞见于肠道下段炎症或出血,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炎、直肠息肉等;巨噬细胞见于细菌性痢疾和直肠炎症。

(4)寄生虫卵:见于肠道寄生虫感染,如钩虫、蛔虫、蛲虫和鞭虫等。

9)、大便隐血试验

正常参考值:阴性

意义:消化道出血时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消化道恶性肿瘤时,大便隐血可持续阳性,溃疡时呈间断阳性。

10)、肝脏功能试验

肝脏功能繁多,其最主要的功能是物质代谢,同时肝脏还有分泌、排泄、生物转化及胆红素代谢等方面的功能。肝脏功能试验包含血清蛋白质测定、胆红素测定和部分血清酶测定。

1、血清总蛋白(STP)和白蛋白(A)与球蛋白(G)比值测定。

90%以上的血清总蛋白和全部血清白蛋白是由肝脏合成,因此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是反映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参考值:

血清总蛋白:60~80克/升(60~80g/L)

血清白蛋白:40~55克/升(40~55g/L)

血清球蛋白:20~30克/升(20~30g/L)

白蛋白(A)/球蛋白(G):1.5~2.5:1

意义:

(1)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增高:①急性失水;②休克;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2)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降低:①肝细胞损害致蛋白质的合成减少:常见于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中度以上持续性肝炎、肝硬化等;②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不良;③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恶性肿瘤等;④蛋白质丢失,如烫伤、烧伤、大出血、肾病、溃疡病等;⑤血浆中水分增加,血浆被稀释。

(3)血清总蛋白及球蛋白增高:①慢性肝病;②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关节炎;③慢性炎症与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等;④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

(4)血清球蛋白降低:①生理性减少;②免疫功能抑制;③先天性低γ球蛋白血症。

(5)A/G倒置:常见于严重肝功能损伤等。

2、血氨测定

正常参考值:11~35微摩/升(11~35?mol/L)(谷氨酸脱氢酶法)

意义:常用于肝昏迷的监测和处理。

(1)血氨增高:①多见于肝昏迷、肝性脑病、重症肝炎等;②尿毒症以及肝外门脉系统分流形成;③上消化道出血;④生理性增高见于进食高蛋白饮食或运动后。

(2)血氨降低:低蛋白饮食、贫血。

3、血清总胆红素(STB)测定

正常参考值:1.7~3.4微摩/升(1.7~3.4?mol/L)

意义:判断有无黄疸、黄疸程度及演变过程,推断黄疸的病因及类型。升常见于急、慢性肝炎,急性黄色肝萎缩,肝恶性肿瘤转移,胆道梗阻,溶血性黄疸,输血后溶血和恶性贫血等。

4、血清直接胆红素(CD)测定

正常参考值:1.71~13.7微摩/升(1.71~13.7?mol/L)

意义:同总胆红素。

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测定

正常参考值:0~40单位(0~40U/L)(酶速率法)

意义:ALT增高常见于:

(1)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管炎和胆囊炎等。

(2)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淤血等。

(3)骨髓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4)一些药物和毒物可引起ALT升高。

6、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测定

正常参考值:0~40单位/升(0~40U/L)(酶速率法)

意义:

(1)各种肝病均可引起AST升高。

(2)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AST活力增高,在发病后6~12小时显著增高。

(3)肌炎、胸膜炎、肾炎、肺炎等也可引起AST轻度升高。

7、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

正常参考值:成人<40~110单位/升(40~110U/L)

意义:血清ALP增高通常作为肝胆疾病和骨骼疾病的临床诊断时的辅助指标。

(1)肝胆疾病:①阻塞性黄疸,如胆管结果、胰头癌等;②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等;③肝癌等。

(2)骨骼疾病:纤维性骨炎、佝偻病、骨软化症、骨转移癌和骨折修复愈合期等。

(3)黄疸的鉴别诊断。

8、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测定

正常参考值:0~60单位/升(0~60U/L)(酶速率法)

意义:

