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10668300000046

第46章 纠正学生是非不分的行为

理想是一个人努力奋发的内在驱动力,远大的理想是一个人最为崇高的心理品质。有了理想,人就会变得开朗,就有勇气战胜一切。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能使学生在人生路上积极向上。这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抵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诱惑,增强学生们的是非观念。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增强集体凝聚力

班级中民主和谐的氛围会形成一股良好的集体风气,所以,教师应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一个科学的管理。教师可以运用强化管理方法,抑恶扬善,让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发扬光大,成为集体的精神财富。一个良好的集体风气会对学生的良好行为进行不断的强化,在这一个良性的循环当中,会不断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令学生对这个集体产生依赖,从而将学生的凝聚力增强。这也有助于打破一些因不良爱好或行为而凑在一起的小团体,使他们在集体的影响下,思想与行为都逐渐回到正轨。

树立健康的舆论导向和行为榜样

教师要对班级里的舆论倾向和导向多加注意。首先,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论和行为作表率,为集体树立正确的方向。其次,教师还应当运用多种多样灵活有效的方式,在自己的班级中形成一种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将集体的愿望和要求进行表达,对那些潜在的错误的舆论进行坚决的抵制。

(1)开设班级论坛

教师可在班级里设立一个留言信箱。可以选择近段时间里发生在班级或是社会上的事件,引出某个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将写好的资料放进留言信箱里,资料可以署名也可以不署名。这样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及时给予引导、教育。为了能将论坛的作用发挥得更好,教师也可以参与到里面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同时又能对舆论导向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分阶段地给予及时反馈,以便学生了解其他人对这个事件的看法,同时看到自己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是否有不足的地方,让论坛真正起到舆论导向作用。

(2)立订班级公约

教师应当根据本班级的具体情况,在全班同学的广泛参与下,师生一起制订出大多数的学生都较为认可的班级公约以供大家日后遵守。首先,教师可以在小干部的共同参与下拟定初稿,再提交全班学生讨论,修正公约内容。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班级公约的认同感,有助于公约的执行。制订出的这份公约一定要能够将全班大多数学生的意志体现出来,让学生们对公约中约定的各个方面进行考核,要做到公平和公正。公约一旦实施,就必须严格执行,不可以朝令夕改,这样才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是非观念。

(3)正确利用媒体

如今几乎家家都有电视机,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家庭里还配备了电脑,怎样将电视和电脑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是一个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观看电视节目,尤其是要选看一些有助于提高是非判断能力的节目,如“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并与家长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业余生活,尽量防止学生看一些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电视节目。尤其是对于网络上的部分内容,身为家长的一定要时刻关注,倘若是孩子看到了一些不好的社会现象亦或是舆论的观点,家长一定要及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防止孩子们产生误解,家长要帮助孩子们建立起一个正确的是非观念。

给学生创造学习法律常识的机会

教师可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观看一些有关法制教育的录像,也可以请有关人士到班级里来,为学生做专题讲座。随后,让学生谈谈感想,说说学习心得。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对学生们进行适时的教育,更能加深这些教育在学生们脑海中的印象,从而让学生深刻地认识事情的对错是非。这不仅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教育作用,还能达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激励学生树立理想

人的理想是促进人奋发图强的内在驱动力,一个远大的理想是人最为崇高的心理品质。有了理想,人就会变得开朗,就有勇气战胜一切。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能使学生在人生路上积极向上。这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帮助学生们抵制社会上一些不良的诱惑,增强学生们对于事物的是非观认识。

教会学生应对消极的群体压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格外看重自己所处的团体,不愿受到团体中其他成员的排斥,因此,不愿违抗团体意愿。可是,有一些团体的意愿却并不一定都是积极向上的,尤其是那些非正式的小团体。对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明确是非判断能力的同时,还要鼓励和训练学生敢于拒绝,并教给他们拒绝的技巧和方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能在多种情况下,抵制不良行为的诱惑,克服自身的弱点。

总而言之,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培养出学习上的尖子生,更是要为社会培养出能够明辨是非的尖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