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10668300000049

第49章 只有真实的赞美才能最打动人心

一位哲人说过:“只有真实的赞美才最打动人的心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懂得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细心地观察和认真地揣摩,当学生取得进步和优异的成绩,或者是学生身上有独特的闪光点时,要及时给予学生实事求是地表扬。

获得别人的欣赏和赞美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求。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赞美能够给予学生一种愉快的动力,一种积极向上的自信,让学生们的潜能像火山一样得以爆发。

成长过程中的学生,需要教师对他们的优点、成功、进步进行赞美。一句小小的赞美的话,不但能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还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让学生从软弱走向坚强,从懒散走向勤奋,从失败走向成功。当然了,教师给学生的赞美只能是真诚的、恰如其分的。真实的才是真正高尚、有益的,也才能打动学生的内心。

正如一位哲人说过:“只有真实的赞美才最打动人的心灵。”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细心观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他们取得的成绩、进步以及独具特色的闪光之处,都要予以实事求是的赞美。

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他的研究中发现:“在人类的本性中,最为深切的渴求是希望能够受到赞美。”作为成长中的学生,更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赞赏。对学生进行赞赏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受到鼓舞。但有时有些学生对于赞赏却表现得面无表情,波澜不惊;有些学生变得骄傲自大,停滞不前;甚至有的学生还会对老师产生一种“憎恶感”。其实,这与老师的赞美方式不无关系。

有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赞赏的时候,不是很注意赞赏的方式和语言,对学生的赞赏总是过度和不实事求是。他们喜欢使用“你太棒了!”“你太聪明了!”等语言对学生进行赞赏。但这样的赞赏往往夸大、含糊,让学生感觉空洞、不切实际,不但起不到赞赏学生的作用,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心理,并提出疑问:“我的优点在哪?”“我的进步在哪?”觉得老师不负责任,从而影响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教师在赞美学生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对学生的一些细节进行赞赏,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真的是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与他们分享了成功,让学生们感受到教师给予自己的真切的关怀和关注。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的赞美要明确地指出哪些地方使他们感到满意,要具体。教师的赞美越具体,学生对好的行为就越清楚,强化这些行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如果教师给学生的赞美不切实际的话,非但不能起到对学生进行鼓励的作用,还会令学生们变得骄傲自大,不能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和认识,甚至还会将自己迷失。在赞赏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进行务实求真地肯定和赞赏,而不应为了鼓励学生的信心和勇气而进行“善意的欺骗”,那样只会弄巧成拙,伤害学生的自尊和热情。

在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教师对学生的赞美变得不切实际,甚至师生关系紧张?

(1)教育中缺少爱

教育家夏丏尊曾经这样说过:“如果缺乏爱的话,那就不会有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的爱做基础,教师就发现不了学生中真、善、美的东西,这样赞美就失去了基础,从而变成苍白无力的恭维、讨好,从而失去了赞美的效应。

(2)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教师在对学生的赞扬过程中总是会将目光放在那些学生早已习以为常的优点上面,却未能发现学生身上一些鲜为人知的长处,导致学生对教师的赞美没有任何的感觉,根本无法触动学生的情感。

(3)赞美的词语泛泛而谈

有些教师赞扬学生时,喜欢以点盖面,用一些“你真聪明!”“你真棒!”等语言,这样不但达不到鼓励学生的效果,还会让学生觉得老师不负责任,只是用一些表扬敷衍了事。甚至还有一些教师在赞美学生的时候言过其实,在学生的眼里这甚至是一种挖苦、奚落和讽刺,令学生感到很难堪,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张。

(4)教育中的“晕轮效应”

在教育过程中,少数老师会产生表扬中的“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很容易让一个人对其他人产生一种很好的印象,导致认为他人的全部都是很好的。在教育过程中,因为好学生学习好,便把他们说得毫无缺点,使他们产生盲目的优越感,满足现状,对赞赏满不在乎。而后进生却因为被教师忽视,而丧失前进的热情和信心。

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是教师的每一句赞美都能够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也并不是每一句表扬都能将学生的内心打动。教师在赞赏学生时,一定要注意赞赏学生的方式,让赞赏做到实事求是、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