(1)主要用于肝胆疾病的诊断,原发性肝癌、胰腺癌和十二指肠乳头癌时,GGT活力显著升高。

(2)在诊断恶性肿瘤有无肝转移和肝癌术后复发有重要意义。

(3)嗜酒和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如苯巴比妥时血清GGT常升高。

11)、脂类测定

1)血清总胆固醇(TC)

正常参考值:3.35~5.69毫摩/升(3.35~5.69mmol/L)

意义:

(1)增高:①TC增高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②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胆管阻塞、黏液水肿及各种高脂蛋白血症等;③长期吸烟、饮酒者;④应用某些药物,如避孕药等。

(2)降低:①贫血、营养不良和恶性肿瘤等;②严重肝病,如肝硬化、急性肝坏死等;③甲状腺功能亢进;④应用某些药物,如雌激素等。

2、血清三酰甘油(甘油三酯,TG)

正常参考值:0.56~1.69毫摩/升(0.56~1.69mmol/L)

意义:

(1)TG增高:①常见于糖尿病、妊娠后期、糖尿累积症、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等;②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脂肪肝和肥胖症都与高脂血症有关。

(2)TG减低:①严重肝脏病变、吸收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②低β脂蛋白血症。

3、血清高密度指蛋白胆固醇(HDLC)

正常参考值(直接法):1.16~1.55毫摩/升(1.16~1.55mmol/L)

意义:HDLC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HDLC低于0.9mmol/L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HDLC下降多见于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炎和肝硬化等。

4、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正常参考值:1.76~3.2毫摩/升(1.76~3.52mmol/L)

意义:LDLC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12)、肝炎免疫学检查

1、甲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AV-IgM)

正常参考值:阴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法)

意义:我国是肝炎高发国家之一,抗-HAV-IgM已被公认为是甲肝早期诊断指标,并可作为甲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手段。

2、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俗称澳抗)

正常参考值:阴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法)

意义:

(1)HbsAg阳性见于急性乙型肝炎潜伏期。

(2)发病后3个月不转阴,易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

(3)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HbsAg也呈阳性。

(4)HbsAg本身不具传染性,但因其常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同时存在,常作为传染性标志之一。

3、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

正常参考值:阴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法)

意义:抗-HBs是保护性抗体,抗-HBs阳性通常出现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恢复期或注射过乙肝疫苗的人。抗-HBs滴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其对乙型肝炎病毒预防保护作用越好。

4、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

正常参考值:阴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法)

意义:HBeAg为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部分,是乙型肝炎病毒具有传染性的标志,存在于整个病程中。

(1)HBeAg阳性说明乙型肝炎处于活动期,提示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复制,传染性较强。

(2)HBeAg持续阳性,表明肝细胞损害较严重,且可能转为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

(3)HBeAg转阴,表示病毒停止复制。

5、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

正常参考值:阴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法)

意义:抗-Hbe是HBeAg的相应抗体。抗-Hbe不是一个保护性抗体,它的检出说明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由HbeAg转换而产生。一般认为HBeAg消失和抗-HBe 出现是病情好转的征象,但并不意味着乙型肝炎病毒的DNA停止复制或传染性消失。

(1)抗-Hbe阳性表示大部分乙肝病毒被消除,复制减少,传染性减低,但并非无传染性。

(2)乙型肝炎急性期就出现抗-Hbe阳性容易发展成为慢性乙型肝炎。

(3)慢性活动性肝炎出现抗-Hbe阳性者可发展为肝硬化。

(4)HbeAg与抗-Hbe均阳性,且ALT升高时,可发展为原发性肝癌。

6、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

正常参考值:阴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法)

意义:抗-HBc不是保护性抗体,俗称“乙肝2对半”中的“半对”。它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的标志性抗体,可终身存在。当体内其他抗原、抗体消失后,抗-HBc仍可持续存在,因而是乙型肝炎病毒流行病学调查的良好指标。

7、“乙肝两对半”的临床意义:

