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奇妙的大自然:360°亲近大自然
10667600000113

第113章 “龙脊”的来历——马与屋脊

小问号

马,这种长着一对铜铃般大眼睛的食草动物,牵动着人类太多的情感。它的面孔长长的,算不上美丽,耳朵也小小的直立起来,却很有特点:颈上的鬃毛又密又长,垂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四肢强健,善于奔跑,不论是拉车作业,还是乘骑作战,都是那么卖力、忠诚,让人类对它一往情深,难以割舍。尽管,随着动力机械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它的役用价值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明显下降,田间作业几乎都被拖拉机所替代,然而它不会淡出人类的视野,在马术运动中仍然雄姿犹存!不仅如此,建筑学家们至今还认为,人类居住的屋脊造型与马脊也有密切联系。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家养的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的。在遥远的古代,马就被我们的祖先驯化为家畜,为人类驮运货物,或成为将士的坐骑,驮着主人行军打仗。所以,自古以来,马就是人类的好朋友。

我们的祖先住的是山洞、地穴,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古人在驯化野马、野牛以后,发现马和牛能够驮负很重的货物。后来,在烧烤野兽肉的过程中,人的大脑得到进化,就萌发出要为自己造房子的想法,不再满足于住山洞地穴。

古人在造房的过程中发现,平顶的茅草屋易漏雨,而且不坚固。他们在烤马肉和牛肉时受到启发,马和牛都有一副坚实的脊梁骨和一排排肋骨,如果把房顶盖成马或牛的脊梁式,不是更坚固,更结实吗?他们经过反复的实践后,终于发明了屋脊(民间也称它是“龙脊”)式住宅:用一根粗大的木头做屋脊,如同马、牛的脊梁骨,再在屋脊上搭一些小的木头当桁桷,也叫椽子,相当于马、牛的一排排肋骨,最后,聪明的古人又在椽木上盖瓦片或者铺茅草,最初的屋脊式房屋就这样诞生了。

北京故宫,到处都是大屋脊式的宫殿。北京民间这种大屋脊式房屋古迹也不少。这种大屋脊式的建筑,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总结出来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的祖先留给后人的最珍贵的遗产。

“小档案”

马的祖先是生活在5000多万年前的始祖马。它的身体只有狐狸那么大,头骨小,牙齿构造简单,齿冠低,前足4趾着地,后足3趾着地,背部弯曲,脊柱活动灵活,生活在北美的森林里,以嫩叶为食。大约过了1000多万年,出现了渐新马(中马),体大如羊,前后足均有3趾,中趾明显增大,仍生活在森林里,以嫩叶为食。又过了1000多万年,出现了草原古马,前后足均有3趾,但只有中趾着地行走,侧趾退化,身体已有现代的小马那样大,四肢更长,齿冠更高,背脊由弧形变为硬直,由善于跳跃变为善于奔跑。马类动物主要分布也从北美森林,渐渐迁移到欧亚大陆。马的驯化晚于狗和牛。中国是最早开始驯化马匹的国家之一,从黄河下游的山东以及江苏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及仰韶文化时期遗址的遗物中发现,距今6000年左右中国人已开始把马驯化为家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