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学校不大教的55门必修课
10678800000009

第9章 自我激励,坚持到底的动力

很多父母常常埋怨自己的孩子做事半途而废,这是由于小孩子心智还没成熟,他们的毅力和自制力都比较差。父母给予及时的鼓励,孩子就会有继续努力的动力。然而孩子一旦离开父母的表扬显得自信心不足,或者没有自制力时,孩子需要自我激励。

在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中,坦桑尼亚选手艾哈瓦里在比赛过程中意外受伤。大多数人都以为他会因此而放弃比赛。然而,当他缠着绷带、拖着流血的伤腿一瘸一拐地最后一个人跨过终点线时,全场数万的观众都激动地站了起来,为这位坚强的比赛者鼓掌,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尽管这个时候离枪响声已接近4个小时,天色也渐渐暗淡下来,其他的选手早已回去休息了,对艾哈瓦里来说,跑不跑到终点都已经没有名次了。但是,这位勇士没有选择放弃,坚持到最后,跑到终点。观众掌声表达对他最崇高的敬意,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场面!

赛后,记者采访艾哈瓦里的时候问:“您为什么不退出比赛?”

艾哈瓦里笑了笑,只轻轻说了一句:“我的祖国派我到这里是要我冲过终点的。”

记者又问:“是什么力量让你坚持跑完全程的?”

他回答:“我只是不断地告诫自己,一定要跑完!”

艾哈瓦里能够坚持到底除了具有明确的目的以外,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在没有外界鼓励的情况下进行自我激励。众所周知,外界的表扬常常是孩子继续努力的动力,所以父母可以从早到晚鼓励孩子,可是终有一日孩子会离开父母的视线而独立生活,那么这个时候动力又来源于哪里呢?其实,只有把外在的强化转化为内在的激励才是推动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自我激励才是推动他们继续前进的最终动力。

第一招:对孩子的表扬要改变用语代词。

要孩子戒掉对外界激励的依赖首先要给孩子暗示,这种暗示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说,在表扬的时候父母把主语“我”变成“你”。例如,把“你今天很认真做功课,我真为你感到骄傲!”改为“你今天很认真做功课,你一定为自己感到骄傲!”尽管这只是简单的代词变化,但是这种方法祛除了赞许声中来自外界的强调色彩,更多地暗示孩子认识到自己应该认可自己的正确行为。

第二招:创设情境,让孩子自己激励自己。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及家庭的实际条件,在家里创造积极的环境。例如把孩子的房间布置的充满向上、乐观的气氛,多组织轻松愉快的家庭游戏,让孩子通过了解生活和周围世界养成自我激励的习惯。

当发现孩子有消极情绪时,父母应该及时采用适当的方法帮助他缓解紧张的情绪和压力。例如,可以建议他们对自己说:“即使不如人家,但毕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继续试着做,并满意自己所做的,不要胆怯、害羞。”当孩子遇到困难和压力时,父母要鼓励他们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有需要时才请求帮助。这样,孩子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能体会到运用自我激励的喜悦。

第三招:把无形的语言激励转化成有形激励,强化孩子的自我激励。

当孩子对自我表示肯定之后,应该加以强化,稳定这种情绪,从而使之成为他们坚持到底的动力。

记一本成功日记。让孩子每周写或画一次自己获得的成功,并告诉他们,成功其实是自己对自己做出的任何改进以及为这些改进所付出的努力。

让孩子给自己写信。鼓励孩子在自己行为良好或尽了自己努力追求成功的时候,给自己写一封信。在写信的时候,他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身份,如父母、班主任或校长等,记载自己认为值得赞赏和鼓励的行为。

让孩子给自己设计一份奖品。为孩子准备一些彩色纸、画笔、颜料等物品,在他们每做一件令自己骄傲的事之后,为自己制作一幅图画或一张贺卡作为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