所谓“乙肝两对半”是指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免疫学检查的五项指标,即①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②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③乙肝病毒e抗原—HBeAg;④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⑤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这五项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分别是指:

(1)第一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的潜伏期后期。

(2)第一、三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的早期,传染性很强。

(3)第一、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4)第一、三、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阳阴性:俗称“大三阳”,这种情况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此时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很强。

(5)第一、四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小三阳”,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但传染性较弱。

(6)第五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是乙型肝炎病毒的隐性携带者或处于感染的窗口期,也说明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

(7)第四、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恢复期,或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

(8)第二、四、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说明是乙型肝炎的恢复期,已有免疫力。

(9)第二、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接种了乙肝疫苗后,或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已康复了,已有免疫力。

8、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抗-HCV)

正常参考值:阴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法)

意义:抗-HCV为非保护性抗体,它的检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曾感染过丙型肝炎病毒或有病毒复制。单纯抗-HCV阳性不足以判定丙型肝炎,最后应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来确诊。抗-HCV可用于献血者筛选、流行病学调查等。

9、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

正常参考值:阴性。

意义:检测HCV-RNA可以明确HCV的复制,有助于丙型肝炎的诊断,并可以判断病情的转归、预后及药物疗效的观察等。

10、丁型肝炎病毒(HDV)抗体(抗-HDV)

正常参考值:阴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法)

意义: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缺陷病毒,其致病性信赖于乙型肝炎病毒,可与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或共同感染。一般认为HDV-IgG阳性提示既往感染,而HDV-IgG阳性说明近期感染。

11、戊型肝炎病毒(HEV)抗体(抗-HEV)

正常参考值:阴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法、免疫印迹技术)

意义:戊型肝炎与甲型肝炎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相似。戊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证据,确认需用免疫印迹技术。

13)肾功能试验

1、血尿素氮(BUN)

正常参考值:3.2~7.1毫摩/升(3.2~7.1mmol/L)

意义:BUN升高见于:

(1)器质性肾功能损害:①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及慢性肾炎等;②肾衰竭;③前列腺增大、尿路结石、肾肿瘤、膀胱肿瘤等。

(2)肾前性少尿:严重脱水、大量腹水、心力衰竭等。

(3)蛋白质分解或摄入过多:①急性传染病、高热、严重创伤等;②高蛋白饮食可引起血尿素氮浓度明显升高。

2、血清肌酐(CRE)

正常参考值:

男性:70~115微摩/升(70~115?mol/L)

女性:44~80微摩/升(44~80?mol/L)

意义:CRE升高:①肾实质损害时,血清肌酐明显升高,对于晚期肾脏疾病意义较大;②也可见于肌炎、肌肉损伤和心功能不全等。

3、血清尿酸(UA)

正常参考值:

男性:180~440微摩/升(180~440?mol/L)

女性:150~350微摩/升(150~350?mol/L)

意义:

(1)增高:①痛风;②核酸代谢异常,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③肾功能减退,如急、慢性肾炎,肾结核和肾盂肾炎等;④铅中毒等。

(2)降低:可见于范可尼综合征、妊娠和急性肝坏死等。

14)糖类测定

1、空腹血糖(FBG)

空腹血糖是诊断糖代谢紊乱的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指标。

正常参考值:3.9~6.1毫摩/升(3.9~6.1mmol/L)

意义:

(1)生理性高血糖:餐后2小时、情绪紧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2)病理性高血糖:①内分泌功能障碍中,如胰岛素缺乏导致糖尿病;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多,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②颅内压增高。③由于脱水引起高血糖,如呕吐、高热等。

(3)生理性低血糖:饥饿和剧烈运动。

(4)病理性低血糖:①胰岛B细胞增生或瘤,胰岛素分泌过多;②对抗胰岛素分泌不足;③严重肝病。

2、胰岛素(Ins)

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的,具有促进合成代谢、调节血糖浓度的作用,故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

正常参考值:10~20毫单位/毫升(10~20mU/mL)(空腹)

