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元璋人生布局的九九加一突破
10664500000005

第5章 重返皇觉寺,冷静思考人生路

至正七年(1347)秋,汝、颖一带年景不好。听人家说,家乡已经过了灾荒,好多人都回到故里了。

朱元璋并未六根清静,割断俗缘,他开始思念家乡,思念少年时的好朋友,他决心回到阔别了三年的故土。

公元1348年,朱元璋21岁,他结束了三年的流浪生涯,十二月底,返回皇觉寺,表面看来,他和走出皇觉寺时一样,一顶破箬帽,一个木鱼儿,一个瓦钵。实质上,他已不是当年的小沙弥了。他要以皇觉寺为栖身之地,立志勤学,刻苦读书,练习武功,结交天下豪杰,准备干一番大事业了。

朱元璋回到皇觉寺后,他不像其他和尚那样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在劳作之外,他还抓紧时间读书识字,同时也留意时局的变化。生活虽然依旧艰苦,可他心里很踏实。

这时,外面的世界变得越来越不平静了。元朝各级统治者无不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以供自己吃喝玩乐,至于民生疾苦,百姓的死活,根本就不放在心上。老百姓要维持最低的生活标准都不可能,又不甘心活活饿死,万般无奈,只有铤而走险,所以小规模的起义此起彼伏、风起云涌,浙江台州,温州一带的起义民众,在旗子上写道:“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充分揭示了造反的原因,喊出了广大人民的心声。

白莲教的首领们,也抓住时机,加紧组织反元力量,为了鼓动百姓,他们编了一些民谣,让儿童传唱。如河北有童谣说:“塔儿黑,北人作主南是客,塔儿红,朱衣人作主人公。”河南童谣云:“天雨线,民起怨,中原地,事必变。”淮楚地区也有童谣:“富汉莫起楼,穷汉莫起屋,但看羊儿年,便是吴家园。”这些童谣深受广大贫苦农民的欢迎,广为传通。大家都感到,天下即将大乱,元朝的统治就要灭亡了。

朱元璋观注着时局,他从小深受压迫,对统治者深恶痛绝,这时,他觉得天下必将起义,但他却不动声色,依然我行我素,白天清斋几碗,晚间黑酣一觉,倒也不紧不缓,自由自在,不过心里时时观注着外界的变化,等待着时机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