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愫眼看世界
10678500000040

第40章 黑白之间——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观光随想

在世界种族冲突史上,南非共和国矿日持久的种族冲突占到突出地位。

其实南非的种族冲突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即“黑”、“白”之争。

时空退回到公元十七世纪,南非土著人祖鲁族黑人和刚到南非定居的欧洲荷兰人在一场公平的土地交易后背信弃义,既收了钱又追杀了人,引起欧洲白人的极度愤慨,白人们从此失去了对黑人的信任。与此同时,黑人仰仗人多势重,经常向白人挑衅,白人忍让不过,便奋起还击,第一次冲突战斗以白人的胜利而告终。后来的每一次战争都是白人被动应战却往往取得胜利。黑、白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就这样激化并对立起来。

长期的军事冲突使白人悟出理来,就是以暴制暴!数百年的冲突中白人的手段也逐渐变得无理进而残忍起来。

南非黑白人之间的种族冲突与迫害,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双方力量对比也发生了变化,只占百分之十的白人占据了上风,很快统治了占百分之九十的黑人和有色人种。黑人的反抗一直也没停止过,许多黑人反抗者和政治家遭白人迫害,以至于白人统治国家机器后制定的法律条款都带有种族歧视。

失去平等的天平总是要倾翻的。白人的过度疯狂也就引起世界舆论和追求正义的人民的厌恶和反对。最终白人政府遭到垮台,黑白之间出现了一定的公允和平等。

不过明眼人不难看出,黑人有极强的复仇心里,白人有极度聪明的智慧。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南非,白人一般都很富有,而大多黑人却穷困潦倒。这个中含义不言而喻!

在南非观光的时间里,看到黑人和白人就住房之间的差距,不是十年八载就能解决的,尽管南非黑人政府上台后从政策和扶持资金方面给黑人以极大的支持,即便如此,这个差距仍非常大。这只能从人种的素质上寻找答案了。

比勒陀利亚,黑白人口均等的非洲的城市,南非的政治决策中心兼行政首都,德兰士瓦省省会。位于东北部高原上的马加利山麓谷地,海拔1300米。这个百万人口的国都,白人、黑人各占五十万。

从开罗到南非的当天,我们径直来到了比勒陀利亚市参观。

到比勒陀利亚的第一件事就是参观先民纪念馆。

先民纪念馆里面陈列着南非的历史。这个纪念馆是个很有特点的建筑,像一个石头垒起的高大雄伟的城堡,外墙上镶嵌着南非先人雕塑。进门后是个圆形的大厅,大厅的内墙是一圈白色大理石浮雕,表现了南非人迁徙、被杀戮、奋起征战而争取和平等场面。南非的历史是一部奴役、被奴役和争抗、反争抗的历史,从1652年荷兰殖民者从开普敦登陆到1990年曼德拉获释,几百年的岁月,夯实了南非历史,同时也充满着种族冲突历史。

在先民纪念馆的高地,我们眺望了比勒陀利亚市,眼前的比勒陀利亚市半遮半掩在丘陵川谷之中,在轻雾的映衬下十分美妙壮观,远处的比勒陀利亚大学和特色明显的总统府尽显眼前。

比勒陀利亚市建于1855年,以布尔人领袖比勒陀利乌斯名字命名,其子马尔锡劳斯是比勒陀利亚城的创建者,市内立有他们父子的塑像。1860年,这里曾是布尔人建立的德兰士瓦共和国的首都。1900年,被英国占领。1910年起,成为白人种族主义者统治的南非联邦即1961年改为南非共和国的行政首府。

比勒陀利亚完全是一座欧化的城市,街头几乎都是白人。市面繁华,街道洁净,花木繁盛,风光秀丽,有“花园城”之称。该城的街道两旁种植有许多紫葳,故而得名“紫葳城”。每年10月到11月,紫葳花盛开,铺满整个街市,全城为此要举行长达一周的庆祝活动。

比勒陀利亚是南非最大的文化中心。有1873年前后创立的南非大学、比勒陀利亚大学、工学院、师范学院等多所高等学校,还有南非最大的科学研究机构。市内多博物馆、纪念馆和纪念碑、塑像等,同时还有天文台、国家动物园和3处市立自然保护区。

南非总统府,是一座气势雄伟的花岗岩建筑。由赫伯·贝克爵士设计。大厦坐落在比勒陀利亚一座能俯瞰全城的小山上,大厦前面是整齐优美的花园,园中立有多个纪念碑和雕像。大厦后面有大片的丛林和灌木区,里面有很多鸟类栖息。进入总统府正前方的山坡花园,盛开的牡丹、玫瑰和大丽花,映衬在毛茸茸、平展展的草坪间,引人心花怒放,令人神情气爽。

