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元璋人生布局的九九加一突破
10664500000027

第27章 北伐中原,遏止福建乘势攻夺两广

陈友定,字安国,福建福清人。他出身贫苦,幼年父母双亡,为人佣工,红巾军进入福建,他因参加抗击红巾军升为县尹,1362年(至正二十二年),陈友定攻战了汀州,被升为福建行省参政,八月,官至福建行省平章政事,镇守闽中八郡。方国珍招降后,朱元璋开始兵分三路挺进福建。1367年(吴元年)十月,他令胡廷瑞为征南将军,何文辉为副将军,率领南昌、宁国、无为等诸路步骑兵由江西进入福建。这一路军于十一月份渡越杉关,先后攻克了光泽、邵武和建阳。同年十二月,朱元璋出奇兵又命汤和、廖永忠、吴祯等率舟师从明州由海路攻取福州,此为第二路。再命李文忠率第三路军由浦城攻取建宁。三路大军分道进取。李文忠率兵三万从浙江南下,打败友定部将胡璃,进驻浦城,汤和率军从福州南门攻人城中,占领了福州,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胡廷瑞率军攻占了建宁;汤和也率军直抵延平城下;廖永忠也率兵渡水到达延平西门。延平被围,陈友定部将刘守仁归降汤和。汤和乘机猛攻陈友定,城破,友定被押往应天,父子同时被杀。至此,福建全境平定。平闽战役结束后,接下来就是两广。攻取两广的战役部署,也是分三路。第一路出发比较早。早在1367年(吴元年)十月,朱元璋就命令杨憬、周德兴等率领武昌、荆州等各路军民由湖南进取广西。第二年正月抵达广西永州(今湖南零陵),经过数月浴血奋战,才攻克此城,随后又克全州今广西全县)。不久,杨憬又围困靖江(今广西桂林)。1368年二月,朱元璋又任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朱亮祖为副将军,率第二路军自福州从海道进攻广东,同时第三路军马由胡通、陆仲亭率领,从韶关出发直捣德庆,三路大军的第二路为主力,互相配合,互为犄角。朱元璋特别指示廖永忠:可先遣人招降广东领袖何真。又指出广东要地是广州,攻打广东主要是先拿下广州,然后再与杨憬合兵攻广西。廖永忠按指示行事,何真归降,被朱元璋授予江西行省参知政事;1368年四月,陆仲亨领兵连克英德、清远、连州、肇庆、德庆等郡县,随后廖永忠率部,沿西江入广西。派朱亮祖率军北上与杨憬合兵,进围靖江(广西桂林)。杨憬率部屯兵北关,张彬屯兵西关,朱亮祖屯兵东门象鼻山下。时持时战,交战两个月,最后,杨壕以张宋为内应,攻人城中,元守将也儿吉尼被擒,攻克靖江。不入,南宁、柳州也相继归降,至七月广西平定。

浙东、福建、两广克平后,朱元璋北伐已无后顾之忧。而且江南富饶,为北上灭元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北伐出师之前,朱元璋对北伐的作战计划和战略部署进行了认真反复的研究,1367年(吴元年)十月十七日,朱元璋召集诸将,商讨北伐战略战术。常遇春等人纷纷出谋划策,但都不完善,最后,朱元璋提出了一个先解决外围,砍掉羽翼,然后再攻腹心的作战方案:“先取山东,撤掉)大都的屏障;再回师河南,翦断他们的羽翼,力拔潼关据守,占领他们的门户。这样东、西、南三面军事要塞全掌握在我军手中,之后再攻取大都,那时元朝已是势孤援绝,则不战而下了。大都拿下,擂鼓西进,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这个战术稳扎稳打,步步推进,集中兵力,分割歼敌,扫清外围,再捣腹心。得到了诸将的赞许。同年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二十五万,由淮入河,北伐中原,出发前,朱元璋特别告诫徐达:“我把北伐重任交给你,队伍出发以后,一定要部队严整,上下同心,进退审慎,灵活机动,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又说:“作为统率三军的大将,一定要立威势,立威信则将士听命,势重则敌不敢犯。”又叮嘱他:大敌当前,以遇春作先锋,和参将冯胜分左右翼将精锐进击。右丞薛显、参将傅友德勇冠诸军,各领一军,使其独当一面,你大将军专主中军,责任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策励诸将,不可亲自出动。然后向将士申明纪律,所经之地,不许杀人,抢财物,不许毁坏房屋,破坏农具;不许杀耕牛,掠人子女。为了号召、动员,组织人民支持北伐,北伐前,朱元璋发布讨元檄文,檄文这样写道:

