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10668300000050

第50章 帮助学生走出孤独的状态

中小学生孤独心理的改善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对于教师来说,则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融洽的心理氛围。教师应当帮助学生进一步将自我认识和协调的能力提高上去。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相伴性是一种精神需求,它可以给人以安稳的感觉、依赖的感觉和竞争的感觉。倘若一个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跟其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他也没有什么亲朋好友,久而久之他的性格就会变得孤僻怪异,精神上也时常会感到苦闷和压抑。在现代这个钢筋水泥包裹着的社会里,人们的心灵空间好像是变得越来越狭小。孤独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就像感冒发烧一样流行。家庭模式日趋缩小,血缘关系的传统亲情虽然还存在着,但人与人之间,即使是亲人之间的交往也已淡如水。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更加紧密了。远隔万里重洋,仍能沟通无间。是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实际距离的确是缩短了。但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却越来越远。在现代城市中,即便是邻居之间相互不知道对方姓名的事早已不会令人感到惊奇了。尤其是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的数量越来越多,大多数独生子女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感情脆弱,独立性弱。尤其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单亲家庭数量的增加,使越来越多的孩子缺少亲情,缺乏关爱,缺乏温暖,孤独之情便油然而生。

改善中小学生的孤独心理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对于教师来说,则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融洽的心理氛围。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能力。学校应当加强德育教育的工作,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们能够树立一个远大的奋斗目标和崇高的人生理想。同时还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课外活动的质量。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给予赞美和赏识,使他们积极投身和融入班集体之中

教师要鼓励那些孤独的学生积极地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或者是课外的体育活动,并且教师要根据学生们的特长,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胜利,让他们得到一种成就感,增强学生们的信心。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给孤独内向的学生,安排一个活泼开朗、乐于助人的同桌。利用同桌的外向、开朗来积极地感染和引导他逐渐活泼起来。同时,教师也要号召同学们之间相互帮助,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活泼健康的良好班风,让相互团结帮助、积极乐观的氛围感染和改变他。

尤其要注意的是,对于性格孤僻的学生,绝不能在一些公共场合对他进行说教。因为这样可能会造成误解,他们或许会认为是老师故意让他在公众面前丢人现眼,有时甚至会出现相反的效果,进一步加剧了其孤僻的心理。对于很多孤独的学生而言,虽然他们的外表看起来冷漠无情,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但实际上,这些学生的内心比任何学生都更火热,他们更渴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关爱。

(2)体会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家庭是一个孩子最初的成长环境和摇篮,亲子之间的关系也是孩子们最早建立的一种人际关系。父母的言行、态度和行为方式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教师要指导家长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①需要父母双方注意加强自身修养。身为父母,应当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任何不良的情绪,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夫妻之间的争吵。争取改善夫妻关系,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②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接触和交流。既可以与孩子谈学习的事,也可以与孩子谈社会生活中的小事。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表扬孩子,多给孩子一些赞美和肯定。当孩子态度冷漠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要一味地训斥,不要使他产生厌烦情绪。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家务劳动,为孩子提供一些与他人交流、接触的机会,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邀请他的小伙伴来家里做客。

③还需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例如家长可以让孩子替自己到街上去买一袋盐或者是让孩子到楼下替自己把报纸取回来等等。但不要过分增加孩子的压力,不要强迫孩子在客人面前表现。而且,不要随随便便地给孩子贴标签,比如说“这孩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他就喜欢一个人待在屋子里”等等。这些评价对于孩子而言,可能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暗示,强化了孩子对自己性格的一些认识,以至于孩子以后变得更加不愿意多说话,不愿意多交往。最后,还要使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利用星期天或假期,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可以带他们到公园里玩玩,到书店看看有什么新书,或者带他们出去爬爬山。借以丰富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开朗的性格。要让孩子们在同其他人的接触中,在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中,享受到生活和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进而不断提高孩子积极愉快的情绪。

总之,对天生内向、喜欢独处的孩子,我们不要轻易给他带上孤独的帽子,独处并不一定孤独。所以教师要对那些独处的孩子表示尊重,喜欢独处、不爱交往并不一定是孩子身上的缺点,倘若孩子能够在清静中做到怡然自得,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但对于内心真正孤独的孩子来说,教师则要积极地引导,恰当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让他们的心更火热一些,行动更积极一些,态度更乐观一些。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上便不会再有孤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