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的手段全集
10659400000090

第90章 先提出较高的要求

在直接提出自己的目标比较难以为大家接受的情况下,先提出比自己目标还要大的要求,接着退让一步,提出较小较少但却离目标接近的要求,让对方进入你为他拟定的范围里,等到对方想撤出时,又会觉得选其中具有相对优势的一个也是不错的选择,这样一来就能够获得皆大欢喜的局面。如果对方只是拒绝而不做任何选择,一点表现都没有,在情面上也过意不去。

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段话告诉我们,在直接提出自己的目标比较难以为大家接受的情况下,先提出比自己目标还要大的要求,接着退让一步,提出较小较少但却离目标接近的要求,就能够获得皆大欢喜的局面,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下面的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拆屋效应”的益处。

有一年在贵阳举办的中国国际名酒节上,外省某经贸公司与贵州一酒厂的谈判,酒厂即成功地运用了此法。经贸公司欲订购白酒10吨,但贵州的酒厂如林,名酒如云,各家竞争激烈。究竟订哪家的,公司委实举棋难定。

在洽谈过程中,对这么一宗大生意,厂家掩藏起内心的兴奋,平静而又抱歉地说:“对不起,我们今年的货早已订完了,已开始订明年的。如果你们需要,我们设法给你们安排明年早一些的。”

公司当然大感意外:“是吗?前天你们还在大拉客户哪!”

厂家随即摆出一副赤诚:“商场如战场嘛,你们是聪明人,会不懂?那是我们的一种策略。众所周知,我们的酒是根本用不着拉客户的。更何况过了一天,情况还会不变?这不,今天一清早,广东一家公司才将今年的最后一批10吨全部订完。你们可以去问问他们嘛!”

此番表述果真有效,经贸公司有些急了:“您看,听说你们的酒好,我们才慕名而来。我们来一趟也不容易,能不能通融一下,先挪给我们一些?”

厂家进一步示意,故作难状。经贸公司更加着急,好话说了一大堆。厂家这才以关怀、同情的口吻说道:“既然你们要与我们长期合作,考虑到我们的长远利益,我们可以给其他客户做做工作,每家匀出一点,给你们凑足10吨。”

如此一说,公司大喜,厂家更窃喜了。

这个故事里厂家就是深谙“拆屋效应”中步步为营的精髓。这一效应在生活中屡见不鲜。一家公司要想赶走被视为眼中钉的职员,在直接让他辞职有些困难的情况下,不妨先对与这些人无关的部门进行大规模的人事变动或裁员,使其他职员习惯于这种冲击。然后在第三或第四次的人事变动和裁员时再把矛头指向原定目标。很多人受到第一次冲击后,对后来的冲击便不再如当初那么敏感了。

如在谈判时,从一开始就提出令人难以拒绝的优厚条件,等谈判基本结束后再指出一些不好的细节,此时对方便不容易拒绝,这种做法基本上也是以“拆屋效应”为基础的。对方被一开始的优厚条件所诱惑,对后来才知道的不利的部分也就会较轻易地接受。一般来说,人们在两种以上的事物出现的时候,潜意识里总是最先接受与自身期望最接近的那个,而最先排斥厌恶感最大的一方,继而容易接受相对较次的一方。

同样,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常会有与人合作,求人办事的时候。当估计这种事情有一定的难度之后,不妨试试“拆屋效应”。比如你想让你的同事帮你处理一个文件,你可以事先告诉他其实你有更多的文件还没有完成,本来想让多做几个的,可是考虑到他也不大空闲,还是决定让他做一个。这样一来他觉得你是在为他着想而不会拒绝你的要求的。同样,在自己想做一番事业需要向他人借钱的时候,也可以说原本想向他借五万元的,但想到他这段时间需要买些大的物件,先借三万元吧,其余的自己再另外想办法。这样,让对方进入你为他拟定的范围里,等到对方想撤出时,又会觉得选其中具有相对优势的一个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对方只是拒绝而不做任何选择,一点表现都没有,在情面上也过意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