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学校不大教的55门必修课
10678800000043

第43章 选择,无所谓对与错

孩子的一生会面临无数大大小小的选择,父母常常害怕孩子会做出错误的选择,于是就代替孩子做出选择。可是很多时候,这样做不是孩子的本意。当孩子慢慢长大了,要自己做出选择的时候,他们常常犹豫不决,而且一旦做出选择就后悔。这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尝试过自己选择所带来的欢乐或者痛苦。

在美国出生的小托尼,从小就对汽车着迷,父母为了让他保持这个爱好,总是尽力满足他的收藏需求,经常给他买回各种各样的玩具车。父母认为,这个爱好对他的成长是有益的,所以毫无保留地支持孩子的兴趣,并和孩子一起分享着这种快乐。

一天,托尼和妈妈逛街,他又看中了一辆蓝色的新玩具车,妈妈满足了他的愿望。托尼拿着新玩具兴冲冲地往家里走,他们在家门口碰到了邻居鲍伯、米丽等小朋友。托尼于是带着新“车”和朋友们一起去玩了,妈妈千叮万嘱叫他不要把小车弄丢了。

当孩子兴高采烈地回到家里时,手中的汽车竟然变成了一张小卡通画片。妈妈看了当然不乐意,因为一辆汽车的昂贵价钱是一张小画片远远比不上的。妈妈刚想责问孩子,但是她迫使自己忍住了,并平静地向孩子了解小汽车的去向。

原来,托尼见朋友们每人都有一张卡通画片,也很想要一张,于是决定将手中的小汽车与别人的卡片相交换。托尼并没有为失去汽车而感到沮丧,反而显得很高兴。妈妈没有责备孩子没有价值观念,而是不动声色地说:“这张小卡片真精致!”

过了几天,托尼把自己心爱的小车排成一排来欣赏,妈妈在一旁说道:“要是那辆蓝色的小车也和它们排在一起,该多好呀!”见孩子的心态平和,妈妈才向孩子说明卡通画片与小车的不同价值,至于该不该用车换卡片的问题就由孩子自己去思考了。

托尼的妈妈虽然心疼孩子失去了那辆汽车,但这也只是她的感受,所以她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去责骂孩子,更不会逼迫孩子把汽车换回来。妈妈精明地找到孩子心态平和的时机,让孩子明白汽车与卡片并不等值。孩子做的选择也并没有错,因为也有“千金难买心头好”的时候。当孩子了解两种东西对自己而言哪一种更重要时,在下一次选择中,他一定会再三考虑。所以,父母单方面认为孩子的选择是错误的时候,也该换个角度来思考,因为选择无所谓对与错。

第一招:摆正面对选择的心态,正确引导孩子做出较合理的选择。

儿童教育专家通过对现代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百名成功人士的调查发现:幼儿时期做决定的能力有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善于做决定,会使他们更有判断力和决断性。身为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做决定而不是代替孩子做决定,这需要一点点技巧。

为孩子提供多种选择。当孩子面对两件事不知道怎么办时,父母可以先让孩子说出自己的选择,并要他们说出理由。如果孩子的选择与父母的意愿相反,父母这时可以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为孩子作最后的选择提供参考。最重要的是,父母可以推荐可供选择的多种可能性,让孩子做最后的选择。例如,两个孩子争着要赠送的气球,一个说喜欢红色的,另一个也想要红色的,可是没有了。这时父母可以跟另一个孩子说:“你平时不喜欢白色的,那要粉红色那个好不好?”

给孩子完全自主的选择。尽管父母苦口婆心地要说服孩子做出比较合理的选择,但是孩子却将信将疑,因为他们和成人一样,需要经过自己的尝试来获得经验。所以,在父母确定孩子可以承受时,给他决定权,让他尝试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如果孩子失败了,要对他讲明失败的原因,而不是说:“看,我早说了吧,都是你不听话。”

增强孩子做选择的意识。其实在孩子还未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时,他们就开始有了选择的意识,如在许多伸出的手臂中,他们只奔向妈妈;把玩具堆在他们面前,他却不理不睬地爬向门口,告诉父母“我想出去玩”;当他们开始说话时,还经常会说“不”……选择与决定始终伴随孩子成长,做父母唯一可以做的是维护孩子选择的权利,以及增强他们选择的能力。例如,选择哪种玩具,选择先做功课还是先看电视,甚至去哪里度假都应该让孩子说出他们的选择。

第二招:在孩子独立做选择时,引导孩子在选择前做一些必要的准备。

在做选择之前,问问自己的内心,我要的是什么。

尽量让头脑保持清醒,做出正确的判断,每一种选择可能带来的结果是什么,让自己心中有数。

问问自己,这两种结果,哪一种是自己愿意接受的,哪一种是不愿意接受的,甚至会让自己感到难过的。

如果做出了选择,想一想在面对结果的时候,自己会不会后悔没有选择另外一个,如果不会后悔,那么你的选择就是正确的,如果可能会后悔或者感到遗憾,那么,你的选择就是错误的。

找一个自己最信赖的长者,要比自己有阅历、有智慧,并且他也了解你,把自己的情况说给他听,听一听他的建议。

听从心灵的召唤,一定要自己做出选择,别人说得再多,也是别人的立场,别人的建议可以听,但决定还要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