意义:主要用于糖尿病的分型诊断。

(1)胰岛素增高:见于胰岛B细胞瘤或增生、2型糖尿病或某些糖尿病初期、继发性糖尿病、肥胖、药物、妊娠等。

(2)胰岛素降低:见于1型糖尿病、胰腺炎和胰腺手术后。

3、胰高血糖素(GLC)

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升糖激素,与胰岛素的作用相反,是一种促进分解代谢的激素。

正常参考值:38±6皮克/毫升(38±6pg/ml)

意义:

(1)GLC明显增高:见于胰岛细胞瘤。

(2)GLC增高:见于糖尿病、肝硬化、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胰腺炎、饥饿和休克等。

(3)GLC降低:见于肥胖者。

12、癌胚抗原(CEA)

正常参考值:<15微克/升(15?g/L)(ELISA法、RIA法)

意义:

(1)恶性肿瘤的诊断:主要用于对胰腺癌、结肠癌、乳腺癌、直肠癌、胃癌、肝癌、肺癌及甲状腺髓质癌等病人的辅助诊断。尤其是结肠癌、直肠癌CEA的升高与病程严重程度及肿瘤侵入深度有关。

(2)肿瘤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和肿瘤术后复发的监测指标。

(3)结肠炎、胰腺炎、肝脏病变、支气管哮喘等也可见CEA轻度增高。

(4)检测胃液和唾液中CEA对胃癌诊断有一定价值。

十六、最常用检查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一、心电图检查

1、哪些情况需要做心电图检查?

(1)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2)各种心血管疾病。

(3)各种危害病人的抢救、手术麻醉、用药观察以及航天、登山运动的心电监测等。

(4)某些病人外科术前的常规检查。

(5)大多数健康体检必查项目。

2、检查注意事项。

(1)受检者应休息5~10分钟后再进行检查。

(2)检查时,受检者取平卧位,倒向放松,尽量减少和避免剧烈活动或肌肉颤抖。

二、动态心电图检查

1、哪些情况适宜做动态心电图检查?

(1)心律失常的定性和定量诊断。

(2)心肌缺血的诊断和评价,是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

(3)疑为一过性心脏病的病人。

(4)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评价。

(5)心脏病病人预后的评价。

(6)需安装或已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病人。

(7)医学科学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的需要。

2、检查注意事项。

(1)按时间记录活动动态和有关表现。这些资料对于正确分析动态心电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避免接触及使用手机、电热毯等电器。远离强磁场。

三、脑电图检查

1、哪些情况需做脑电图检查?

当患有癫痫、脑肿瘤、脑梗死、脑部外伤等疾病时,会出现各自特有的脑电图波形,这种波形是健康人没有的。

通过此项检查可了解脑功能有无异常。此项检查可诊断出脑哪个部位出现了疾病,另外对诊断失眠症、痴呆等也有作用。

2、检查注意事项。

(1)检查前一天必须洗头,忌用发油、摩丝等。

(2)此项检查需要较长时间,所以检查前要排空小便。

(3)检查中应该从肩部开始放松,然后全身放松、精神放松。

(4)检查时将电极装在头部时使用的乳液会弄脏头发,所以检查后要洗头。

(5)如发现异常脑电图改变,还应结合CT检查和MRI检查等进行诊断。

四、超声检查

1、哪些情况可做此项检查?

(1)妇科:B超可检查子宫和卵巢的大小、位置、形状,有无发育异常,有无肿瘤以及肿瘤与子宫、卵巢的关系,可查出盆腔内有无异常积液,子宫腔内有无异物。对于肥胖、腹壁紧张,尤其未婚妇女或婴幼儿,无法查清盆腔内情况时,均可应用B超进行检查。

