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10668300000018

第18章 给学生一个“台阶”

人总是会顾及自己的面子,教师的冷面无情就如同是一把尖刀,刺伤学生的尊严,让学生们幼小的心灵感到疼痛甚至是不断地流血。给学生一个“台阶”实际上就是在保护他们的尊严,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宽容和善良;给学生一个“台阶”,可以使他们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改变自我的动力,这种动力是讽刺、挖苦、辱骂等永远无法比拟的。

“台阶”是一个人心灵的影子,它指向自己,体现的是生命的智慧;而指向别人,则表现出一种高尚和无私。

可是愿意给别人台阶下,而且还能让对方下来这个台阶,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如果没有宽容人的雅度,凡事总爱挑剔,见别人落入尴尬便幸灾乐祸,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圆场高手。当然,没有圆场的机智,也不可能产生出很好的“台阶效应”,让人感觉到的只可能是力不从心。

人总是爱面子的,冷面无情会像一把刀子,伤害学生的尊严,让他们幼小的心灵疼痛甚至流血。教师给学生们一个“台阶”下,实际上就是对他们尊严的一种呵护,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宽容和善良;给学生一个“台阶”,可以使他们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改变自我的动力,这种动力是讽刺、挖苦、辱骂等永远无法比拟的。

巴尔扎克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深夜,某“梁上君子”潜入巴尔扎克的住所,拉动抽屉摸了半天,也没有发现一分钱。躺在隔壁卧室的巴尔扎克听到了,于是便说:“不要找了兄弟,白天的时候我已经找了半天了,没能找到一个法郎,现在天都这么黑了,我估计你就更不会找到了。”于是小偷只好惭愧地离去了。

对待小偷,巴尔扎克尚且能如此给面子,我们对待自己的学生自然更不用说了。很多时候,学生发现错误时的动机并没有教师所想象的那般恶劣,所以,一个善意的台阶能够将学生们从悬崖边缘挽救回来。

教师们,请记住时时刻刻在你的课堂之上营造一种“台阶的效应”吧!一个善解人意的“台阶”就等于一粒真诚的种子,而所有的种子都一定会用一片苍翠来回报大地的。

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被老师批评,想必是最让被批评的学生所不能接受的。这不仅仅是对学生自尊心的一个极大的伤害,而且也无法达到批评教育的任何效果。如果老师此时能“放他一马”,并给学生找个台阶下,化解尴尬的局面,同时不忘提出暗示或事后进行批评教育,必定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

例如,某个学生弄断了学校的木制三角尺,其他学生将这件事告诉了老师,而且全班的同学都在等着看老师如何处理这件事。班主任来到教室后,当着大家的面却说:“那个三角尺已经用了好多年了,本来就有一个小小的裂缝,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某某同学才会不小心把它弄断了,老师也正想换个新的,已经买来了,在我家里,明天就带过来。”

这个学生事后主动找到了班主任承认错误,而且还让家长重新买了一个新的三角尺,而且从此之后对教师表现得更加尊敬,从之前的淘气包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这种以退为进的方法,既是对学生的人格的尊重,也让学生明白了老师对他的爱,对他的希望。

适时地给学生一块“垫脚石”不仅可以避免矛盾升级,也会为后面妥善解决矛盾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给予学生一个“台阶”除了能够将学生的自尊保护起来,还能将学生良知的火花点燃。

暗示、说理、感化是营造“台阶效应”的有效手段,可以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但“批评”与“惩罚”往往是很多老师教育学生的常用手段,虽然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好,希望能够“立竿见影”,然而,这些做法也往往会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影响情绪。

例如个别学生作业没能按时上交,教师就罚其写几遍甚至是几十遍;课堂上学生做小动作,随便讲话就点名批评或罚站;成绩差的学生被老师批评,被视为脑子笨、“弱智”等,这些都有可能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甚至导致学生厌学、逃学现象的发生。

一个善于给学生“台阶”的教师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的话,或许他就有可能给那些无法按时将作业交上来的学生适当地减少一点作业量;对课堂上做小动作的学生多加暗示,让他专心听课的同时,多给他发言的机会;对后进生的点滴进步都会看在眼里,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这样做的话,就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宽容之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集体的荣誉感。

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也是考验一个老师能否在必要时给予这样的学生一个“台阶”的关键,只有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需要,才能及时拿出有效的“垫脚石”为弱势学生圆场。

大部分弱势的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因为自己在社会、家庭和学校当中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而感到恐惧和自卑。作为老师,只有了解这些学生犯错的“病根”,才能从他们犯错的心理环境入手,解剖其犯错的心理过程,从而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台阶效应”能够很好的稳定和提高学生的情绪。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呢?

(1)借题发挥

当有错误发生时,为避免尴尬,在简单说明之后立即转移话题,有意借着错处加以生发,以幽默风趣、机智灵活的话语改变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情绪随之进入到新的情境中去。

(2)顺水推舟

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比较难缠的事情。老师们在寻求摆脱时,应该学会多为学生考虑,这样既给学生方便,又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给双方都留有余地。其中,适时的“顺水推舟”就会达到很美妙的结果。

人人都会有着强烈的虚荣心和自尊心,也都会对自己的社交形象的塑造十分在意,学生当然也是如此。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如果让学生下不了台,他就会对你产生比平时更为强烈的反感情绪。相反,如果你为他提供了“台阶”,使他保住了面子,维护了自尊,他自然会对你更为感激,产生更强烈的好感。

所以说:“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教师给学生一个台阶,自己也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