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美国总统家训
10671600000054

第54章 抓住时机,是成大事者的必备素质

罗斯福4次当选美国总统,除了战争因素,究竟有无成功的秘诀呢?答案是肯定的。罗斯福的权威传记作家詹姆斯?伯恩斯,经过大量研究而得出以下结论:

抓住公众舆论、善于选择时机、关心政治细节、注意内部的派别之争、个人的魅力和政治上的技巧是罗斯福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罗斯福首任总统的1933年年初,正值经济大萧条的风暴席卷美国的时候,到处是失业、破产、倒闭、暴跌,到处可见美国的痛苦、恐惧和绝望。罗斯福却表现出一种压倒一切的自信,他在宣誓就职时发表了一篇富有激情的演说,告诉人们:“我们唯一害怕的就是恐惧本身。”在1933年3月4日那个阴冷的下午,新总统的决心和轻松愉快的乐观态度,“点燃了举国同心同德的新精神之火”。

罗斯福适时的演讲,使美国人民增加了信心,也为自己的上任之路铺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但是,机会转瞬即逝,稍不留心就会溜走。即使你已经储备了大量的知识、能力,可以胜任机会,但是如果你没有抓住机会,也只能枉费一身的才能。所以说,能够识别机会、抓住机会,才是成大事者必备的素质。

家长要培养孩子发现机遇、把握机遇、利用机遇的能力。赞比亚和扎伊尔是非洲主要的产铜国。1973年3月,非洲国家扎伊尔有一股叛军借着月色逼近了赞比亚,一场激战已经不可避免,这势必会影响两地铜矿的开采和外销。

日本三菱公司一个采购商获悉这一消息后,及时电传公司总部,大本营立即命令各驻外分公司大量收购铜。此时的伦敦黄金交易所也得到了这一消息,然而并没有重视,交易所的铜价依然照旧。过了一段日子,叛军与政府军的拉锯战严重影响了铜矿生产,加之交通受阻,铜的运输成为了大问题,以致铜价猛涨。此时,三菱公司便大量抛售铜,从而赚得一笔巨额利润。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机遇隐藏在一切事情中。有时在一句话或一个看似不相关的事情中就包含着一个成功的机会。发现机遇要有敏锐的思想触角、独到的洞察力和想象力。

有一天,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在实验室做实验,快下课时,不小心打烂了一只玻璃瓶子。在清扫玻璃碎片的时候,博尔突发奇想,将那些碎片分为大的、次大的、次小的和最小的4类,接着拿去称重量。结果他发现,这几类碎片,大的与次大的重量比为16比1,次大的与次小的也是16比1,次小的与最小的也是16比1.

博尔对这同样的规律很感兴趣,于是又做了大量实验,结果发现几种碎片的重量比都接近16比11博尔于1942年推出了著名的雅各布?博尔碎片规律。而把握机遇就是不失时机地追踪机遇,把握机遇要及时性,要抓得紧。某地发现了金矿,想发财的人一窝蜂地都涌了去。就在他们就要到达金矿地点时,一条宽而深的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河上没有桥,河中没有船,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过去。

就在众人束手无策时,有个人灵机一动,他回去买了一只小船,用来做摆渡,向每个过河的人收三个金币。虽然要价很高,但人们一想到不过河就挖不到金子,就纷纷掏钱了。结果去金矿挖金子的十有八九都是空手而归,而摆渡人却发了大财。

最后,还要学会如何利用机遇。其实,这一点比发现机遇更有意义。中国首富李嘉诚的成功就在于他不但抓住了机遇,还很好地利用了时机。改革开放初期,社会还相对落后,土地也没有现在这样“寸土必争”。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李嘉诚把握住了商机,在自己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借巨款购买了大量的地皮。这样的举动需要多大的勇气!也正是这次常人想都不敢想的投资使他发家起业,成为了亚洲地产大亨。

(总统任期:1945年4月12日~1952年1月20日)

哈里。杜鲁门是美国的第三十三任总统,也是最后一位没有大学学位的美国总统。1945年,当小罗斯福总统在任期内逝世后,时任副总统的杜鲁门成为新任美国总统。在他的任期内,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内政、外交以及一系列战争时期的问题纷至沓来:在国内,美国正处于新一轮的经济衰退周期中,无数的罢工和争论充斥整个社会;在国外,二战后世界新格局建立、冷战开始……国内外危机四伏。在接任总统后杜鲁门曾对记者说:“我感觉月亮、星星和所有的行星都朝我撞来。”比起前任罗斯福,杜鲁门的支持度不算高,但他却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工作尽心尽力,他向国会提出“21点咨文”,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范围,充分就业计划,制定永久公平就业法案,建造公共住宅并清除贫民窟,被喻为公平施政。同时,在外交事务上,他也扮演了极具影响力的领袖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