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学校不大教的55门必修课
10678800000032

第32章 喜怒不形于色,展现个人魅力

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父母关注的中心,一旦得不到别人的关注,便开始采用一些极端的方式引人注意。例如,孩子喜欢幼儿园里某个老师,见到老师后,会吊着老师的脖子,满嘴都是甜言蜜语;孩子讨厌某个小朋友,那痛恨的表情,像刀子一样刻在脸上。夸张的反应方式容易被人误解他的真意,惹来麻烦。

有个脾气很坏的小男孩,动不动就发脾气,令家里人很伤脑筋。

一天,爸爸给了他一包钉子和一只锤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后面的栅栏上钉上一颗钉子。

第一天,小男孩在栅栏上钉了37颗钉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男孩每次在栅栏上钉的钉子变得越来越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往栅栏上钉钉子要容易得多。

一段时间之后,小男孩变得不那么爱发脾气了,所以栅栏上也没有再添上新的钉子。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

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在这天拔掉一颗钉子。”又过了一段时间,小男孩终于把栅栏上所有的钉子都拔光了。

这时候,爸爸带小男孩来到栅栏边上,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你看看那些钉子在栅栏上留下的那些小孔,栅栏再也不会是原来的样子了。当你向别人发过脾气之后,你的言语就像这些钉子孔一样,会在人们的心灵中留下疤痕。你这样做就好比用刀子刺向别人的身体,然后再拔出来。无论你说多少次‘对不起’,那伤口都会永远存在。要知道,身体上的伤口和心灵上的伤口一样都难以恢复。你的朋友是你宝贵的财产,他们让你开怀,让你更勇敢。他们总是随时倾听你的忧伤。你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会支持你,向你敞开心扉。”

不良的情绪不仅会让你身边的人无所适从,受到伤害,也会让自己受到伤害。就像小男孩再怎么努力拔去那些钉子,栅栏也不可能回到原来的样子一样。如果一个人常常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只会给人一种不成熟的感觉,也缺少一种个人魅力。遇事过于沮丧会丧失自信心,过于兴奋也常常会被喜悦冲昏了脑袋。只有那些遇事能够用理智的思维去思考和看待周围的一切,不急于表态,不把喜怒挂在脸上的人,才达到了做人的一种较高境界。所以,喜怒不形于色,可以展现个人魅力。

第一招:让孩子的情绪异地发泄,并且允许他们有充分表达情绪的权利。

当孩子将要生气或者盛怒时,不妨让他们赶快跑到其他地方,干一些体力活,或者干脆跑一圈,这样就把因盛怒激发出来的能量释放出来,气恼心情随之平静下来,怒气也会消失掉大半;在孩子过度痛苦和悲伤时,不妨让他们找个地方大哭一场;当孩子特别兴奋和喜悦的时候,要告诫他们别在失败者面前炫耀自己成功的喜悦,不妨回到家里与家人一起分享。

另外,孩子难免会有表达情绪的时候,尽管要求他们不要在众人面前发泄出来,但是一定要允许他们在合理的范围内充分表达情绪。例如,因为考试失败了,心里很难过,回家可以好好哭一场,之后重新振作。但是如果发生对自己和他人都不利的情绪过激现象,例如,孩子因发脾气与别的孩子争吵打架,可能伤着自己和对方,冲着长辈和老师发脾气,或者脾气上来碰头捶胸、摔砸物品等,都是不合情合理的。遇到这些情况时,父母不应视而不见,而要采取一致意见进行严厉制止,让孩子知道发泄情绪也应有一定的界限,自己发泄情绪不应损害别人的利益和损害物品。

第二招:教孩子学会更多表达和控制情绪的方式。

很多忧愁、惊恐、愤怒等不良情绪产生于对事物的错误认识。对于这类不良情绪,只要冷静地、理智地分析一下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是否确实可忧、可惧、可怒,分析明白了,不良情绪也就不解自消了。此外,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深呼吸的游戏、绘画、运动、唱歌,以此来消解那些不良情绪。

当孩子长大一些的时候,父母可以让他们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告诉他们遇到问题时要讲道理,说缘由,而不要动不动就乱闹、发脾气。教会孩子理智对待事情是让他们学会喜怒不形于色的重点。

第三招:在孩子要表达过激情绪时,教他们转移注意力,学会自我调节。

在不良情绪袭来之时,尽量做一些转换心情的事情,可以外出游玩,可以“学而忘忧”。根据现代生理学的研究,当一个人遇到不满、生气、恼怒或伤心的事情时,感官会产生出不愉快的信息并不断将其传入大脑。如果此时马上转移心理活动的方向,不断向大脑输送愉快的信息,争取建立愉快信息的优势中心,不良情绪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

自我鼓励法。父母要引导孩子用生活中的哲理或某些明智的思想来安慰自己,鼓励自己同痛苦和逆境进行斗争。

语言暗示法。语言暗示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在松弛平静、排除杂念、专心致志的情况下,进行自我语言暗示,往往对情绪的好转有明显作用。

疏导法。人的心理压抑时,应当有节制地发泄,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找朋友,找亲人,把自己的心思倾吐出来。

环境调节法。父母在孩子受到不良情绪的压抑时,可以带他们到外面走走,看看美景,散散心,这对于调节人的心理活动有很好的效果。

第四招:父母参与孩子的情绪控制行为过程,帮孩子从小养成喜怒不形于色的习惯。

加强训练,防止孩子养成任性的习惯。不少父母说自己的独生子女有任性、固执的缺点。孩子这些不良的品质,主要是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与父母经常满足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所造成的。所以,对于孩子不合理的情绪表达,父母一定要坚持立场,不要由于孩子的哭闹而心软下来。只要加强训练,方法得当,孩子的任性、固执、好发脾气等不良心理品质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防止溺爱。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然而爱不等于溺爱。有的父母省吃俭用,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牺牲一切为孩子,反而导致娇纵、溺爱,实在贻害无穷。

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参加集体活动是孩子形成喜怒不形于色的重要途径,因为如果孩子在集体活动中表现不良,就会受到集体的嫌弃,成为众矢之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与人交往,慢慢就可以学会遵循喜怒不形于色的社会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