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先贤神韵
10669800000001

第1章 无诸开闽

“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直是闽人的骄傲。自然生成的青绿树木和红蓝花卉,让无数游客倾倒。生命,在浅绿色的树丛中生成,又在深绿色的群山里延续,还在历史时空的横纵里流畅。有文字记载的最早闽人先王无诸,就是在这武夷山开始书写闽之生命历史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不久,他就创建闽中郡。此前,有一支庞大的队伍沿长江下游穿越赣江往东南行进,翻越千山万水,不断徒步跋涉,一直走到了荒无人烟、峰峦叠嶂、瘴气袭人的武夷山。为首的就是这无诸,他骑着高大的战马,手挽弓箭,箭无虚发,却并不射在敌人身上,箭箭射杀着山里的虎豹狼蛇。这时节闽越乃荒蛮之地,无有战争。秦始皇剿灭六国统一华夏废除无诸的王号前,他照旧率领文臣武将到东南部尚未开化的边地建立闽越政权。虽然闽中乃边夷荒蛮之地,很长一段时间脱离华夏。但无诸的统治一直存在。秦始皇的一大功勋就是“建闽中,置桂林,南海,象郡”。重新将闽越并入中华版图。那时的闽越叫闽中郡。无诸成为历史上第一位闽越王,比起后来五代的闽王王审知,早了1000余年。

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无诸,又叫驺无诸,他和越东海王摇都是春秋时代越王勾践的后代。秦王朝统一天下后,他们都曾经被废除王号。但秦始皇要建立闽越东海国了,就又重新启用他们。从现今武夷山上的“闽越王城”遗址,后人在斑驳的王宫古城墙上依稀可看见王者之气。我曾沿着硕大沙砾铺满的古栈道缓缓行走。我很想从这个荒野古道上寻觅到一些我感兴趣的古迹。但是始终未能见到2000多年前的战争残骸,只是在古旧的石砖上看见砖块形状的特异。据专家介绍,这里曾经是无诸王当年训练部队的练兵场,战马和战车就常年奔驰在这条6米见宽的古栈道上。古城墙几经修建至今依然保护完好。站在城墙上极目远眺,苍茫的云海下涌动着滚滚不息的群山绿流;无数棵高大而苍老的古松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发散出刺眼的绿光。这里绝对是一个易守难攻的战场制高点,非有百倍千倍的兵力和先进武器是攻不下这座古城墙的。让我惊奇的是,在古战场边角上我看到一口水井,其井水清醇微凉,仍可饮用。据说,秦天下当时由官方打造了7口井,用于军士战备之需。因战火或别的原因6口皆毁,唯有这一口古井被保护完好留存至今,称它为“天下第一井”,当之无愧!

先闽之民,亦即今人所言福建土著,人烟稀少,他们多以狩猎为生。无诸和他的扈从们将先进的农耕与灌溉技艺传授给当地百姓。然而,安平的岁月并未过上几多,就又烽火燃起。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大面积攻击秦政权,接着项羽的军队大败秦军。才存在15年的秦王朝就灭亡了。当时项羽把持着向诸侯发布命令的大权,他没有立无诸和摇为王。这样一来,无诸就没有归顺楚霸王。然而无诸并未闲着,他命令他的军队不停地严格操练。他甚至根据闽地多有崇山峻岭的地势,有意识地将军队拉到山中野练,以适应山地作战。现在的建宁金饶山,就发现当年无诸带领军人野地训练和狩猎的遗迹。西楚霸王与汉王刘邦争夺天下时,项羽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就是凡秦始皇诏封过的郡王他统统树为敌人而派兵进行监控或打击,即便是遥远荒凉的闽越之郡,他也不放过。这样,无诸和他的军队受到战火的焚烧也就在所难免。好在,无诸早有准备,他掌有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楚军虽然强悍,却几番攻击皆被闽军还击而退。

等到汉王刘邦缓过气来攻击楚王项羽时,无诸发觉自己立功的机会来了,他率领闽越军民全力辅助汉王。这时候他训练有素的军队就派上用场。他们专门在山地设伏,借助陡峭的山势和险要的路隘,攻击对地形极不熟悉而又无备的楚军小股部队,屡屡斩获而得胜利。汉王五年(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彰扬无诸杀敌有功,重新立无诸为闽越王,统治原先的闽中地区。

