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学校不大教的55门必修课
10678800000016

第16章 热爱艺术,提升个人品位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学艺术是没有出路的,因为相对于学文化知识来说,艺术似乎是一种很虚的东西,鲜有人因为艺术而成为名家。只是,父母们可能并不清楚,让孩子热爱艺术,有利于他们其他方面的发展。

在梵高美术馆里,一群3岁多的荷兰孩子坐在梵高的《卧室》前,仰着小脸,认真地和老师对话。这位老师通过这幅画教孩子认识床、灯、屋子、棋子,认识黄色、橙色等。也有另外5个孩子跟着妈妈也加入进来,他们的妈妈是从德国开了3个多小时的车专门带孩子来的。孩子们说,因为阿姆斯特丹还有伦勃朗的美术馆,妈妈会经常带他们来,不过他们更喜欢梵高。而妈妈们则说,她们只要来到城市,都会先带孩子看美术馆和博物馆。小孩子也会欣赏这些画吗?一位孩子的回答:“美术馆是个神秘的地方,有很多好看的画,还有我想不到、梦不到的颜色,还有会在地上写字的打字机呢!”原来,孩子们对艺术作品是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的,这让他们体会到了艺术源于生活。

还有另一个9岁的小男孩子说:“其实,我觉得梵高很古典。”这话着实让人感到很吃惊。他说:“我很喜欢那件作品——用大毛毡包着的钢琴。我看了,还摸了,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上面还有一个红十字。老师告诉我,这个艺术家的作品是和他的经历有关,那个大毛毡就是他打仗时用过的。我好像就明白了,钢琴被包起来,谁也弹不了,就不能有音乐了,世界有战争,就没有音乐了。梵高的画我很喜欢,但我一看就知道他画的是什么。我觉得艺术是让我们想一想的,老师说那个钢琴是现代艺术,它就让我想了,那么我就觉得,一看就知道是什么的画应该很古典。”孩子对艺术的感受是如此的亲近,他们的直觉在感受的过程中是那样完美,还得到了真切的释放和发挥,这也是孩子们为什么比我们更能读懂现代艺术作品的原因之一。不用多说,走进艺术馆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其实孩子对艺术的感知是很有灵性的,只是很多父母无意中却扼杀了孩子艺术的火苗。据调查,中小学生每年去一次美术馆的人数不到1%,这导致了孩子对艺术赏识能力的缺失。竞争激烈、心态浮躁已成为社会一种普遍的现象,良好的性情和艺术爱好是难得让人沉静的法宝。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假如一直有艺术爱好的相伴,不仅使孩子的想象力变得惊人,还容易让他们发现真善美,拥有更良好的品性。艺术修养是孩子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参加丰富的艺术活动是提高个人品位的重要手段。所以,让孩子热爱艺术,可以提升他们的个人品位。

让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并不是一味要孩子把艺术作为一种专业或职业来进行,而是通过艺术来激发孩子用艺术的、美的眼光去看待现实生活,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

第一招:唱歌、乐理知识技能训练和音乐欣赏是让孩子接触音乐与舞蹈的基础。

音乐能够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陶冶孩子的情操,热爱音乐,能使人心灵高尚。

教孩子唱歌要选择思想性、艺术性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的歌曲。父母可以借助于磁带、录像、光盘的示范引导,使孩子感受到完善的艺术形象,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能够富有感情地唱歌,从而使孩子受到音乐美的感染,并逐步掌握正确的唱歌方法。

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识谱能力,辨别音响的能力,感受音响、注意和记忆音乐的能力。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选择多种形式和风格的中外声乐、器乐曲及我国各民族民间音乐供孩子欣赏。培养孩子机敏、细腻的音乐情感,培养孩子丰富的音乐想象力,丰富孩子音乐之外的知识,以求得孩子对音乐作品内涵的正确把握。

鼓励孩子参加与音乐相关的活动。例如,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参加音乐兴趣小组、舞蹈班等,举办家庭卡拉OK演唱会,举行邻里歌咏比赛,带孩子欣赏高雅的音乐会、看歌舞晚会。

第二招:通过美术作品的色彩、形态、结构等让孩子感受美术的魅力。

各种优美的美术作品是通过色彩、形态、结构等形象地表现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美,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亲手接触、亲身体会美术作品中的这几个元素,培养孩子欣赏美术的能力。

绘画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父母不要将重点全放在写生(速写和默写)、临摹等技能技巧上,而应将重点放在孩子通过绘画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积极观察生活、表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让孩子动手制作工艺美术。如果孩子喜欢工艺美术,父母不能以为“那是工匠的事”,而应该让孩子认识到,工艺美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孩子喜欢制作工艺品可使孩子心灵手巧,形成耐心、细致的工作和生活习惯。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必要的材料,如铅笔、毛笔、颜料、手工工具、纸张等;可以带孩子参观工艺美术馆,欣赏街头的广告装潢,也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一些工艺美术设计活动等。

第三招:运用文学作品对孩子进行美育。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其形式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寓言、故事、神话及戏剧影视剧本等。文学运用生动的语言反映现实,描绘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景,赞颂人类社会中优美的事物和崇高的品格,揭露和鞭挞假丑恶。它可以扩大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知识和想象力,提高孩子明辨是非善恶、明辨美丑的能力,还能拨动孩子情感的心弦,使他们思考自己、人生和生活。

选择文学作品时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征。对幼儿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可选择篇幅短、内容有趣、文字鲜明优美,配有彩色图画的童话、诗歌、民间故事、简单的谜语等;对初中孩子可选择一些故事性强、情节较简单、语言生动的故事和科幻小说、散文等;对高中的孩子则可选择一些思想性、艺术性较强、情节较复杂的各类文学作品。

父母应引导孩子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正确理解每一部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培养孩子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如果孩子喜欢小说,可有意引导孩子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美、人物形象美、情节美、语言美;如果孩子喜欢诗歌,可让孩子寻找“诗眼”,体会诗歌的抒情美、灵动美、意境美、韵律美,让孩子有感情地朗诵,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力和对文学的欣赏力。

父母应鼓励孩子练习创作并逐渐掌握写作的技能技巧,运用散文、诗歌、小说等形式进行文学创作,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文学社团活动和写作比赛活动,培养他们用文学形式再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