(2)产科:通过B超可判断出胎儿的月龄、胎位、是否为多胎、胎盘的位置、脐带及胎儿有无异常等。

(3)腹部:B超能迅速地检查出肝、胆囊、胆管、脾、胰、肾、肾上腺、膀胱、前列腺等脏器的大小、形状变化,是否处于正常位置,有否受到周围肿瘤或脏器的压迫,并能确切地判定腹腔内肿物的部位以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能准确地辨别出肿物是实质性的还是液体性囊肿、血肿及脓肿等,也能鉴别出肿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B超能准确判断腹腔内有无腹水,即使少量腹水用B超也可以测出。B超可查出腹腔、盆腔内1厘米以上的肿大淋巴结。B超可以观察胆囊的收缩情况,对胆囊功能进行判断。B超对胆囊、胆道或泌尿系结石,黄疸性质的鉴别,实质性和囊性肿物的区分,诊断率是很高的。

(4)另外,B超检查对甲状腺、乳腺、心脏和大血管等疾病的诊断也有其独道的优势。

2、检查注意事项。

B超检查前的准备很简单,如做肝、胆、胰、脾检查只需在检查当天禁食和禁水;如检查盆腔的子宫及其附件、膀胱、前列腺等脏器时,检查前需保留膀胱尿液,可在检查前2小时饮开水1000毫升左右,检查前2~4小时不要小便。盆腔B超检查前先憋尿,是因为人体生理构造中,子宫位于小骨盆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呈前倾屈位。当膀胱充盈、直肠空虚时,子宫底被托起向上伸直,更有利于观察子宫的形状、大小,因此B超检查常要求病人空腹、憋尿。另外,要求憋尿的主要原因是超声对实质性、液性及含气组织的回声不同。膀胱充盈时,在声像图上为液性暗区。子宫为一有腔隙的实质器官,在声像图上,正常子宫位于膀胱暗区之后,子宫壁为实质暗区,其间可见线状宫腔反射光点。如果膀胱未充盈就做超声检查,肠管未被扒开,子宫、附件受周围肠内气体干扰而无法显示,会出现膀胱壁的实质暗区,与子宫实质暗区发生重叠,引起误诊、漏诊。因此,妇科B超检查时,常常要求受检者空腹、憋尿。

五、X线检查

无论是透视还是摄片,对人们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它是临床诊断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常规体检必须检查的内容之一。通过胸透或摄片可以发现胸部疾患如肺结核、肺炎、早期肺癌、心脏病等。

一些体检者经常问及是透视好呢,还是摄好,X线检查对身体是否有害,透视和摄片哪项检查对人体损害大等问题,为此,有必要介绍一下透视与摄片。

首先应认识到,只要不是在短时间内进行多次,长时间地接受透视、摄片,尤其是体检中的X线检查对人体基本上是没有损害的,不必有恐惧心理。

透视检查是X线诊断中最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①可以观察人体器官的动态变化,如心脏搏动和膈肌运动等。②在透视过程中还可转动受检者体位,进行多方位观察,以了解检查部位与周围器官的关系。③透视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能立即得到检查结果。④体检费用比摄片少。其缺点是:①透视缺乏客观的记录,不利于对病变的复查和对比。②透视的影像对比度和清晰度较差,对细小的病灶和细微的结构不易观察到。③长时间透视对人体有一定损害。

摄片的主要优点是:①成像清晰,对比度和清晰度均较好,可显示较小病变和细微结构。②可作为客观记录永久保留,便于对照和会诊。③摄片时较透视接触X线要少。其缺点是:①摄片的工作较繁琐,不能立即得到检查结果。②一般摄片投照一次只能显示一个部位。③对功能方面的观察不及透视方便和直接。④费用较透视高。

透视和摄片两种方法各具优缺点,互相配合、取长补短,根据需要选择透视或摄片,以期得到满意的检查结果。

检查注意事项同:

(1)钡餐检查前禁食12小时。

(2)钡灌肠检查除急腹症外,应严格按要求进行肠道准备。①造影前2天不要服含铁、碘、钠、铋、银等药物。②造影前1天不宜多吃含纤维多的和不易消化的食物。③造影前1天晚上吃少渣饮食,如豆浆、面条、稀饭等。④造影当天早晨禁食,包括开水、药品。⑤有结肠活动性大出血时,暂不做灌肠检查。

