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奇妙的大自然:360°亲近大自然
10667600000008

第8章 寻找大地的“血脉”——动物与水源

小问号

水是大地的“血脉”。生命离不开水。如果没有食物,正常的人一般可以活三周,但是如果断了水,三天都活不了。可见水对人类来说是多么重要。从古到今,不论是军队安营扎寨,还是大规模的移民活动,都要择水而居。那么,怎样寻找水源地呢?生物在寻找水源上对人类有什么启示?

自然界是千变万化的,各个地方自然环境都有不同,生活在不同地区的生物都要觅食和饮水。这也为人类找水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食草动物,如梅花鹿、山羊等通常情况下不会离水源太远——尽管有些种类为了避开旱季可能会长途迁徙几千千米,可它们早晚还是要饮水解渴的。地质学家、旅行家等,如果留意跟踪动物的足迹,不出意外应该能找到水源。

在飞翔蓝天的鸟类中,那些谷食性鸟类,如雀类和鸽类,是不会远离水源的,它们也早晚饮水。当它们径直低飞时,那一定是渴求水源。饮足水后它们会停在那里,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上嬉戏、休息或者唱歌娱乐。有经验者只要能够密切留意这种鸟类的飞行方向,也一定会发现新的水源地。

在鸟类中,候鸟能为人类寻找水源提供重要的信号。每年,在我国上空都有成群的燕子、大雁和杜鹃南来北往,随着季节的变换飞迁,它们路过各地时,都要觅食、找水。我国劳动人民利用它来寻找地下水源,凿井汲水,已有很长的历史。燕子是候鸟,秋去春回。它们每到一个地方,只要有泉水等水源或者有地下水存在的湿润凉爽处,就用嘴衔着羽毛插在附近做“标记”。人们沿着飞行路线追踪候鸟的痕迹,特别插有羽毛的地方,寻找地下水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人们称燕子是“寻找地下水的向导”。河南内乡朱凹村旁的一口井,就是根据燕子常常群集休息和插羽毛的地方挖土施工的,这口井水量大,水质也好。

在昆虫中,大多数会在水源半径90米范围内不停地飞行、休息。蜜蜂是寻找水源地的“高手”。它们通常远离蜂巢或峰房至多不超过6500米,那些辛劳的蜜蜂是离不开水的滋润的。遗憾的是,它们饮水时间没有规律。蚂蚁更离不开水,一队向着一棵树行军的蚁群很可能是去地下蓄水池饮水。这样的蓄水之地即便在不毛之地也有可能找到。

骆驼、大象等对水源地也特别敏感,它的行踪会透露一些令人激动的消息。

根据蛙、蛇等出没的线索,挖土凿井,也可以获得丰富的地下水。

大自然中能为人类寻找水源提供启示的动物还很多,“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研究,一定会有所收获。

“小档案”

有的动物与水源地关系不是太密切。如水鸟,即使不停下来吃喝,也能坚持长时间远距离飞行,所以它们的出现也不一定预示周围就有水。隼、鹰以及其他肉食性鸟类能从捕获物中得到水分,因此它们的出现也不一定就表示附近地域有水源。在爬行类动物中,有的可以吮吸露水,也可从捕获的小动物中获取水分,从而无水也能生存很长时间。肉食性动物饮水一次可以维护较长时间,它们可以在捕食其他动物时获取水分。因此,肉食性动物停下来休息的地域,并不暗示附近就有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