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愫眼看世界
10678500000033

第33章 法老神话下的古今埃及

为圆一本书的梦,我终于下定决心伺机自费来到世界文明古国——埃及。

可能是世界太大的缘故,也可能是先进和落后的差距过多的原因,人们大多淡忘了非洲大陆,但人们并没有忘记北部非洲的埃及。因为这里有太多的神话和光环成就了埃及:五千二百年前造就的世界第一个王朝——孟菲斯一世法老王朝;四千七百年前筑起全球第一个建筑——留存今世的吉萨胡夫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六十多年前出台且加速二战法西斯灭亡的《开罗宣言》;还有让人们留存太多记忆的影片《尼罗河上的惨案》。

2010年元月26日,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乘空客330客机,经一夜整整十一个小时漫长飞行,天初亮时到达埃及首都开罗国际机场。

对古国埃及的认识和感悟,随着地平线上的晨曦位移渐渐伸向远方……

埃及,一个被海和沙漠包围着的国家,全国总面积一百点一万平方公里,其中百分之九十五为沙漠地带,百分之五为尼罗河和三角地带。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比邻地中海,东濒红海。苏伊士运河东岸的西奈半岛为亚洲部分和巴勒斯坦、以色列及约旦、沙特相连。全名阿拉伯埃及共和国,人口约七千二百万,百分之八十四的国民信奉国教伊斯兰教,约百分之十信奉基督教,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和英语。

埃及两面临海,但气候十分干燥,大部分国土面积降水不足三十毫米。由于干旱的原因,埃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口居住在仅为百分之四的尼罗河河谷及三角地区。

全长168公里、南北相连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把埃及人为地分成东西不对称的非洲和亚洲部分,全国下设26个省,省下设县、市、区、村四级区划,较类似于日本国行政区划。

有学者曾说,今日的埃及,可被看作是东方与西方、古代与现代交流的十字路口。此话确有几分道理,踏进埃及国土,让人总是有许多神秘和幻想的感觉。

说神秘,因为它在公元前3200年即距今5200年前就成为奴隶制的统一国家。当时国王称法老,只是这个举世最为古老的文明国家,到公元前6世纪,也就是我国的春秋时期,受外来势力的打压盘剥,此后就再也没有了宁日。

公元前525年,波斯人击败了当时的法老统治者,将埃及并入波斯帝国,将其确定为一个省;公元前337年,希腊马其顿国亚历山大率兵打败了波斯人,在埃及建立起了新的统治;公元前30年,罗马执政屋大维出兵侵入埃及,维持了600多年的统治,使埃及一度成为当时主要的基督教国家;公元640年,阿拉伯人侵入,在埃及推行“阿拉伯化”,长达900年。1517年,土耳其人征服原有阿拉伯人,将埃及划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1798到1801年,法国拿破仑入侵并统治3年;1882年英国军队占领埃及,这时的埃及名义上是仍属奥斯曼帝国版图,但实际上沦为英国殖民地;1914年,英国取消奥斯曼帝国对埃及的主权,宣布埃及为英国的“保护国”。迫于埃及民族运动的压力,1922年2月,英国被迫承认埃及为独立国家,但保留对国防、外交、少数民族等问题的处置权。直到1956年英国军队撤出苏伊士运河,埃及才真正成为独立国家。

命运多舛的埃及,在外来势力统治压榨了2400年的漫长岁月里,丧失了自己独立的法老文化,一度由世界的文明古国沦落为附属国和殖民地,丧失了民族尊严、文化特性、民众个性,唯一叫得响的就是受古阿拉伯人九百年长期统治,对阿拉伯文化及传统礼仪接受和传承较多,至今仍深深地影响和主宰着埃及意识形态及民间各个角落。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埃及的文化教育、传统礼仪更多像个典型的中东阿拉伯国家。

1952年7月,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法鲁克王朝,成立了‘革命指导委员会’,掌握国家政权,并一开始就废除了君主制,建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埃及政府挫败法、英联合军事干预,收回苏伊士运河的运营权,1958年,同叙利亚联合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三年后,叙利亚发生政变后脱离阿联。1970年纳赛尔病逝,萨达特继任总统,改国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至今。

和中国不同,我国自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开始的四千多年里,虽然朝代多次更替,演绎了丰富灿烂的中华历史。但从古至今朝代演化更替,只是发生在同地域同民族之间的行为,不曾受过异域强敌和文化的侵入。而埃及则恰恰相反,四千多年的历史长河,有二千多年就掌握在外国强权手心,异域文化的侵蚀相当严重,这部不幸的屈辱史,使埃及传统文明淡化了漫长二三十个世纪,可谓悲哉!