六、CT检查

1、CT检查的主要优点:

(1)解剖关系清晰,在增强检查中,能分辨血管的解剖结构,观察血管与病灶的关系以及病灶部位的血供和血液动力学变化。

(2)分辨率很高。在常规检查中,由于密度分辨率高,可分辨出人体组织细微的差别,使影像诊断范围扩大。

(3)可做各种定量计算工作,如CT值。

(4)利用三维成像软件还可做人体某些部位的三维图像。

2、CT检查的主要缺点:

(1)CT检查,无绝对禁忌证。但对于高危因素的人群,如过敏体质者、各种严重心肾功能受损、严重糖尿病及失水状态严重的病人等增强扫描时发生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高于变通人群,因此需要加倍重视。

(2)CT检查时有X线辐射。

(3)由于技术和CT机本身的原因,以及病人身体的移动、脏器不自主运动和邻近结构的密度差别过大等原因,有时会出现伪影,造成诊断不准确。

3、哪些情况需做此项检查:

(1)头部:急性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肿瘤、脑寄生虫病、脑炎及脑膜炎、鼻旁窦病变、咽喉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等。

(2)颈部:颈部包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等。

(3)胸部:诊断肺部小病灶、支气管扩张、肺不张和肺实变、胸膜病变、肺部弥漫性病变、肺气肿,判断肿瘤的分期,鉴别血管性与非血管性病变,纵隔增宽原因的鉴别等。

(4)腹部:腹部外伤;腹腔实质性脏器的器质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如肝癌、肝血管瘤等;腹腔包块、腹膜后肿瘤性病变等;胃恶性肿瘤的术前分期及术后复发、转移等。

(5)脊柱:脊椎损伤椎间盘病变、椎管内病变及脊椎骨质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等。

(6)关节:了解有无骨关节端、关节囊、韧带、半月板病变,尤其是外伤后。

4、检查注意事项

尽管CT检查对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价值很高,但人们去医院体检时,还是要听从医生的指导和建议进行相关的检查。因为每一种检查手段都有不同特点和应用范围,切不可一意孤行,否则事与愿违。

在CT检查前,病人的准备也很简单,只要检查前禁食即可。但腹部检查之前不能做其他造影检查,尤其不能进行消化道钡餐检查,以免肠内残留的造影剂形成伪影,影响CT图像质量,导致误诊。在头部扫描之前,应先照X线头颅平片和断层照片。检查肝、胆、胰前,要先做各项化验检查,照腹部平片,进行胆道造影和超声检查检查。检查肾脏前,应做肾盂造影和B超检查。检查胸部前,应摄胸部平片和断层照片。检查脊柱前,要先拍脊柱正、侧位和斜位平片,以便选择最佳扫描方式和最合理的扫描范围。

七、磁共振检查

1、磁共振检查的优点

与CT相比,磁共振具有无放射线损害,无骨性伪影,能多方面、多参数成像,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能力,不需使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较大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

2、磁共振检查的主要缺点

磁共振空间分辨率稍低;带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或有某些金属植入物或异物的部位不能做磁共振检查;检查时间较长;检查费用偏高。

3、哪些情况需做此项检查?

磁共振应用范围很广,几乎适用于全身各系统的不同疾病,如肿瘤、炎症、创伤、退行性病变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的检查。其中对脑、脊髓、盆腔、心脏、肝脏、纵隔、骨骼、肌肉、软组织、乳腺等方面的诊断与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

