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于是总是想方设法地让孩子多学一些东西,接着让孩子上学前班、上钢琴班、上珠心算班、上识字班、上学前英语班 …… 结果孩子压得喘不过起来,父母还总觉得孩子学得不够多。
这是当代父母很常见的一种心理。
其实,让孩子学习本身并没有错,但是让孩子过早地接受知识性的学习,对孩子来说,识字会在小学阶段按教学进度完成,因此不建议过早让孩子上识字班。
数学也一样。知识类的学习都可以按正常的阶段来进行,没必要特别提前。当然,如果孩子在学习识字、数学的过程中很快乐,那么认识更多的字、学会简单的运算,这些都是好事。反之,就没有那么急迫和必要了。对于父母来说完全没有必要把知识性的教育作为很硬的任务让孩子一定要完成。
在学前阶段帮助孩子储备相应的能力是有必要的,但前提是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适当的培养。比如12岁之前是孩子学习第二语言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学习外语,还有可能达到母语程度,而12岁之后基本没有这种可能性了。
同时,学龄前(0~7岁)是儿童基本思维能力的窗口期。正如3岁前是儿童获得语言能力的关键期,7岁前决定着在遗传因素确定的情况下儿童的智力水平后天发展到什么程度。
也就是说,父母必须要认识到:7岁是学龄期,7岁以前最重要的是为孩子打好扎实的身体和智力基础。给孩子奠定竞争优势,不在于在起跑线上比别人早学多学多少知识,而在于一旦起跑后,孩子的持续学习能力和超越能力。
因此,父母在选择给孩子学习的时候,切不可急功近利、随波逐流,还是应该牢牢抓住孩子的基本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为他终生的可持续学习发展奠定基础,切莫错过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