受异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冲击,埃及四千年无与伦比的法老文化,受到严重的阻隔,在不算太短的一个礼拜的参观访问中,我对埃及的法老文化,民族风情和浓浓的军事化格局印象较深外,几乎不曾看到和感受到埃及两千年来的历史韵味。可以说,埃及只能谈三千年前的不朽文化,而不大有公元后的漫长岁月里沉积的算得上的成就。

不可否认埃及灿烂无比的古文化历史。在漫漫非洲,在到处都是单调的无边沙漠,唯独埃及这块神秘的地方,上至地中海边的亚历山大,下至距开罗七百公里外的阿斯旺、卢克索,到处都有展示法老文化的情景。的确,从尼罗河谷、地中海畔,还是西部沙漠,都留存有数量不同的金字塔、神庙和古墓等埃及古老文化的遗迹。

屹立开罗市近郊吉萨市高地上的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门卡乌拉金字塔及胡夫金字塔下的狮身人面像,距今约四千七百年历史,它们不论历史久远还是建筑工程的宏大,都无与伦比的堪称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走进埃及才知道,埃及的金字塔不仅仅就是影像资料所反映的那么单单的三几座,而是分布在埃及全国好多地域,且总数超过九十座。地处开罗边的吉萨地区金字塔是埃及全国最出名的,总共有大小九座金字塔,形态完整且体形高大的能看到三座,其中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原高一百四十一点五米,经几千年风雨侵蚀,现在高度一百三十一点五米,是胡夫王朝动用二十万民工花十年时间,用二百三十万块石头切成的。更值得称颂的是胡夫金字塔的底座四边和棱高均为二百三十米,底边和棱边成四十五度夹角,在四千七百年前的远古时代,没有任何先进的测算仪器的条件下,能达到这样的科学合理与精准,不能不说是一个大大的奇迹。

漫步在金字塔旁,看着雄伟的胡夫金字塔,仿佛一下子感到人的渺小。尤其把一个单体人同狮身人面像的巨大形体比,这人又算得了什么!

不仅如此,在埃及还有卢克索的神庙,有孟菲斯的五千年瑰宝拉姆西斯二世的花岗岩雕像和狮身人面像,还有亚历山大的庞贝石柱,更有连接地中海、红海、远连欧洲和中亚的苏伊士运河。

然而,细细品味埃及的古今文化,相当多的知情人认为,埃及的文化只体现在不对称的两头,除了震撼世界的法老文化和现代的运河文化,它还有什么能堪称中世纪以来的文明?我不否认此观点,也许这里有我对埃及深层次的不了解成分。

在埃及活动的几天里,除第一眼看到的开罗现代化的机场外,以后见到的情景便是我不曾想象到的距离感和神秘感。

作为全球叫得响的著名都市,开罗的脏乱差和低档的交通车辆,大大超过我的意料,八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除尼罗河两岸彰显迷人风光外,其余包括市中心垃圾遍地,特别是隔离带和街道两侧,尘土、纸屑、废塑料袋和骡马粪便随处可见,有的地段垃圾堆久了,变成十分扎眼的垃圾场和垃圾丘。街上行驶的车辆质量档次参差不齐,大多是破旧的低档车。据说,埃及没有报废汽车一说,只要还能开动,不管你哪个世纪买的车,政府是不干预的。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大街上跑的车五花八门,有崭新的奔驰、宝马,更多是连漆皮都要掉完了的老爷车。更让人称奇的是,堂堂一国之都,开罗大街居然还有破旧不堪的马车、驴车。街上少有斑马线,大小汽车相互乱窜,有的险情能把我们这些外国人吓出一身冷汗。

埃及的穆斯林传统习惯和民族风情同样让人感到好奇。在埃及,虽为冬季,但由于纬度较低的缘故,即便是元、二月份的气候,埃及全境气温不低于十度。埃及人的着装相当穆斯林化,和中东的伊朗人、叙利亚人没有什么区别,男男女女爱穿长袍,且非白即黑,相当一部分女性穿黑袍,围戴黑头巾,更夸张的是为数不少的女性用黑头巾遮住面部,全身上下只有外露两只眼睛。

仔细观摩埃及人的着装,男人大多穿素色袍,女人穿白袍和黑袍,女人的袍子一般都长到脚面,后跟部分蹭到地面,走起路来,袍子随脚步在地面上刷来刷去,能明显地卷起尘土来。不用说这肯定不够卫生,不是什么好习惯。穿袍子并不能体现人体美,尤其是埃及的中年男女基本都是大肚皮,袍子穿在身上显然不怎么得体。

当地导游穆斯林小伙飞龙告诉我们一些埃及人习俗。埃及人爱绿色、红色和橙色,忌蓝色和黄色,认为蓝色是魔鬼,黄色是不幸的象征,遇丧事都穿黄色。喜欢金字塔型莲花图案,禁穿有星星图案的衣服,也包括这种图案的包装,禁忌猪、狗、猫、熊,喜欢3、5、7、9数字,忌讳13,认为这个数字是消极的,吃饭时要用右手抓食,接别人的礼物时,必须双手或右手,决不用左手。

