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奇妙的大自然:360°亲近大自然
10667600000071

第71章 独一无二的“工具”——大象与机器象鼻子

小问号

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谁的个头最大?无疑是大象。它那庞大的身躯,长长的鼻子,巨大的耳朵,让人一睹难忘。我国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大森林,至今仍是大象生活的天堂,它们在那里繁衍生息,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不过,大象的知名度在我们国家是很高的:古代《三国志》上记载的“曹冲称象”被写进儿童的启蒙教材,“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让大象走进千家万户,20世纪70年代外国人把大象作“国礼”送给我们国家领袖,在全国上下刮起了一股“大象旋风”……那么,这种庞然大物在地球上幸存下来的生活“工具”是什么?对人类有什么启示?

在充满竞争的大自然中,要生存下来,没有点“硬”功夫是不行的,特别是身躯庞大的动物。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体形高大,皮厚毛少,两只扇子似的耳朵,四条大柱子般的粗腿,鼻子和嘴的上唇连成一体,像一根长长的管子。它的生存本领靠什么?生物学家们说,“大象的鼻子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全能工具”。

是啊,大象的鼻子虽然看上去很笨拙,却能运用自如。它那长长的鼻子一直可垂到地上,嗅、吸、卷、打,几乎无所不能。在动物界中,功能如此完善的器官实在罕见。

大象只要把鼻子高高地举起,可辨出5千米外的气味,嗅觉特别灵敏。尤其在干旱的季节,象群能嗅到很远地方的雨味,立即奔向下雨的地方,享受一下天然淋浴。它还会将水吸进鼻子里,然后举起长鼻子,将水喷在身上进行洗澡,再用鼻子吸些泥沙涂在身上,以防止蚊蝇的叮咬。

生物学家和工程师对大象鼻子的这种洒水和喷土的功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现代建筑中,许多房基、屋梁和地坪都需要浇注混凝土,能否模仿大象鼻子喷泥水的本领进行施工呢?现在,这种设想已成为现实。国外已研制成功假象鼻子——一种喷注混凝土的机器。这种柔软的“象鼻子”是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只需要一个人管理。当混凝土经过搅拌后用压缩空气压入机器的“象鼻子”,就可以喷到40多米高的地方,还可以按需要自行移动,改变喷射的地点。它1分钟可以喷注2.5吨混凝土,一块重千吨的地基,只需要几个小时就可大功告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不仅如此,工程学家还制造出机器“象鼻子”用来清掏,伸进管口“洗肠”。这种清掏车的顶部有条长长的铁臂,铁臂下是条10多米长、直径20厘米的吸污管,就像大象的鼻子,能屈能伸:将“象鼻子”伸进管口,调压、对位、启动,随着车“肚子”里真空的形成,“象鼻子”吸污管发出“呼呼”的声音,将水面上的污物和淤泥全部吞了进去。过去人工要花上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疏淘工作,现在仅仅几分钟就能大功告成。

“存在就是合理的”。大象的鼻子那么长,并不是多余的。相反,它的长鼻子不仅对自身来说非常重要,而且对人类也产生了很多有益启示。

“小档案”

大象身上最珍贵的是象牙。可是,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故意做旧的象牙雕刻品,其材料本身是象牙,但属于新象牙。为了冒充旧牙雕,有的人通过各种手段,使新象牙牙色变得旧黄,以期假冒古董而获取厚利:有的新象牙沉浸在浓茶水中加热,或置于咖啡汁中浸泡数周或数月之久;有的将象牙制品浸泡在松节油中,在阳光下曝晒三四天;有的把新象牙放在烘炉和冷冻柜里交互烘烤和冻结,通过热胀冷缩过度而产生裂痕,冒充古旧象牙的自然裂缝;有的把新象牙置于烟中熏烤,使新象牙的颜色与旧象牙的相似。因此,在鉴别牙色时,我们可以察看一片牙的底部或内部,观其色泽变化程度与表面是否一致。经人工染色做旧的象牙,一般在处理过程中无法将器表和内部深处的色泽做成两样,而自然老旧变色的象牙却在这方面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