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奇妙的大自然:360°亲近大自然
10667600000079

第79章 意外的收获——白鼠与人造血

小问号

白鼠是一种最常见的实验动物,据专家们宣称约占实验用动物的90%以上。它的用途非常广泛,医药、生产疫苗和生物药品、外科手术实习演练、食品和药品的质量检验和安全性评价、生命科学的研究等,都离不开实验白鼠的贡献。所以,科学家称实验白鼠是“活的试剂”、“活的精密仪器”、“人类替难者”等。人类对实验白鼠确实是交口称誉的,它承担了人类应该承担的风险,为人类的幸福生活铺平了道路。在无数的实验中,还有一次是我们所不能忘怀的,它带给我们的是“意外的收获”,催生了人造血的诞生……

这个奇特有趣的故事发生在1965年冬天。那一年,美国亚拉马大学中心试验室的利兰·克拉克,正在做一项生物化学试验。可是他的助手一不小心,把一只做试验的小白鼠掉进了一种白色的液体里。这是一种具有极其细微颗粒的氟碳化合物溶液。氟碳是制造原子弹的材料,由氟和碳两种元素组成。直到大家的实验都做完了,克拉克才想起了小白鼠,有趣的是,那只被捞上来的小白鼠,抖了抖身上的溶液,撒腿就跑。

克拉克惊呆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小白鼠不会淹死。他想:一般来讲,小白鼠在水中一会儿就会淹死,为什么在这种氟化碳溶液中呆了三四个小时,却淹不死呢?难道这种溶液里有什么神秘物质吗?对科学的敏感和执著,促使克拉克对这个现象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后来,克拉克发现氟碳化合物具有一种特异性能,它溶解氧气的能力比水大15倍。或者说,氧的溶解度为其体积的40%~50%,差不多有一半体积是溶进的氧气。由于它能释放氧气和二氧化碳,所以,小白鼠在溶液里可以浸在里面通过液体呼吸的方式生存下来,是不会因缺氧而窒息的。

受此启发,克拉克决定把这个结果应用到医学上。他设想,在人的血液里,红血球是输送氧气和运载二氧化碳的,这种氟碳化合物也具有这种性质。那么,能不能用它来代替人的血液呢?这个设想如果能变成现实的话,那将是医学领域里一个新的突破。

不久,他将这个惊人的发现以及自己的想法,在报纸上发表出来,立即受到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关注。日本一位造血研究专家,看到克拉克的文章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即埋头致力于用氟碳化合物溶液作为具有携氧功能的人造血液研究,后来终于获得成功。

1979年4月,一位严重胃出血病人因出血过多危在旦夕,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血源,日本医学专家决定将这种氟碳化合物的人造血液投入临床试用。在给病人体内输入1000毫升人造血后,结果没有任何毒性反应,病人转危为安。这就是人造血液第一次“救命”。

现在,人造血液在临床中已经得到广泛地运用。一只实验白鼠落水后发生的奇迹,为人类带来了一次重大发明,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小档案”

实验白鼠在药品检验方面功劳最大。新研制出来的药物必须检验其中是否带有对人类有害的成分,不能直接试用在人的身上。药物通过不同的方法让白鼠服用,最常用的是静脉注射,大多数是从尾静脉注射,就是针打在白鼠的尾巴上。此外,还可以将药片研成粉末,直接给白鼠灌服。给白鼠打针吃药并不难,它们特别乖巧,几秒钟就可以完成。给白鼠服药的剂量是按照一定的公式,换算成相当于人的剂量的量,然后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给白鼠吃,最后检测白鼠生化指标、血液是否正常,还要解剖看其体内是否有病变。实验过程中也要观察白鼠是否有异常,从而科学地判断人类是否能服用该药、如何改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