无诸为了振兴闽地,很快率众从高山迁至平地,建都在东冶。据史学家考证,这个东冶都城,就是现今的福州城。

武夷山的景色美不胜收。绝美的神女峰不抛媚眼也让人倾倒;时而舒缓时而湍急的九曲水更让人心旷神怡。参天的古木用庞大的树冠为行走者送去阴凉;赤橙蓝绿相间的各色花卉和硕大饱满的山野之果更使游历者狂饱眼福又疯饱口福。无诸和他的随从大都生长在北边,从未见到过这么艳美秀丽的自然山水。于是,他们天天都浸泡在艳丽景色之中,一种幸福感和欢畅情调油然而生。

然而,对美景的享受和陶醉并不能替代军人的操练和农人的耕耘。无诸告诫他的士兵与臣民,生活就是在不断的劳作和开拓创造中积蓄,等到硕果累累时才方显强大!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吴王刘濞领头联合几个诸侯王进行七国谋反。刘濞派人与无诸王秘密联络,邀无诸同他一道反叛汉室,许诺事成之后给无诸更大的封地与更多的金帛。吴王之所以看上闽越王,就是因为无诸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和精良的武器装备,以及丰厚的粮食等物质储备。无诸表面不动声色,内心早有打算。战火燃起后,吴王刘濞得到东海王摇的支援,正指望无诸的军队也赶来助战,没料想无诸不但一兵一卒未发,反将军事情报密报给了汉景帝,致使吴楚联军受挫。从这事我们看到,闽越王无诸对汉室的忠诚。

福州虽说是2000余年的闽都,但在无诸统治的年代,当地乡民纺织技术几无,他们从未穿过布鞋,平日不是赤脚,就是草鞋。无诸从他的故乡会稽招来一些懂纺织的女工,教当地乡民织布做衣纳鞋。纳鞋最要紧的是有一个好针头,便于穿梭,这就得用铁器。在无诸生活的年代,唯有铁器最坚硬,可穿透几层布底。无诸于是想到铁器对百姓生活的不可或缺性。

无诸是个善于学习,又对先进技术十分敏感的地方王。他对他所处时代最先进的冶炼业兴趣浓厚,于是寻找炼铁大师成为他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士兵的兵器刀枪剑戟斧钺,样样需要铁器;农人耕耘的犁耙锄镐,也需要用铁器;织布纳鞋离不开铁器;煮饭烹饪虽可用陶器,但有铁器就更好更时髦;就说他无诸本王所用的利箭吧,之所以杀伤力大,也是因为箭镞所用的铁器好……在无诸生活的那个年代,谁拥有铁器和炼铁技术,谁就拥有最先进的生产力!

无诸很快在闽中大兴炼铁,高筑炉台,佳选矿产,推广铁器,一时间推进了闽地的生产力发展。现今福州鼓楼区的冶山路,据考就是当年无诸命人建造高炉冶炼铁器的地方,排排高炉蔚为壮观,升腾的气体弥漫全城,穿梭来往的工匠们,无论是在冬天寒冷时节还是炎夏酷暑之时,均马不停蹄地浇铸与锻造,“冶山路”因此而得名,并且一直沿用至今。福州在当时被命名为“冶城”,也是因其冶炼铁器的技术先进。传说,铸剑神祖欧冶子当年之所以选中闽北武夷山下的松溪造铸湛庐宝剑,也是因为闽地多有铁器且炼铁技术发达。无诸专门去过松溪察看铸剑,为的是下大本钱装备他庞大的利剑部队。这支利剑部队驰骋战场,天下无敌。他的儿孙做闽越王时,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华夏最强盛的诸侯割据王,就是因为有无诸留下的强大的军队和丰厚的物质储备,当然这是略带苦涩意味和悲情色调的后话。

无诸王在闽执政的再一贡献,就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他在青山绿树间看到绵延起伏的群山里虽人烟稀少却山地广袤,潺潺清水从峡谷中流过,这么肥沃的土地和广博的水资源,如若开发出来并且用于种植和灌溉,那么粮食一定会大获丰收,足可让闽人富裕。于是他制定法令:耕者有其田,谁若开垦荒地,政府就支持奖励谁。一时间乡民四野开垦、耕耘良田、广播良种,闽地种植业很快繁荣起来,市场物质丰盈,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现在尚无史料证实无诸王死于何年何月何日。我们作为后人完全可以想象,无诸为了闽越国的建设与繁荣昌盛,年岁很大了仍在奔波,最后累死在田野间或训练场。

后人感念无诸建闽治闽的伟大业绩,在当地建庙祭祀,为“闽越王庙”。后因闽地进行过多次战争,该庙被毁于战火。据专家从获得的一片汉代“瓦当”考证,“闽越王庙”的遗址当在今天的福州郊区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