磁共振对颅脑、脊髓等疾病的显示优于CT,是当今最有效的影像的诊断方法,可早期发现脑肿瘤、脑硬死、脑出血、脑脓肿、脑囊虫病及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还可确定脑积水的种类及原因;磁共振对椎间盘退变、脱出以及椎间盘脱出压迫神经根等征象显示清晰,尤其是在显示脊髓先天异常、脊髓空洞症、肿瘤及椎管瘢痕等均有独到之处;它可不用造影剂即可显示血管的结构,故对血管、肿块、淋巴结和血管结构之关的相互鉴别效果显著;它还有高于CT数倍的软组织分辨能力,能敏感地检出组织成分中水含量的变化,因而常比CT更有效和更早地发现病变;磁共振能清楚、全面显示心脏各房、室间隔、心瓣膜、心肌、心包及心内其他细小结构,是诊断各种心脏病以及心功能检查的可靠方法。磁共振还可用于检查肝脏、胰腺、子宫、卵巢、膀胱及前列腺的肿瘤,并可对肿瘤进行分期。

4、检查注意事项

(1)检查前要向医生提供全部病史、检查资料及所有的X线片、CT片等。

(2)要向操作技术人员说明以下情况:①有无手术史。②有无任何金属或磁性物质植入体内,包括金属节育环等;③有无假牙、电子 耳、义眼等;④有无药物过敏史;⑤近期内有无金属异物进入体内。

(3)若体内有磁铁类物质者,如装有心脏起搏器、装有人工瓣膜、重要器官旁有金属异物、金属内固定板、假关节等存留者等,会影响磁场的均匀性,造成图像伪影,不利显示病灶。妊娠小于3个月的孕妇,均不能做此检查。

(4)磁共振检查时间较长,且环境幽静、噪声较大,病人要有思想准备,不要急躁,不要害怕,要在医师指导下保持体位不动,检查中要在耐心配合。

(5)检查前需脱去除内衣外的全部衣服,换上磁共振室的检查专用衣服。去除所佩戴的金属品和假牙、义眼、眼镜等物品。

(6)不要穿着有金属物质的内衣裤。检查头、颈部的病人应在检查前一天洗头,不要用任何护发用品。

(7)对难以配合检查的儿童或神志不清者,需适当使用镇静药。

(8)检查上腹部(肝、胰、肾、肾上腺)时,常规空腹,检查前可饮适量水,使胃与肝、脾的界限显示更清楚。

八、胃镜检查

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是纤维胃镜或电子胃镜。它们都是将照明光源放至镜身的前端中,以达到最佳的照明效果,而且具有镜身柔软、可向各个方向屈曲的优点,因而插镜容易,被检查者易于耐受,同时检查图像清晰、逼真。简单地说,进行操作时,将胃镜从口腔插入,经咽部、食道到达胃腔内,并可进入十二指肠,可以直接观察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的病变。

1、哪些情况需要做此项检查?

(1)上腹疼痛:多种疾病可以引起上腹部疼痛,但常见的原因是上消化道溃疡和肿瘤等。明确诊断是治疗的前提。所以腹痛病人有必要通过胃镜检查来发现病变,尤其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上腹痛时更应及时接受胃镜检查。

(2)原因不明的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严重的胃病常是产生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的原因。

(3)呕血:呕血的病人,呕吐出是鲜红色或暗红色的血液,有时表现为大便色黑,为柏油状。胃镜检查可发现引起出血的疾病。

(4)吞咽困难或进食有阻塞感:吞咽困难或进食时有阻塞感,常提示食管或胃贲门部有病变。常见于食道癌等疾病。

(5)上腹部包块:通过胃镜检查,能明确包块所在的位置,还能明确包块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6)已诊断有萎缩性胃炎者:萎缩性胃炎与胃癌有一定联系,所以萎缩性胃炎的病人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可以早期发现恶性病变,为早期治疗争取时间。

(7)溃疡病:已经诊断为溃疡病的病人,通过胃镜检查能够了解溃疡的情况,特别是服药治疗后的情况。是否彻底治愈要靠胃镜判断,因为只有彻底治愈才能免去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8)胃及十二指肠息肉:息肉有一定的癌变率,对已经明确为胃、十二指肠息肉的病人,通过胃镜可以进行镜下切除。

(9)胃手术后:不管什么原因,以往做过胃手术的病人,容易发生残胃癌。手术时间越是久远,发生残胃癌的危险性越大。因此胃手术后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并取活体组织进行检查。

