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学校不大教的55门必修课
10678800000038

第38章 察言观色,窥探对方心理

没经过社会历练的孩子刚步入社会,常常会在不适当的场合说不适当的话,在不适当的时间做不适当的事,这就是缺乏“听”和“说”的技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听”来获取信息的机会比其他都要多。听力正常的人都能听,但能听的人不一定会听。“会听”是要求我们,既要充分注意说话者,又要主动分担交往的责任。

有一个举人几经周折,好不容易谋得了一个山东某县县令的职位。这个举人第一天上任时去拜见他的上司就闹了很多笑话。

县令想不出什么该说的话,沉默了一会,忽然问道:“大人尊姓?”上司很吃惊,勉强说了自己的姓氏。

县令低头想了很久,又说:“大人的姓,百家姓中所没有。”上司更加诧异,一时不知道要说什么好,只好回答道:“我是旗人,贵县不知道吗?”

县令又想了想,感觉好像自己终于找到话题了,他站起来问:“大人在哪一旗?”上司说:“正红旗。”县令说:“正黄旗最好,大人怎么不在正黄旗呢?”上司勃然大怒,反问道:“贵县是哪一省的人?”“我是广西人。”上司说:“广东最好,你为什么不在广东?!”县令吃了一惊,这才发现上司满脸怒气,赶快走了出去。

第二天,上司把他的县令职位撤了,要他到学校教书。

举人被撤职的事,不用细想就知道是因为他不懂得察言观色。一个人的言辞和表情能透露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人的言谈能透露一个人的地位、性格、品质及内心情绪,能够通过别人的表情和言谈对他的品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是一切人情往来中操纵自如的基本技术。不会察言观色,等于不知风向便去转动舵柄。因此,懂得察言观色是社会交往中的潜规则。

察言观色犹如“看云识天气”一样,需要很深的学问,因为并不是所有人在所有时间和场合都会喜怒形于色,相反,可能是“笑在脸上,哭在心里”。所以要学会察言观色首先是学会“观色”,然后是“察言”。

第一招:从面部表情观察对方的真实情感。

观色是指观察人的脸色,获悉对方的情绪,这与老猎人靠看云彩的变化推断阴晴雨雪是一个道理。人类的心理活动是非常微妙的,而且这种微妙常会从表情里流露出来。如果遇到高兴的事情,脸颊的肌肉会松弛,一旦遇到悲哀的状况,也自然会泪流满面。不过,也有一些人不轻易透露声色。所以,父母在引导孩子学会察言观色时,要注意不能只简单地从面部判断对方的真实情感。

没表情不等于没感情。内心的活动如果不呈现在脸部,那就显得很不自然,越是没有表情的时候就越有可能使感情更冲动。碰到这样的人最好不要当面指责对方,应该先安抚对方正在被压抑的感情。所以在这种时候不宜说话过多,避免正面交锋,而应另择时间,以便开诚布公地与其交谈。例如,可以这样说:“如果你有什么不同意见,不妨说出来听听!”

愤怒悲哀或憎恨至极点时也会微笑。有些人对某人满怀敌意,但表面上却要装出谈笑风生,行动也落落大方。他们这样做是觉得,如果将自己内心的欲望或想法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无异于违反社会的规则,甚至会引起众叛亲离的后果,或者成为众矢之的,恐怕受到社会的制裁,不得已而为之。这个时候也应该尽量避免交谈过多或者转换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以转移对方注意力。

第二招:透过“眼神”辨人心。

从医学上来看,眼睛在人的五种感觉器官中是最敏锐的,大概占感觉领域的70%以上,所以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之窗”。深层心理中的欲望和感情,首先反映在视线上。视线的移动、方向、集中程度等都表达不同的心理状态,观察视线的变化,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沉静的眼神代表对方对问题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算。这个时候,只需向他请示办法,表示焦虑。如果他不肯明白说,这是因为事关机密,不必要多问,只要静静等待他的决定就可以了。

散乱的眼神表明对方对于问题的解决也是毫无办法。这个时候,应该平心静气,并且尽量显示自己的机智,另想应付办法,不必再多问。

横射的眼神表明对方异常冷淡。这个时候暂且不要向对方提出自己的请求,应该从速借机退出,并静静研究对方对自己冷淡的原因,再谋求恢复感情的途径。

阴沉的眼神是凶狠的信号,如果你不是早有准备想和他见个高低,那么最好从速鸣金收兵。

游移的眼神表明对方胸怀诡计。这时应步步为营,不要轻近,前后左右都可能是他安排的陷阱,一失足便栽倒在他的手里,而且不要过分相信他的甜言蜜语,以免上当受骗。

呆滞的眼神加上泛白的唇皮,表明对方对于当前的问题惶恐万状。这时不要再多问,应该退去考虑应付办法;如果自己已有办法,应该向对方提出,并表示有几成把握。

恬静的眼神加上面有笑意,表明对方对于某事非常满意。这个时候不妨多说几句恭维的话,以便讨得对方开心,如果你对对方有要求,这是个好机会。

神不守舍的眼神表明对方对于说话者的话已经感到厌倦,再说下去必无效果。这个时候可以乘机告退,或者寻找新话题,谈谈他所愿意听的事。

凝定的眼神说明对方认为说话者的话有一听的必要。这个时候可以按照预定的计划,婉转陈说。

下垂的眼神,甚至连头都向下倾了就可以知道对方心有重忧,万分苦痛。这个时候切不可向他说得意事,那反而会加重他的苦痛;也不要向他说苦痛事,因为同病相怜越发难忍。应该说些安慰的话,并且从速告退,多说也是无趣的。

