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在孩子面前,请别说……
10665800000049

第49章 禁句只要你听话,我就给你买

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听话,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做事情。为了达到目的,许多家长认为必须采取奖励的办法。给孩子一个获得奖励的许诺,用物品或者金钱来“收买”孩子,以为这样一方面是可以让孩子遵从自己,达成目的;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懂得所谓社会交往的规则,在激烈的竞争中学会生存。这些家长通常会说:“宝贝,只要你听话,我就给你买××玩具”、“你现在要乖乖听话,等回头妈妈给你买好吃的奖励你”等,也会威胁孩子:“你要是再不听话,就别想让我给你买×××了!”

明达今年读小学6年级,父母希望他“小升初”时能考出好成绩,最好能进入名校,所以对他的学习特别关心。每当他回家后,父母总是会询问这天的学习情况如何,有那些新知识没有掌握,没能理解透彻,又要监督明达的作业完成情况,规定明达必须先完成作业,才可以看15分钟的动画片,然后是简单的健身锻炼15分钟,晚上9点45分必须睡觉。

父母对明达的要求可谓极其严格,为了能让明达更安心学习,而且可以发挥出更高的潜力,他们还想出了重赏的办法。妈妈告诉明达,说如果他安心学习,考试成绩平均分在90以上,妈妈就会给他买他最喜爱的电动车。爸爸也表示,如果明达能考出好的成绩(90分以上),他就会分数奖励明达,一分一元钱,考50分,就奖励明达50元。

明达就这样紧张忙碌而又有规律的生活着,虽然有时会觉得枯燥和乏味。尽管明达学习很刻苦,可仍然有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有一次期末考试,明达的语文只得了52分,拿着这样的成绩单,他很害怕。明达不是怕爸爸妈妈不给自己买东西、发奖金,而是担心爸爸妈妈知道后,会对自己伤心失望,甚至责怪的。

明达沮丧地回到家中,不敢向妈妈所起考试成绩的事情。妈妈还是很关心他的成绩的,问明达:“明达,这次考试,成绩出来了没有,我好像听你说就这几天了。”“没,没,还不知道呢。”明达支吾着,不敢说出真相。“哦,那好,要是成绩下来了,你可要告诉我。妈妈说话算数,你要是听妈妈的话,用功读书,好好学习,等将来考上了市重点中学,妈妈就给你买电动车。”

“我知道了,妈妈,我很乖,很听话,我会用功学习的,你放心吧……”明达这样说着,心里却不是滋味。怎么办呢?要撒谎吗?这样瞒下去,要到什么时候?明达心理充满了矛盾。

故事中,明达父母对明达的要求和许诺,在明达看来,这都是是以明达服从和达到他们的理想要求为代价的。明达想得到父母的奖赏礼物,但是又害怕自己会让父母失望,这会让他感到压力更大,给他心理造成了很大的负担,让他觉得如果自己表现不好,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有愧于父母,辜负他们的厚望。

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时,不要同许诺和奖赏挂钩。其实孩子不需要贿赂,不需要用交换的方式使自己变成一个好孩子。这样一方面会给孩子造成很强的“为父母做事”的功利心;一方面会给孩子造成压力,为了不辜负父母的希望而必须加倍努力。这种方法也许当时有效,用多了就会失灵。此外,还有可能使孩子学会同父母讨价还价,做一点事情就要功劳,求奖赏,如果得不到就有可能会发火,就会对父母欺骗、说谎等。

专家支招:如何恰当地对孩子进行奖励

1.要以精神奖励为主

有些家长看见孩子考得好、特别听话等,为了奖励孩子,机会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这是欠妥当的行为。家长对听话、学习好的孩子的奖励,要以精神奖励为主,表扬、赞美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到精神上了满足和成就感是最重要的。当然不反对家长用物质奖励孩子,但一定要有分寸。如果孩子每次考得好、听了大人的安排就能马上得到礼物,时间长了,会扭曲孩子学习、听话的目的,一旦有一天他没有自己想要的东西了,或者父母无法满足他的要求了,就会丧失听话的耐心和学习的兴趣。

给孩子一个拥抱,一个亲吻,给孩子发一张贺卡一张奖状,等都是很好的精神奖励办法。

2.不能用金钱和物质来收买“孩子”

父母对子女的付出和爱都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反过来说,孩子努力学习也好,帮父母的小忙也好,听父母的话乖一点也好,都是应当的,是不能图名利,讲条件的。如果家长通过物质和金钱来“收买”孩子,实现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努力学习、听话,都会让孩子学得很现实,孩子沉溺在物欲金钱欲当中,必然会使家庭失去人情味,失去幸福和和睦。

3.要重讲轻罚

有些家长喜欢一手举着奖励,一手又举着惩罚。在父母的“威逼”和“利诱”面前,又能有几个孩子敢不听话?其实,家长对孩子要采取重奖励,轻惩罚的方式。不能两头都重,如果惩罚过于严厉,孩子会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恐惧和反感。奖励重于惩罚,多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进步因素,这样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