在埃及,男士一般不主动与妇女攀谈,不夸人身材苗条,不要称道埃及人家里的东西,否则会认为你有意索要,不要和埃及人谈论宗教纠纷、中东局势及男女关系。

埃及男女结婚是以交换文书的形式进行的,男士一般要向女方家交礼金。近年来,城市礼金看涨,许多青年不得不到较发达的沙特、科威特打二、三年工才能凑足丰富的礼金。即便如此,在埃及有一夫多妻的习俗,一个男子最多可以娶四个妻子,如果丈夫想休掉其中的任何一位,赔给被休妻子的四分之一的家产便可,如若是其中的一位妻子提出离婚,男方可以不付任何家产和报酬。

埃及男女婚礼场面非常热闹,一般情况下,家人们都会摆上宴席,叫上乐队唱歌跳舞,喝果汁及茶水,即使路过的客人也可以无条件地加入热闹的欢庆场面,当然如果他愿意的话。

在埃及街头或其它公共场所,常常可以看到亲朋好友见面时行使的礼节,左右三下的贴面礼。据导游讲,埃及人见面,通常是遇到异性握手,男士不宜主动伸手,男士握手时必须从座位上起来,女士则不必,可以继续坐在椅子上。礼仪场合,男士应刮胡须,头发整齐,女士适度淡妆,不可浓妆艳抹,给人以轻浮风骚之感。

受伊斯兰教义影响,埃及妇女不应相互观看对方的隐秘处,不许穿短、薄、透、露的服装,哪怕是婴儿的身体也不应无掩无盖,所以在埃及大街上是看不到公共澡堂的。同样在埃及,妇女是不能穿短裙的,男人是不能穿短裤和背心的,尽管埃及对外国人较为宽容,但也禁止穿背心和短裤的外国人到清真寺。

看得出,埃及的农业是不够发达的。在去往亚历山大、孟菲斯和伊斯玛利亚两百多公里半径的途中,很少见到像样的庄稼地、果园和菜地。据导游讲,埃及的农产品主要有棉花、小麦、水稻、玉米、甘蔗、高粱、亚麻等,由于粮食耕作面积少,粮食需求的相当部分需要进口,蔬菜也较少。

埃及人的餐桌,主要以素食为主,烤全羊、烤鸡是他们的佳肴,他们喜欢羊肉及鸡、鸭肉,鸡蛋及洋葱、茄子、胡萝卜,进食清淡简单,不吃虾、鳖等海味,也不吃动物内脏和鳝鱼、甲鱼等怪状的动物肉。

相对农业而言,埃及的工业较为发达,资源也较为丰富。埃及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石油资源,近年来,埃及注重外资引进,逐步形成了开罗和亚历山大为中心的工业带。大概如此,埃及的城市空气质量不够好。我们到达开罗的当天,开罗的空气质量真算得上重度污染。

当然了,相对于非洲大多数国家而言,埃及曾经是、现在依然是非洲的骄傲和辉煌。非盟的领袖国地位牢不可破,阿拉伯国家的代言人,阿拉伯与西方国家的联络纽带,巴勒斯坦人的补给后方,这一切令埃及人足够骄傲。

对埃及,不能不说频频看在眼里,迷惑在心头的另一个话题,那就是四处遍布的军人武装和警察武装。在一般人看来,一个好端端的还算安宁的国家,到处安排那么多武装人员,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吧。

开罗机场层层安检人员都是荷枪实弹的警察,且设立的关卡比其它国家多许多。乘车行进在常规的公路上,你冷不丁会看到路旁的武装关卡,特别是进入西奈半岛,军人武装猛增许多,你想照张相,有时都要受到军人和军事设施的干预。原因在埃及,政府和军方据说都有过严格规定,游人是不能对准军人和军用设施照相的,否则将受到盘问检查、甚至没收相机等处罚。其实了解了这些另类的规定,游客们也就作罢了,说实话对埃及简陋的军事设施和服饰不怎么大气的军人,没什么太多兴趣留影呢?

在苏伊士运河东岸等渡船的间隙,我无意间对唯一处花草茂盛的地方拍了一张风景照,很快我发现有位当地人盯着走了过来,我忽然想起了所拍景物附近的军事哨卡,便动作利索地删掉刚才的那张,那人果然来盘问我了:“你是否拍过照?”“没有”。我回答说,并拿过相机打开让他看,此人看过确没有照片便转身离开,向军人报告去了,不过再没有了下文。事后我想,来盘问的当地人是部队会讲汉语的探子吧,他专门混入游客中搞监视活动。

话也说回来,入乡随俗,有谁会愿意在异国他乡招惹不必要的麻烦呢!

二〇〇一年二月六日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