上扬的眼神表明对方不屑听说话者的话,无论理由如何充分,说法如何巧妙,最终只会得到不如意的结果。

第三招:从座位看人心。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坐什么位置,直接反映出社会、集团传统的上席下席或优势、劣势的意识。所以,对一个人的坐的位置、坐姿进行标记、分析,简直就可以画出一张人心的“地形图”来。

座位的物理距离也表示跟对方的心理距离。这种距离的大小,可以表示主观上想侵犯对方身体领域的程度,从而能判断出他的一些心理想法,知道他想干什么。例如:一对以身相许、卿卿我我的情侣,即使在很宽阔的沙发里,他们必然也会靠近对方的身边坐下。

座位的方向意味深长。座位的方向有两方面:一个是坐在对方的正对面或旁边,另一个是坐在背向房间的入口与里面的某处位置。例如,面对面坐着有一种距离感,这时两人之间有一张桌子或什么东西之类的障碍物会感觉比较舒服。

以深坐与浅坐的坐姿来识破对方的心理。深坐的人在精神上占有优势,至少他希望自己居高临下;浅坐的人,坐在位置上常感不安,显示出一种屈居劣势的状态。

由人类的坐姿而表现出来的深层心理现象。男人一坐下来就跷起二郎腿说明这种人深沉、不服输;女人大胆地跷起双腿,这就表现了她对自己的容貌或衣着服饰相当自信。

第四招:从穿戴看透内心。

每个人所选购的衣服把自己的心理状态表现得袒露无遗。

衣着华丽者自我显示欲强,爱出风头。那些总是穿着引人注目的华美服饰的人大体上有强烈的自我显示欲,同时这种人对于金钱的欲望特别迫切。所以,可以多夸奖他(她)们的服饰,以满足其膨胀的显示欲,这样就不会轻易与这些人为敌。

衣着朴素者缺乏自信,喜欢争吵。那些爱穿着朴素,不爱穿华美衣服的人大多缺乏主体性格,对自己缺乏信心。他们常常希望对别人施予威严,以便弥补自己自卑的感觉。遇到这种人,就不要与他们争执不休,可以大大方方承认他的观点,以期他们保留剩下的一点点面子,这有利于和他们维系健康的关系。

喜欢时髦服装者有孤独感,情绪常波动。这种人完全不理会自己的嗜好,甚至说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他们只以流行为嗜好,向流行看齐。这种人在心底里常有一种孤独感,情绪也经常不安。

不理时尚者,常以自我为中心,标新立异。这种人的个性十分强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经常弄得大家索然无味。

突变服装嗜好的人想改变生活方式,也有逃避现实的成分。这种人通常是因为内心受到了某种刺激,使他在想法上发生若干变化,所以这个时候可以用赞同他们改变的态度,这比别人的质疑的态度要强。

对流行既不狂热,又不会置之不理的人,也会渐渐实行衣着的改变。这种人处事中庸,情绪稳定,一般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事。他们多有理性,不过于顺从欲望,也不盲从大众时尚。所以,这种人比较可靠,值得结交。

第五招:善于捕捉“弦外之音”。

人内心的思想,有时会不知不觉在口头上流露出来,因此与别人交谈时,只要我们留心,就可以从谈话中探知别人的内心世界。

由话题知心理。人们常常将情绪从一个话题里不自觉地呈现出来。话题的种类是形形色色的,如果要明白对方的性格、气质、想法,最容易着手的步骤,就是要观察话题与说话者本身的相关状况,从这里能获得很多的信息。例如和爱车子的小伙子谈话,自己应该聚精会神地听他们侃车,最好不要摆出讨厌或不耐烦的脸孔,自己的耐心就可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

措词的习惯流露出的“秘密”。人的种种曲折的深层心理会不知不觉地反映在措辞上。使用第一人称单数的人,独立心和自主性强;常用复数的人多见于缺乏个性,埋没于集体中,随声附和型的人。

说话快慢是突破深层心理的重要关键。对于某人心怀不满,或者持有敌意态度时,许多人的说话速度都变得迟缓,而且稍有呆滞的感觉;有愧于心或者说谎时,说话的速度自然就会快起来。

从音调的抑扬顿挫中看破对方心理。对于那种心怀企图的人,他说话时就一定会有意地抑扬顿挫,制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有一种吸引别人注意力的欲望,自我显示欲隐隐约约地透露出来了。

由听话方式看破对方心理。如果一个人很认真地听话,他大致会正襟危坐,视线也一直瞪着对方。反之,他的视线必然会散乱,身体也可能在倾斜或乱动,这是他心情厌烦的表现。

第六招:会辨风向才能使好舵。

我们如真能在交际中察言观色,随机应变,也是一种本领。

当说话者一面跟你说话,一面眼往别处看,同时有人在小声讲话,这表明刚才你的来访打断了什么重要的事,主人心里惦记着这件事,虽然他在接待你,却是心不在焉。这时你最明智的方法是打住,丢下一个最重要的请求告辞。

在交谈过程中突然响起门铃、电话铃,这时你应该主动中止交谈,请主人接待来人,接听电话,不能滔滔不绝地说下去,使主人左右为难。

当你再次访问希望听到所托之事已经办妥的好消息时,却发现主人受托之后尽管费心不少,但并没圆满完成甚至进度很慢。这时难免发急,可是你应该将到了嘴边的催促化为感谢,充分肯定主人为你作的努力,然后再告之以目前的处境,以求得理解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