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元璋人生布局的九九加一突破
10664500000015

第15章 大智大勇,善于大破敌人阵脚

1354年(至正十四年)十一月,元朝丞相脱脱统兵百万大败张士诚于高邮(今江苏高邮),又分兵围六合(今江苏六合)。当时六合在赵均用、孙德崖队伍手中,危在旦夕,守将向郭子兴求救,六合在滁州东面,是滁州的屏障,六合一失,滁州顿危,但郭子兴与赵均用、孙德崖有嫌,拒不发兵。朱元璋认为,六合与滁州唇齿相依,不能不救。他说,六合被围,不救必毙;六合要是失陷,滁州马上不保,不能因小失大。郭子兴终于被朱元璋说服,决定发兵。郭子兴决定发兵滁州,但诸将非常害怕元军百万之势,都借口求神不吉,推辞不去。关键时刻,又是朱元璋率兵救援,表现了他超人的胆量和气魄。朱元璋领兵来到六合,与耿再成将军合守瓦梁垒,元兵人多,每次进攻,都排山倒海,六合城的防御工事几乎全部被毁,朱元璋率军拼死抵抗,激战数日,元军仍然攻势凶猛,元璋觉得这样死守,就算全部拼死了恐怕也守不住,想要取胜,必须用计,才能够出奇制胜。朱元璋把队伍全部撤入堡垒,并收拾好粮草,然后让全城妇女站在城门前大喊大叫,骂声此起彼伏,连续不断,攻城的元军都愣了,不知道出了什么事,站在原地呆呆地望着却又不敢前进。这个时候,全城人马乘此机会列队而出。妇女和牲畜在前,青壮年在后,浩浩荡荡往西走,等到快要撤到滁州城的时候,元兵才知道上了当,急忙策马加鞭去追,却没料到又中了朱元璋的埋伏,这时,滁州城里战鼓齐鸣,响声震天,全部兵马倾城而出,元军大败。元璋获马匹无数,这时候朱元璋的头脑非常冷静,他没有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他认为,元朝军队兵多将广,很快会再来攻城,必须设计使元军退兵,不敢再来进攻。于是,他派地方上的父老乡亲抬着酒赶着牛去犒劳元兵,并将缴获的马匹送还给元将,并且口口声声称城中全是良民百姓,因兵荒马乱,结寨自保,其目的是防盗,并不是有意和元军作对,元将信以为真,下令引兵到别的地方去了。滁州得以保住,六合解围。在六合保卫战中,朱元璋开始是勇救六合,后来又设计制止并使元军退去,初步显示出他出奇制胜、善用心计和远见卓识的军事才能。表现了他那大智大勇的英雄气概,他那临危不惧,顾全大局的做法,赢得了全体官兵的赞许和敬佩。元军退去之后,郭子兴非常兴奋,脑子一热,非要在滁州称王不可。朱元璋极力反对,他劝郭子兴,认为滁州是座山城,既不通船只、商贾,又无险可守,不是长久立足的地方。在此称王只能树大招风,招致元军再次来攻城,这绝对不是明智之举。郭子兴听了以后,沉思良久,最终,称王的事被暂时搁浅。

从1352年(至正十二年)七月,彭玉莹在杭州战败被俘牺牲,红巾军的反元斗争开始步入低潮。同年十一月,另一重要战将项普略在徽州被捕就义;南方红巾军节节失利。到1353年(至正十三年)底,徐寿辉兵败,被迫率部退入黄梅山一带。王权的北琐红巾军和孟海马的南琐红巾军也于1353年、1354年(至正十四年)相继被打垮,使北方红巾军的两翼失去屏障,风云突变,形势严峻,刘福通率领的红巾军主力被迫采取守势。

再回过头来说朱元璋,滁州虽然暂时保住了,但在不远处脱脱率领百万元军猛攻高邮,对朱元璋形成了极大的威胁。张士诚拼死坚守高邮,外城仍然被元军攻破,眼看就坚持不住了。就在这个时候,奇迹出现了。元朝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激化,所以在关键的时候,脱脱的兵权被解脱,高邮城外的元军失去主帅乱成一片。张士诚看准机会,抓住时机率领大军全力出击,大获全胜。高邮一战,可以说是元朝自己打败了自己。从此,元军土气低落,一蹶不振。高邮之战是农民起义军新的起点。刘福通率领的北方红军也开始大举反攻,并于1355年(至正十五年)二月,拥立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小明王,建立了农民政权,国号宋,年号龙凤,都城就建在毫州(今安徽毫县)。随着斗争形势的好转,滁州也转危为安。朱元璋想主动出击,滁州严重缺粮,而城中顿聚着大军有四万之多,如果长期如此下去。时间一长,军心肯定会变得涣散,他建议向南进取和州(今安徽和县)让兵士到那里去,以此来解决缺粮的问题。同时,他又向郭子兴建议说:和州不能力胜,只能智取。朱元璋讲,从前攻民寨时,曾得庐州兵三千,今选三千勇土,椎结左衽,穿着青衣,扮作北军模样,用四头骆驼载着货物,声言是庐州兵护送北使人和州犒赏将士,再以红巾军万人潜随其后,等青衣兵骗开城门,举火为号,红巾军可乘其不备攻入城中。郭子兴认为朱元璋的建议是出自实际,目前,进攻和州的问题也能得以顺利解决,因此,他采纳了朱元璋的计策,派妻弟张天佑带着青衣兵袭取和州,又命朱元璋领兵前去支援,结果一举拿下和州城,郭子兴获得捷报后,提升朱元璋为统帅和和州兵马总兵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