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学校不大教的55门必修课
10678800000005

第5章 摸清用脑规律,有效提高效率

不少孩子学习非常勤奋,天还没亮就开始晨读,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还奋战在台灯前,这种情景似乎很令人感动。按理说,天道酬勤,可是也有不少孩子的学习效果和他们的付出很不相称。其实如果摸不清用脑的规律,不注意用脑的科学性,一味地往脑子里塞知识,往往会在学业上收获甚微。

艾宾浩斯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对记忆规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开始了对记忆的研究。

艾宾浩斯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研究,但是他发现个人已有的经验会对记忆产生影响,所以为了排除已有经验对记忆的干扰,他发明了用无意义音节来做实验的方法。无意义音节是指那些没有任何意义联系的字母组合,因此这些字母组合不会受到个人知识水平的影响。也就是说,不管谁来记忆这种音节都具有同样的难度。艾宾浩斯以自己为研究对象,严格控制自己的作息时间,以便能够在同样的条件和环境下进行科学研究。经过多年的测试,他发现:记忆有意义的材料比记忆无意义的材料要快得多。另外,记忆音节短的材料比记忆长的要快得多。

这个规律告诉我们,学习中的遗忘是很有规律的,而且遗忘的进程也不是均衡的。我们的大脑并不是平均每天忘掉几个材料,而是开始时遗忘得快,后来就逐渐减慢,当时间不断延伸,遗忘几乎停止下来。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这就是记忆的“先快后慢”原则。中国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很难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虽然我们很难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但是我们可以好好利用大脑的遗忘规律,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聪明的头脑,可是常常找不到使孩子变得更聪明的切实可行的方法,这主要是因为父母还没有摸清孩子的用脑规律,未能帮助孩子把学习效率提高上去。

第一招:调整属于孩子自己的大脑“生物钟”。

美国的科学家发现,人的智力会有周期性的变化,每个周期都有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期。当人处于高潮期时,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情绪良好,心情愉快,创造力丰富,思想敏捷和记忆力增强;低潮期时,体力易疲劳,做事易拖沓,情绪易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和判断力差;临界期处于高潮期和低潮期之间,身体和精神处于频繁变动的状态,容易发生差错或事故。另外,每个人脑的活动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律。既然大脑有各自不同的“生物钟”,那么就可以按照各自的生活环境和作息时间进行调整。父母应了解并充分利用孩子的最佳用脑时间,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一般来说,早上起床1~2小时、上午8:00~11:00、傍晚16:00~20:00、就寝之前1~2小时是人们一天中的四个记忆高峰期。下面是一名清华学生高考时总结的时间安排,可以作为父母引导孩子调整用脑时间的参考方案。

6点~8点:这是第一个学习高效期。这个阶段孩子的头脑最清醒,可以学习一些难记忆而且必须记忆的东西,如英语单词、数学公式等。有时即使强记不住,大声念上几遍,记熟的可能性强于其他时间。

8点~10点:这是第二个学习高效期。这一阶段孩子的精力充沛,大脑具有严谨而周密的思考能力、认知能力和处理能力,所以可以在此时攻克难题。

10点~12点:这段时间短期记忆效果很好,适宜对马上要考核的东西进行抢记。

13点~14点:饭后人易疲劳,应该休息调整一下。最好午休,也可听轻音乐,但午休切莫过长,一般半个小时至1个小时左右为宜。

15点~16点:此时长期记忆效果非常好,可合理安排记那些需“永久记忆”的东西,如记忆单词和公式等知识。

17点~18点:这是完成复杂计算和比较消耗脑力的作业好时间,适宜做复杂的作业。

18点到21点:这是第三个学习高效期,所以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回顾、复习全天学过的东西,加深印象,分门别类,归纳整理,同时也是整理笔记的黄金时机。

入睡前1小时:这是学习与记忆的第四个高潮期,利用这段时间来加深印象,特别对一些难以记忆的东西加以复习则不易遗忘。

第二招:善于利用左右脑的功能,提高学习效率。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脑主要负责语言、理解、逻辑思维和计算活动;右脑主要负责形象感知、记忆、时间概念、空间定位、音乐、想象、情绪和情感等活动。我们常常更加注意语言文字的表达和抽象思维的训练,使左脑负担过重,这是不科学的用脑方式,还往往会使学习变成苦差事,效率始终不能达到最佳程度。所以在学习上应该注意把右脑的机能充分发挥出来。

五官、手脑并用。有人发现,学习同一内容,如果只用视觉,可接受20%;只用听觉,可接受15%;视听并用,可接受50%。这说明学习时多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可以明显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方法上要注意形式多样,既有看、读、写、听、说,也有形象感知和实物印证。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两个脑半球共同作用,使学习效果更好。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左右半脑的间歇使用,将不同的学习内容错开进行。孩子长时间地进行计算或抽象思维之后,就可以让他们听听音乐或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哪怕是最简单的左手掰腕活动。这样调动起右脑功能,使左脑得到片刻的休息,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增加学习乐趣。

第三招:注意利用记忆规律,不宜长时间连续用脑。

孩子在连续学习之后常常会出现生理或心理的不适状态,表现为大脑反应慢、头疼或麻木、注意力分散、思维滞缓、情绪不稳定等症状,因此父母要注意保证孩子的大脑健康。

善于运用记忆规律提高学习效率。早在100多年前著名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就绘制了著名的记忆曲线。这条曲线说明孩子在学习知识后,第一次复习应该在9小时之内进行,在遗忘高峰到来之前复习,可以有效巩固知识;第二次的时间要在一两天之后进行;第三、第四次复习同上次相差一个星期左右;再到后来可以隔得较长一些,越往后复习时间越少,临到考试再复习,效果就会很好。

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有人把一批学生分为两大组,要求两组学生学习相同的内容,但要求一组学生在学习中间可以获得5分钟的休息,而要求另一组学生连续学习不给休息。结果发现,可休息组学生的记忆力要比无休息组学生的记忆力高22%。这说明在学习中间,如果能注意适当休息,则可消除大脑疲劳,减少遗忘。一般认为,小学生一次做功课或看书学习的连续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至1小时。另外,研究发现,睡眠是大脑的主要休息方式,只有充足的睡眠才能使大脑得以消除疲劳,保持正常工作。因此,父母应安排好孩子的睡眠时间,使孩子睡得好、睡得足,千万不要允许孩子开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