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10668300000029

第29章 信任可以培养学生的诚信

培养学生一种诚实守信用的道德品质,对于学生自己和其他人都是很有帮助的,是人一生当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十分宝贵的财富。拥有了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学生就能襟怀坦荡,不必为一些小事而去尔虞我诈、劳心费神,对同学都能以诚相待。

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强,社会无诚信不稳。这一点,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诚实守信的理念,绝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一个人长期生活实践的积淀,也是人生观、道德观的集中体现。所以说,对于每个人来说,诚信教育都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一定要从学生开始抓起。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诚信的校风、师风、学风对培养诚信之人至关重要,尤其是教师在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学校诚信教育在社会公民道德建设中具有窗口作用。现实社会中一些不守信甚至坑蒙拐骗的事情经常会发生,一些人的物质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是他们的诚信意识却没有得到任何的提高,诚实守信是值得我们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诚信教育”的作用并不仅仅在于有利于建立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而且它也是净化社会的道德氛围、促进学生成功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培养和拥有一种诚实守信用的道德品质,无论是对人对己都是很有帮助的,是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贵财富。拥有了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学生就能襟怀坦荡,不必为一些小事而去尔虞我诈、劳心费神,对同学都能以诚相待。当一个学生具备了一种诚信的品质之后,就会做到只要是自己承诺过的事情,就一定要令其兑现。

由此可见,诚信教育,我们教师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从小加以培养,才能培养出言行一致、勇于承担责任的、有负责精神的未来人才,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能振兴。广大教师在面对新的世纪以及新的挑战的时候,要勇于肩负起时代的重担,不断地为培养诚实守信的现代文明人而努力。

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从细微处见风格,从小事中显精神。”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记得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因此,教育学生,哪怕是借用别人一块橡皮、一支铅笔,都要及时归还;只要是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努力做到;有特殊情况没有做到,应向对方说明道歉。教师应从小事中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自从古时候起,我们中华民族就以诚信为传统美德,诚信对于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而言是其文明程度的一种象征,而对于一个个体的人来说,诚信反映了这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公共道德水平。当前,我国正大力提倡“以德治国”,作为德的内容之一的诚信显得尤为重要。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因此,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这不但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在经济全球化、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其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对于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当下一个急需要解决的十分重要的问题。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对于教师来说,这种播种就是诚信教育。身为教师的要做到每一个言行都让学生感受到真诚,这是一种以身作则的教育,身教固然很重要,但是也千万不能忽视了言传的作用。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1)借助优秀的作品,熏陶学生的品质

学生们通过听故事、观看电视剧以及阅读大量的优秀作品,不仅能够将他们的知识面拓宽,而且还能够将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出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听、看、读中感受到作品中主人公精神的召唤,从中汲取力量,磨砺自己顽强的毅力、坚韧的意志、不屈的品质,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受到洗礼。

(2)注重教师的言行,感染学生的品质

教师要教育自己的学生讲诚信,首先自身就应当具备诚信的品质。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对照着教师的一言一行。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说,一个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先从自身的思想上认清楚自己所肩负的重任,一定要能够看到小事情当中所蕴含的更大的道理。要知道,教育无小事,教师“小节”不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权威的模范,是学生的最活生生的榜样。”所以,“欲使人昭昭,必先自己昭昭”,欲使学生诚信,自己先诚信。教师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就会像花草树木趋向阳光一样,趋向教师。若教师自身检点不足,甚至行为不端,则有损自己形象不说,又不免殃及学生,误人子弟。

(3)关注学生的小事,加固学生的品质

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个班集体的成员,是整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同学之间一定要好好相处,最为重要的是同学之间要做到相互的诚信,因此教师要及时地将同学之间发生的小事情捕捉到,重视学生间的诚信品质的培养。

(4)开展有益的活动,提升孩子的品质

“寓教于乐”的活动,是学生最愿参与的活动。倘若教师能够时常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开展一些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班集体的活动或者是团队之间的活动,既能够将校园文化活跃,又能将学生的视野打开,更能对学生的情操产生一定的陶冶作用,从而将小学生的品质有效地提高。

①编排表演节目。在学校里,每月可举办讲故事、唱歌曲、演小品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们在生动、幽默、有趣的活动中,不断地汲取“诚信”的养分。

②走访诚信商店。现在社会中市场经济下某些领域缺失诚信、道德丧失、假冒伪劣以及欺诈蒙骗的现象十分普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的时间多进行一些社会上的实践活动,向那些有经验的商店老板询问经商之道,这些商店的老板一般都会说:要想把生意做好了,首先就要讲究诚信,杜绝卖假冒伪劣产品,不欺骗老人和孩子,不缺斤少两,要进行公平交易,只有信誉第一才能做到门庭若市,生意也才能越做越好。学生通过走访,更加深了对“诚信是金”的理解。

③参观革命基地。在全国各地的著名革命老区里有着十分丰富的诚信教育的资源。每学期我们可以依托红色资源,使革命基地成为培养学生诚信的重要场所。例如在红军园里,可向学生介绍解放战争时,当时红军向老百姓借鸡蛋而留言、留银元的故事,教育学生“讲诚信”的优良传统。

当然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除了要在学校期间对学生进行诱导之外,还应当多配合有关的部门,努力创建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三者之间形成一股合力,缺一不可,营造出一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育人的环境,让孩子们的诚信之花能够处处开放,永不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