(10)反酸和烧心的病人:有反酸、烧心等症,提示有胃液流进入了食管。胃镜检查可观察病变程度及范围,以便选择有效的治疗,避免以后可能产生的出血和狭窄等。

⑾身体其他部位发展转移癌:身体其他部位发现了转移癌,胃癌常是原发病灶,通过胃镜检查可以搞清楚原发病灶是否是胃癌,有助于制订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12)需要通过内窥镜进行治疗的疾病:如息肉的摘除、异物的取出、出血部位的止血治疗、狭窄的扩张、支架的置放、食管癌及胃癌的内窥镜下治疗等。

(13)常规体检:在进行常规体检时,如果有胃癌家族史,或在胃癌、食管癌的高发地区,都应该考虑进行胃镜检查。

2、检查注意事项:

为了能清楚地看到消化道的黏膜,必须使被检查部位很干净。如在上午做胃镜检查,在检查前一天晚饭吃少渣易消化的食物。前一天晚上8点以后禁食。禁止吸烟。如果下午做胃镜检查,可在当天早8点前喝些糖水后禁食。如为幽门梗的病人,在检查前一天晚上必须进行洗胃,彻底洗清胃内容物,直到冲洗的回流液清晰为止。如果已做钡餐检查,必须在钡餐检查3天后再做胃镜检查。

检查前病人先去小便,排空膀胱。进入检查室后,解开领口和腰带,取下假牙和眼镜。在检查中一定要配合医生,不能用牙齿咬镜,以防咬破镜身的塑管。身体及头部不能转动,以防损坏镜子并伤害内脏。病人如有不适,可尽量忍受。如实在不能忍受,可用手势向医生或护士示意,以便采取必要措施。

检查完毕,病人坐起,吐出唾液。由于检查时注入一些空气,虽然在退镜时已吸出,但有的人仍有腹胀感,嗳气很多。因为麻醉作用未消失,过早吃东西容易使食物进入气管,故检查后2小时待咽部麻醉药作用消失后再试吃流质食物。在1~4天内,病人可能感到咽部不适或疼痛,但无碍于饮食,大多数人可照常工作,病情较重者可予休息。驾驶员当日不能单独驾驶。做胃镜检查最好有家属陪同,检查结束后护送回家。

胃镜检查的优点是无论男女老少、病情轻重、出血与否都能反复多次检查。但有些疾病不能做胃镜检查,如脊柱畸形、神志不清楚、精神病、肺心病、哮喘、血压过高,以及医生认为不适合做胃镜的病人。

为避免发生肝炎病毒的交叉感染,胃镜检查前应做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查,阳性者应采用专用的胃镜。

养身保健方法繁多,为了便于记忆使用,余作养身格言一篇供读者参考,可延年益寿。

养身格言:

生活简则,事小意长。清白一生,养德勿忘。

起居有律,饥饱适当,饮食卫生,不吃腐脏。

食品多样,粗细搭当。甜要少吃,油盐限量。

多吃蔬菜,少进膏梁。荤素适宜,野味可尝。

切忌偏食,冷热得当。饭前便后,洗手毋忘。

吸烟有害,醉酒须防。视听行坐,不可久长。

喜怒忧思,五劳七伤。人到中老,脾胃乃伤。

六腑失调,最宜粥汤。动是生命,运是力量。

劳逸结合,锻炼莫忘。懒散易病,勤劳健康。

有病早治,无病须防。五脏六腑,气血阴阳。

邪正盛衰,注意调养。忧思伤脾,怒甚伤肝。

七情六淫,避之为良。观书绎理,以养其心。

弹琴学字,是养其指。逍遥步履,实为养足。

静座调息,即是养筋。立身处世,切忌夸张。

谦虚谨慎,忍让为良。流言蜚语,必须谨防。

勿妒贤能,去短补长。教育子女,业精本行。

明礼立德,品学优良。奉公廉洁,守纪毋忘。

勤劳俭朴,致富小康。頣养天年,福寿皆长。

竭忠尽力,为国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