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奇妙的大自然:360°亲近大自然
10667600000103

第103章 第一百〇 插在吻上的“长剑”——剑鱼与鱼雷

小问号

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洋,在我国的东海、南海和台湾沿海,都能发现一种长相很奇特的剑鱼。它肌肉发达,在海洋里能够快速游动,时速达100千米以上,速度之快,已经远远超过了离弦之箭,而且性情凶猛异常,挥舞一把长剑,横冲直撞,就是“海上魔王”鲨鱼遇上了也会退避三舍,不敢与它交锋。在人类的航海史上也有这样血腥的记录:剑鱼用它那锐利的长剑把舰船的木板或钢板撞击出一个大洞,甚至穿透而过!那么,剑鱼为什么能够游得那么快,那把插在吻上的长剑,对人类来说,有什么重要的启迪作用?

剑鱼也叫箭鱼,是一种食肉性的鱼类,身长达3~4米,体重约300~400千克。作为一种海洋鱼类,从外表上看,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它的上颌突出近一半,而且骨质坚硬,好像一把利剑。当它追逐鱼群的时候,先是到处乱蹿,利用长长的利剑把鱼儿击得遍体鳞伤,再慢慢吞吃。它游得快,不仅与漂亮的流线型身体有关,体表还会分泌出一种光滑的粘液,以减少水流的摩擦力,再加上它那上颌突出的长长利剑,可以助它劈水前进。因此,剑鱼在海洋中以凶猛、快速著称。

剑鱼很早就引起了人类的注意。1868年,出生在英国的工程师罗伯特·怀特海德从剑鱼的身上受到启发,想研制一种水上使用的新武器。他认为如果能发明一种武器,像剑鱼一样,向敌人的潜艇冲过去,把它炸毁那将是件最开心发明。恰巧,这时候,奥匈帝国的海军部也找到了他,希望能发明一种推式小艇,小艇上装炸弹,冲到敌人的军舰跟前就能立即爆炸,把敌人的军舰炸沉。怀特海德欣然接受了任务,开始按照奥匈帝国的海军部的思路进行研制。后来,经过一番努力,这种受剑鱼进攻猎物启发的武器发明出来,起名叫鱼雷:长约4.6米,重约135公斤,头部为尖圆形,里面装有炸药,中部呈圆柱形,装有发动机,尾部有水平舵和垂直舵,整个外形很像一条鱼,一旦发射,就能盯住目标快速游去,速度每分钟达到200米,能像剑鱼那样发出巨大的冲击力,冲向敌艇,而后把敌舰炸毁。1877年深秋,这种鱼雷在黑海上把土耳其的“英且巴哈号”战舰炸沉并一举成名。从此,各种各样的鱼雷相继问世,像电动鱼雷、自导鱼雷等,逐步走上了自己的“岗位”,在海战中扮演起重要角色。

剑鱼也曾让飞机设计师从中获得了灵感。他们给飞机装上一根“长剑”,这把长剑刺破了飞机高速飞行中产生的“音障”,使现代超音速战斗机的时速达到每小时3500多千米,其飞行速度进入了一个新水平。

“小档案”

剑鱼性情凶猛,哪怕船只也敢直面撞击,丝毫不畏惧。在英国的博物馆里,有些独特的陈列品,其中有一艘捕鲸船的34厘米厚的木板中间,镶嵌着一根长30厘米和12.7厘米圆周的剑鱼的“剑”,还有一块55.8厘米厚的木板,被剑鱼的剑穿了个孔。面对剑鱼的“杰作”,有人分析认为,剑鱼有攻击鲸鱼的习性,可能是把海上的船只错误地当成了鲸鱼,所以才会发生剑鱼把船只撞得人仰马翻的悲剧。也有人说,剑鱼和船仿佛是两辆急速行驶的汽车,来不及“刹车”了,才会发生不幸的“车祸”。不论哪一种情况,剑鱼的凶猛从中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