市中心的教堂广场上耸立着保罗·克鲁格的雕像,他是德兰士瓦(南非)共和国的首任总统。著名的教堂大街,全长18.64公里,为世界最长的街道之一,两侧是高楼群。

上午时分,我们乘车路过了市中心的教堂广场。看到了旁边的一个不显眼的二层红色小楼,这就是100多年前的教堂,是该市最早的繁华地和中心,所以这里取名教堂广场。

广场一侧是宪政大楼,1976年在这里以莫须有的罪名,宣判后来成为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的曼德拉,终身监禁。罪名是,曼德拉回国时未带有效证件。此事成为世界司法史上的笑料,也是当年种族歧视在司法上的明显体现。

后来曼德拉当选总统后,执政理念里很是包容各民族,得到了南非和世界的公认。

在这里,不管从那个角度讲都是一个难得的美丽城市。

然而,由于南非共和国复杂的民族构成,这个优美无比的城市并不安全、不够太平。问题的实质就是黑、白纷争。

不妨先看看南非的民族构成,南非最早的土著居民是桑人、科伊人和后来南迁的班图人。17世纪后,荷兰、英国人相继入侵南非。20世纪初,南非曾一度成为英国的自治领地。1961年5月31日,南非退出英联邦,成立南非共和国。由于南非白人当局在国内推行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南非人民在以曼德拉为首的非洲人国民大会的领导下,为推翻种族隔离制度,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1994年4月,南非举行首次由各种族参加的大选,曼德拉当选为南非首任黑人总统。

也不妨再看看一组数字,在南非的4600万总人口中,2008年因暴力死亡的人数超过27,000人。从年龄上分析,25至29岁年龄段上的枪支暴力死亡人数大大高于其他年龄段。如2004年,因致命暴力而死亡的人大多在25至44岁。死于暴力的妇女,其平均年龄为33.8岁,男性为31.8岁。研究社会暴力的专家分析认为,在一天中上午6至9点钟和晚上18至23点是犯罪活动最频繁的时间,一周中周末是犯罪活动最高的时间。私人住宅尤其是女子家庭,是最容易受到暴力攻击的目标。

民族特性的不同,行使暴力的手段也不同。加上南非枪支泛滥,枪支暴力犯罪活动猖獗就成了南非社会的一大顽症。根据南非媒体报道,过去10年间与枪支有关的致死人数相当惊人,相当于美军在历时11年的越战中死亡总数的5倍,几乎与2007年12月东南亚发生的特大海啸死亡人数持平。

据估计,南非目前的非法枪支总数为300万支。目前所能得到的与枪支有关的死亡人数的最新统计数字截至2000年。自1994年以来,南非大约有25万人死于枪杀。南非死于各种暴力的人数是世界平均值的8倍。1994年到2000年之间,每年因枪支而导致儿童死亡的人数也令人吃惊,几乎平均每天有2名儿童死亡。

南非是目前全球强奸案发案最多的国家,据该国司法部的调查认为,当地妇女即使蒙羞也大多不愿向警方报案,因此南非实际上每发生36起强奸案才有一起报警,也就是说南非每17秒就有一名妇女遭到强奸,而在每两名南非妇女中便有一个在一生中可能遭到过强奸。南非现行法律规定强奸犯一经定罪便被判终身监禁,除非有足够理由才可获得减刑。然而在现实操作中,却常有强奸犯逍遥法外。

以非国大为主体的民族团结政府奉行和解、稳定、发展的政策,妥善处理种族矛盾,全面推行社会变革,实施"重建与发展计划"、努力提高黑人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顺利实现由白人政权向多种族联合政权的平稳过渡。

因长期实行种族隔离的教育制度,黑人受教育机会远远低于白人。1991年全国文盲率50%,其中黑人文盲率68%,白人7%。1995年1月,南非正式实施7至16岁儿童免费义务教育,并废除了种族隔离时代的教科书。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着力对教学课程设置、教育资金筹措体系和高等教育体制进行改革。1998年南非成人识字率达84.6%,6%的人口接受了高等教育。

应该说南非黑人政府掌权后,南非的种族冲突相对缓和了一些,但从目前南非的国内治安状况看,消除种族冲突任重而道远。全世界爱好和平乞求和平的人都希望南非黑人和白人间尽早结束种族仇视,和平相处,只有这样美丽的比勒陀利亚才能安宁,整个南非才能安宁,整个世界才会称得上真正太平。

二〇一〇年二月九日晨写于老家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