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学校不大教的55门必修课
10678800000029

第29章 接受屈辱,成功的动力

每个孩子都不可避免地有面对屈辱的经验,例如,想借给同学橡皮却被老师误会为“开小差”,被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惩罚;长大了要参加应聘面试,尽管能力不错,却因为身高问题而被拒绝;刚进入公司上班,作为新人,除了要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要帮老职员打杂……屈辱似乎成为我们见惯不怪的事情。面对这些屈辱,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会在阴影里无法自拔;如果适当处理,还会有可能把屈辱变成动力。

韩信在小时候就梦想将来成为一名领兵打仗的将军,可是由于父母很早就去世了,家境贫寒,只好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但是韩信依然常常连饭都吃不上,经常要到别人家里混饭吃。他衣衫褴褛,经常受一位漂洗丝棉的老妇人的周济,屡屡遭到周围人的取笑:“韩信,你文不像文,武不像武,穷不像穷,富不像富,还成天背着把宝剑,像个啥样子?你还是把那宝剑摘下来吧!”尽管常常遭到讥笑和歧视,但是韩信也不与他们计较,坚持读书和练武。

有一天,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其中有一个屠夫的儿子,他是个无赖,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说完,他就在大街上撑开双腿。韩信打量了一下这个无赖,当着许多围观的人的面,从他的裤裆下钻了过去。所有围观的人都大笑起来,韩信也自嘲地笑了笑,走开了。从此,大家给韩信起了个外号,叫“钻裤裆的”。

韩信对于众人的羞辱竟能大方地接受,难道他是个没有骨气的人吗?其实,韩信完全有能力杀了那个无赖,只是他考虑到,杀人要偿命,那样,自己的理想就泡汤了。这就是“胯下之辱”的典故,意思是说:忍受眼前的屈辱,是为了将来成就伟大的事业。很多人总是很爱面子,一旦被人取笑了就把别人当成仇敌,其实在这同时也在自己的心头上放了块重石。有一位智者说:“无论怎样学习,都不如他在受到屈辱时学得迅速、深刻、持久。”是的,屈辱使人学会冷静、学会思考。能够接受屈辱,便能在崎岖的人生之路成就一番事业;接受屈辱,是成功的动力之一。

第一招:教导孩子避免屈辱所带来的直接创伤。

小人之所以是小人,是因为他们可以不讲道德,不择手段。面对屈辱,父母首先要教导孩子保护好自己,万不可一味硬来。

沉着冷静,不慌不怒。孩子往往缺乏自控力,遇到不公平待遇容易冲动,甚至会采用暴力行为来解决问题,从而酿成大错。父母在孩子受到屈辱时,不可过于大惊小怪,应该保持冷静,并安抚孩子,让他们情绪平静下来再做行动。

审时度势,迂回取胜。这就需要父母与孩子一起多动脑筋,用智慧、巧妙的方式方法来抗衡。只有保护好自己,使自己的心理、身体都不受到伤害,才有可能看到光明的时候。

学会自我解嘲。当孩子遭受羞辱时,不妨采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比如“吃亏是福”、“破财免灾”、“有失有得”等等来调节当时失衡的心理,或者用“难得糊涂”,冷静看待挫折的方法调整心态。

第二招:淡化屈辱所带来的伤害。

如果孩子受到了屈辱,无法改变已成的事实,只能通过孩子自己的心态去改变屈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勇敢面对,承认屈辱所带来的伤害。面对屈辱,采用逃避的方式来对待并不明智,因为可能下一次还会遇到同样的情况,这样容易形成孩子屈服的性格。忍受屈辱并不代表凡事要屈服,而是应该总结经验,以免再次踏入同样的陷阱和险境。

学会宣泄,摆脱压力。面对屈辱,心态要坦荡一些,把事情往更远的方向看。不同性格的孩子所采用的宣泄的方法都有所不同,父母要引导孩子用比较温和的方式来宣泄,如用一个鄙视的笑脸为自己解嘲,用一句刻薄的话语使对方难堪,这些都是发泄怨恨的方式。

第三招:把屈辱变成成功的动力。

受到屈辱本来是件坏事,但是如果我们从中思考和反省,也能把屈辱变成一件好事。屈辱是一种精神上的压迫,它像一根鞭子,鞭策自己鼓足勇气,奋然前行。

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孩子的勇气。

寻找原因,理清思路。当孩子受挫时,先让他们静下心来把可能产生的原因寻找出来,再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孩子再接再厉,锲而不舍。当孩子遇到屈辱时,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方向,而要勇往直前,加倍努力。

情绪转移,寻求升华。可以通过孩子喜爱的集邮、写作、书法、美术、音乐、舞蹈、体育锻炼等方式,使情绪得以调适,情感得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