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在孩子面前,请别说……
10665800000048

第48章 禁句你再乱拿东西,我就打断你的手

孩子总是会喜欢各种不同的玩具啊,小东西啦的。有些时候,他们对某件物品感兴趣,比如,他觉得同桌的铅笔好,绝对爸爸的剃须刀好,觉得妈妈的唇膏好,觉得身边小朋友手中的玩具电话好……不懂规矩,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对方同意不同意,就爱顺手拿来,自己把玩甚至悄悄地私藏起来。做为父母,是最担心孩子由此在家随意取用别人的东西,上学后也会拿同学的东西,最终逐渐养成不良的习惯,走入歧途的。每当发现孩子有这种行为,有些家长总要严厉责骂处置孩子,通常会说:“你乱拿别人的东西,看我打死你。”“你再乱拿东西,我就打断你的手!”

爱珍是一个非常爱漂亮的小女孩,她喜欢看动画片,更喜欢有关动画片的各种洋娃娃、图片、玩具、玩仔什么的。妈妈和爸爸特别爱她,也尽量给她买回来各种各样的漂亮娃娃玩具。但是,尽管自己有了很多的娃娃玩仔了,爱真还是会在别的小朋友家中发现自己没有的玩具。

爱珍的朋友桃子家距离爱珍家不远,她也是喜欢这些玩具公仔的,她有一个很漂亮的洋娃娃,眼睛、头发、衣服等都特别好看,爱珍每次去她家都会要求桃子把那个娃娃借给她抱一会。爱珍也很想买一个这样的娃娃,可是桃子的父母告诉爱珍说,这玩具是桃子的姑姑从欧洲带回来的,中国目前买不到。妈妈知道爱珍喜欢这样的娃娃,可是有什么办法呢,目前中国国内买不到啊。妈妈便告诉爱珍:有的玩具别人家里有,我们家里没有;有的玩具我们家里有,别人家里不一定有。就拿这个洋娃娃来说,我们不应该处处跟桃子攀比。 你虽然没有桃子以样的洋娃娃,但是你有她没有的许多有趣的挽救,像顽皮熊,卡通孙悟空等等。

爱珍还是总想着桃子的那个洋娃娃。这天,她到桃子家做客,爱珍打算趁着桃子不注意,悄悄地把桃子的洋娃娃拿走。由于桃子家在2楼,楼下又是花草绿树的,掉进东西不容易被发现,在桃子转身去卫生间的一会,爱珍便真的把那个洋娃娃丢到了窗外的花丛中。

等桃子回来,爱珍装作没事一样离开了,桃子却想不起来自己把洋娃娃放在哪里了。爱珍抱着可爱的洋娃娃回到家,高兴极了。妈妈却认出了那是桃子最喜欢的玩具娃娃,便问爱珍怎么回事。爱珍支支吾吾了半天,只好说出了事情的经过。

妈妈听完后,生气极了,对爱珍一阵大骂:“你怎么能这样呢,随便那人家的东西,这是偷,你知道吗?真实气死我了!赶紧把娃娃还给桃子,并对她说对不起,否则就别想得到她的原谅。还有,以后不许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你要是敢再乱拿,我就打断你的手!”

爱珍边委屈地哭,边把那洋娃娃抱得紧紧的,同妈妈犟嘴说:“我就是喜欢这个娃娃,谁让你不能给我买呢?我没有,只要拿桃子的了。反正我还不如一个玩具娃娃值钱,你就打断我的手吧,给你打吧,反正我知道你不喜欢我!”

气得脸色发紫的妈妈把手举起来,又放下了,她心乱如麻: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这么气人……

故事中,爱珍为了得到桃子的洋娃娃,采取了不光彩的方法,在妈妈看来是不能饶恕的大错误,必须对其严惩,否则孩子以后可怎么办?

孩子有了错误,偷拿了别人的东西,家长不能仅仅想着如何责骂、惩罚孩子,在他人面前大声斥责孩子,甚至指责孩子为“小偷”;这样做夸大了孩子行为的严重性,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要更多的关心孩子,了解他们的心声。家长同时要限制孩子自我中心思想,教育孩子尊重他人,拿别人的东西一定要经过同意并最终归还对方。

专家支招:孩子有乱拿东西的毛病,该怎么办

1.保持理智,积极反映,冷静阻止

发现孩子偷拿别人的物品,家长一定要维护孩子的自尊,保持理智和克制,不能随意发火,更不要在他人面前大声斥责孩子,甚至指责孩子为“小偷”;这样做夸大了孩子行为的严重性,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家长也不可以不表示意见,任其自由发展,这样做可能会助长孩子的不良行为,继续恶化,终会走上犯罪道路。更不可以采取棍棒打骂的教育方法,发现孩子的行为后,家长要冷静、明确地阻止孩子的错误行为继续下去,坚决地告诉孩子不可以、不行,让孩子及时勒马回头。

2.要以客观说服为主,说明“自己的”和“别人的”的不同

父母平时要告诉孩子,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别人的东西要经过人家同意,得到别人的允许,自己才可以使用或者拥有。同时,要区分借和拿的不同:借用的东西一定要归还原主,只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才可以拿走或随意处理。事情发生后,家长要客观说服教育,这样孩子才容易接受。

3.尽量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调节孩子的心理需要

孩子容易对新奇的事物产生兴趣,见别人有好玩的东西,甚至是同自己一样的东西,但是自己没有随身携带,他就也想要。如果得不到,就索性把别人的东西拿走或者霸占过来。对此,父母应适时调节孩子的心理需求,满足孩子对某些最喜欢的新奇事物拥有的需要,同时,如果孩子的要求过分,家长要学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把孩子的兴趣引到别的物品上,这样孩子就不会再做出错误的举动了。

4.及时给孩子提醒,让他改掉恶习

孩子自我控制力差,家长就要多观察和监督孩子,在孩子有这种倾向时,及时给孩子提醒,让他逐渐改掉这一毛病,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