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奇妙的大自然:360°亲近大自然
10667600000051

第51章 沐浴着火光的葬礼——飞蛾与远程导弹

小问号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这句话妇孺皆知。从古代的《梁书》上,“如飞蛾之赴火,岂焚之可吝”,到现代的鲁迅的《秋夜》中对扑向灯光的小飞虫的赞赏,使我们对扑火飞蛾有着太多的感叹、无奈和不解:夏日晚上,只要我们点亮灯光,小青虫、甲虫和蛾子等一些不知名的小昆虫都纷纷扑来,有的撞击而死,有的被烧烤而亡……可怜的飞蛾为什么这么视死如归、演绎着一场“沐浴着火光的葬礼”?有什么苦衷或另有“企图”?长期以来,“飞蛾扑火”像一个诱人的谜团,让许多科学家沉醉其间……

“飞蛾扑火”不仅让文人墨客思绪翩翩,也让生物学家苦思冥想。在研究中,人们发现,当灯光点亮时,小飞蛾等纷纷聚拢而来,仿佛接到了一道神秘的圣旨,当灯光熄灭后,它们又纷纷离去。那么,飞蛾真的甘愿去做灯火的“牺牲品”吗?为此,生物家进行了长期研究。

起初,生物学家们发现,飞蛾扑火是由于趋光性决定的,认为“飞蛾扑火”是许多无知的昆虫因为喜欢光亮而造成的悲剧。后来,生物学家发现,导致这幕悲剧上演的真正原因是由于飞蛾利用光线来辨别方向决定的。

原来,不同的昆虫是用不同的方法来辨认方向的,有的依靠同类身上散发的气味来寻找食物、辨别方向,有的依靠周围的湿度大小和温度高低来确定自己应该遵循的活动方向,有的完全是通过光线来指示行动的,其中数量和种类众多的飞蛾便是这样,也就是说,它们原来是依靠月光来导航的。当飞蛾逃避蝙蝠的追杀,或者绕障碍物转弯后,只要再转一个弯,月光仍从原来的方向照射过来,它也就找到了原来飞行的方向。可是,飞蛾等昆虫看到灯光时,由于它们天生看不见红色光线,错误地把灯光看成了月光。可是,月亮离地球很遥远,飞蛾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总能够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飞翔,遗憾的是,灯光离它们很近,它们还是按本能使自己同光源保持固定的角度,这样就只能绕着灯光打转转了,因此,它们要么活活累死,要么被灯光烤死……可见,是由于飞蛾等昆虫的复眼的构造,才使其以一个螺旋角度围绕火飞行,并逐渐接近火源或光源,直至扑火而亡。

受“飞蛾扑火”的启发,在无月的夜晚,人们在田野里悬挂起一盏紫外光灯,在灯下设置“陷阱”——放置水盆,让飞蛾绕灯打转,从而诱杀它们,为农作物除害,也是被人们提倡的生物灭虫法之一。更为重要的是,有一种自动控制的远程导弹,弹头部安装了一个由光电仪器和望远镜组成的类似飞蛾那样的“眼睛”,以一定的角度对准着一颗明亮的恒星,导弹发射后,就会沿着预定的航线飞行,而导弹上的“眼睛”就像飞蛾盯着月光那样,始终保持与这颗恒星的既定角度。如果导弹偏离了航向,这个人造眼就立即把这种偏差信号传到导弹的“电脑”里,并由电脑计算出精确的角度,再向操纵舵发出修正命令,调整飞行航向,使导弹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从而提高导弹的命中率。

“小档案”

许多昆虫在夕阳西下或夜幕降临后才飞行在花间,一面采蜜,一面为植物授粉。那么,昆虫为什么能在夜晚找到花源呢?原来,夜行昆虫在空中飞翔时,由于翅膀的振动,不断与空气摩擦,产生热能,发出紫外光来向花朵“问路”,花朵因紫外光的照射,激起暗淡的“夜光”回波,昆虫身上的特殊构造能接收到花朵“夜光”的回波,从而引导昆虫按照回波指示的线路飞去,为花传粉作媒,使花朵结果、繁衍后代。这也是喜欢夜间飞行的昆虫具有趋光性的奥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