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奇妙的大自然:360°亲近大自然
10667600000101

第101章 诱人的危险美食——河豚与河豚毒素

小问号

河豚是海生动物中最神秘的一种鱼,全世界约有100多种,最大的有90厘米长,重达10多千克,不仅外貌长得奇特,身躯圆筒形、口中有4颗大牙齿、一对碧绿的转动灵活的大眼睛、眼睛下面还有几只鼻孔,而且是一种诱人的危险佳肴!俗语“拼死吃河豚”,一方面说明这种美食多么诱人,另一方面也明示吃这种鱼要冒多大风险,国内外每年都有人因此而送命……那么,河豚自己为什么不会被毒死?人类从河豚毒素中得到什么宝贵的财富?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写的就是阳春三月,正是河豚上市、人们争相冒险吃食的季节。我国的江苏扬州、江阴,国外的日本等地,都以吃河豚而著称。经过严格加工处理后的河豚,肉肥美、鲜嫩,令人垂涎三尺。然而,河豚也以剧毒令人谈之色变。

我国古代人早就关注河豚这种危险的美食了。在《山海经》里我们可以读到关于河豚的描写:河豚的形状像蝌蚪,大的有一尺多,腹部是白色的,背是黑色的,长有黄色的条纹,体内有毒。它虽然喜欢在大海里生活,但是有时候也会在江河里旅行,目的是为了产卵育子。我国对河豚还有多种称呼,有的地方叫它龟鱼、球鱼,还有的叫它气包鱼、吹肚鱼等,一般都是根据它的外形或生理特征来给它起名字的。原来,河豚的体内有一个气囊,能吸气膨胀。要是遇到敌害的袭击,它立即把身体鼓起来,像个圆球似的以威吓敌人,自己则乘机逃之夭夭。所以,英语中河豚又叫“吹气的鱼”。但是不管哪一种称呼,它的剧毒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据科学家研究,河豚的卵巢、肝脏、肾脏、血液、头和鱼皮都含有毒素。一条河豚的肝脏和卵,可以使几十个人中毒而亡。可是,河豚自身为什么不会中毒呢?这些毒素是怎样积聚而成的?这些至今还是个不解之谜。

近年来,人们对河豚的研究更加深入,我国科学家还从河豚的内脏里提取出河豚毒素。这种毒素的毒性比剧毒的氰化钠还要强1000多倍,有着极高的生理活性,价格也非常昂贵。国外利用人工合成技术,生产出河豚毒素结晶,每克高达5万美元。日本科学家对河豚毒素进行稀释,制成注射剂,作为晚期癌症患者的止痛剂,效果也非常好,很受患者欢迎。它的制剂具有的镇病药效长达10个多小时,却没有副作用,其救死扶伤的前景非常诱人。

河豚,这道诱人的危险美味,给人类也带来了微笑和福音。

“小档案”

在公元前27世纪的埃及古墓里,人们曾发现有关河豚的记载。当然,那时候古埃及人只是把它当作原始的滚球,在海边的沙滩上踢来踢去,游戏取乐。日本人对河豚却非常崇拜,甚至推崇备至。东京的一家公园,建有一座河豚的塑像,大阪的一个庙宇里,还树立着一块河豚纪念碑,国家邮政部门还发行了一枚以河豚作为图案的邮票。当然,日本也争相吃河豚,仅东京一个地方就有1000多家专卖店。这些经营河豚美食的餐馆,必须领取政府的营业执照,厨师要经过严格的专门训练,并且至少有6年的学徒经验,才能够执掌大厨烹调河豚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