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奇妙的大自然:360°亲近大自然
10667600000050

第50章 神秘的“报警器”——夜蛾与隐形战斗机

小问号

在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物种中,其貌不扬的夜蛾也称得上是一个大家族,约有2万多种,是喜欢在夜间绕火飞舞的那一类昆虫。“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写的就是它。它的幼虫是农业上的害虫,也令人类不齿。虽然蝙蝠是它们的天敌,可是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有一种夜蛾具备干扰蝙蝠超声波的本领,身上配有神秘的“报警器”,能截听到蝙蝠超声“雷达”波。正是这一特殊的“装置”,为夜蛾在夜幕下逃生赢得了时间,也为人类研制逃避雷达监测的隐形战斗机提供了有益启迪。

在亿万年的进化中,很多种动物都形成了一套进攻和防御的绝技。那么,夜蛾躲避蝙蝠追杀的奥秘在哪里呢?原来,它的足部关节上有一种振动器,能发出一连串的“咔嚓”声,干扰了蝙蝠的超声定位,使它不能确定追捕的目标。不仅如此,这种夜蛾身上有一丛丛特殊的感觉绒毛,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了超声波,使蝙蝠得不到一定强度的回声,无法跟踪猎物。有趣的是,即使夜蛾大意失荆州,被蝙蝠“盯住”,这丛感觉绒毛也能提醒它采取紧急措施,或者不断改变飞行方向,或者螺旋下降,或者收敛翅膀落到花草丛中……太奇妙啦!夜蛾依靠足部的振动器干扰超声波、身体上感觉绒毛的吸收超声波,使蝙蝠的超声武器失去了用武之地,为自己赢得了生存空间,虎口逃生。

20世纪中叶,美国科学家从夜蛾避开蝙蝠的追杀中得到启示,开始研制能够躲避雷达、红外线和激光制导的隐形飞机。美国国防部门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悄然启动代号为“臭鼬工程”的隐形飞机制造。美国军方决定先从外形上入手,改变现有飞机的外形,以减少回波的强度。他们把飞机的机头由钝头形改为尖锥形,将座舱与机身融合。同时,去掉外挂武器、吊仓和副箱等外挂物。这样,整个飞机的造型就像一只宽大的黑色的蝙蝠,尾翼成燕尾形。他们又在飞机的身上涂了一层“吸波材料”,让照射到飞机身上的雷达波,转化成热能散掉,这就像夜蛾身上的“感觉绒毛”!1981年6月15日预生产型飞机在绝对保证秘密的情况下试飞成功,1982年8月23日向美国空军交付了第一架飞机;通过试飞,美国军事研究机构又不断地改造了这种飞机,直到1990年7月,共有59架隐形战斗机交给了美国空军使用。这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可正式作战的隐身战斗机,即第一代隐形战斗机F-117.

科学家通过对夜蛾截听、干扰和吸收蝙蝠超声波能力的研究,模仿夜蛾的绒毛,生产出一种电磁吸波器材,除制造隐形飞机等军事武器外,还据此制造了各种类型的无线电干扰机,安装在舰艇或者飞机上,进行电子对抗,使敌人的雷达无法发现自己。

“小档案”

第一代隐形战斗机F-117由于早期隐形技术的限制,“身子”很不灵活,显得呆板,无法像F-16等其他战斗机那样快速机动飞行,难以与其他战斗机进行空战格斗,也难以对来袭的导弹进行快速规避,只能亚音速飞行,无法快速规避对方战斗机的追杀。1999年,F-117战机“无法被发现和击中”的神话,竟被苏联及捷克共同研制的“维拉”雷达打破。当年美军参与科索沃战争,F-117被派去空袭南联盟时,遭一枚旧式“萨姆-3型”导弹击落,中情局后查明战机是被“维拉”雷达发现。F-117雷达隐形涂料对波长十分敏感,长波雷达侦察F-117能力逐渐提升,从而导致它隐形的失败,但是在1989年12月28日入侵巴拿马时,以及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隐形战斗机在对目标发动突然袭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