……自是以后,元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

至于弟收兄妻,子承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及其后嗣沉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专权,宪台报怨,有司毒虐,于是人心离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予恭天承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群虏,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虑民人未知,反为我仇,挈家北走,陷溺尤深。故先谕告:兵至,民人勿避。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

……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

檄文谴责元朝上层统治阶级破坏封建伦理纲常,渎乱君臣父子、夫妇、长幼之伦的罪过。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民族斗争口号,宣布北伐的目的,就是要“拯生民于涂炭”。这对于深受元朝统治的广大贫苦百姓,有极大的感召力,对北伐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北伐军先攻山东。早在平江战役结束后,朱元璋就派张兴率一千精锐赴淮安待命,准备以后会同大军进攻胶州、登州(今山东蓬莱)等地,攻取山东,有两条进军路线可供选择。徐达决定由江淮北经沂州(今山东临沂)直取益都。十月二十四日,徐达、常遇春抵达淮安与张兴会师,收降沂州,周围峰州、日照等县也不战而降,徐达准备直达益都,朱元璋派人告诫徐达:取益都,应先守住黄河要道,隔断其援兵。于是徐达令韩政守黄河要道,又令张头祖率兵取东平、济宁,自己亲率大军一举攻克益都。又连克寿光、临淄、昌乐等州县,十二月,收复济南、莱阳等州县,不久,东平、济宁也被收复。1368年(洪武元年)二月,常遇春又攻克东昌(今山东聊城)等州县。三月,北伐军平定山东全境,降卒三万二千余人,马一万六千余匹。第二步由山东攻取河南,1368年(洪武元年)三月,徐达自郓城率舟师渡黄沙;直奔汴梁东北的陈桥。汴梁不战而降,四月初,徐进塔儿湾(今河南偃师附近),与元将脱因帖木儿五万兵交战,元军惨败,接着徐达又未动干戈率军就进入河南府(今河南洛阳)。朱元璋又另派冯胜率兵西取陕州,随后直逼潼关。元守将弃潼关而逃,至此,河南全境尽归朱元璋所有。

就在北伐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中原时,元朝上层集团正在内讧、打内战,当北伐军攻下潼关,准备取大都之时,元顺帝才慌了手脚,但一切都似乎太晚了。1368年(洪武元年)五月下旬,徐达提出直取大都的作战方案,并向诸将提示两点:一是北方地势平旷,利于骑战,要选备精锐骑兵;二是粮饷供应筹措可从山东解决。七月,徐达率军渡河北上,在临清汇集各路兵马。令傅左德率骑兵开辟陆路,又令顾时疏通河道,七月十五日,徐达自临清率水陆大军同时并进,很快达德州,又会同常遇春等几路兵马,直取长芦(今河北沧州),二十二日攻克大沽(天津狮子林桥西)并占领出海口,又乘胜抵达通州附近。二十七日夜攻克通州。元顺帝非常地惊恐,连夜召集太子、后妃,收拾细软出德胜门逃往上都,八月二日,徐达率北伐军浩浩荡荡开进大都。斩监国淮王帖木儿不花,中书左丞相庆童等人还下令封闭了元朝府库、图书户籍和宫殿,元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