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的手段全集
10659400000082

第82章 把球巧妙地踢转出去

踢球的技巧,乍看之下有些取巧,其实这也是一种比较实在的做事方法,也符合儒家处世之道。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以此推之,能之为能之,不能为不能,是能也。知道就知道,不知就不知,能做就做,不能就不做,这才是真正的有见识有能力。如是,很多诸如此类的情况,在我们没有能力去控制这些意外的负担的时候,我们应当能够比较坦然地运用“踢球”的技术,以使我们的事业变得更加顺利,而不是相反,充满许多障碍和阻力。

相信我们都看过二十二个男人的游戏——“踢球”。其实剔除技术成分换一个角度来看,他们都在进行着一项活动,那就是把脚下的那个圆形的东西从自己的脚底传到他人的脚底,然后通过自己的脚或是借助他人的脚力将它踢到他人家的门口,以最终取得胜利为目标。

“踢球”经典同武道的太极拳有些类似,就是在推挪盘缠之间,巧妙地把内损推到对手的身上,让对方不知不觉中接过你的包袱,这个时候你再乘对方云里雾里的时候收手,紧接着再进攻,就可以做到战无不胜了。

在生活中,在事业中,当我们遇到无理的要求、指责、刁难或者挑衅时,可别忘了以其人之首,还治其人之身,把球直接踢回对方;而如果自己出面不便时,或力量对比悬殊而难以将问题挡回时,还要想到,将难解的问题转给他人,或者干脆将问题“踢破”。如此,事情便可轻松化解了。

一些大人物、成功人士,对于这一点的运用都是娴熟于心的。

一次,林肯总统正在演讲,一位先生递给他一张纸条。林肯一看,只有两个字:“傻瓜”。看了之后,林肯镇静地说:“本总统收到过许多匿名信,全部只有正文,不见署名。而今天正好相反,刚才那位先生只署上了自己的名字,却忘了写正文。”

一个轻松的幽默讥俏,便将“傻瓜”之“球”巧妙地踢回给台下递纸条的人身上去了。

林肯还有一个更为世人称道的踢球故事。有位外交官偶然地看见林肯在擦自己的靴子,就问:“呵,总统先生,你经常擦自己的靴子吗?”这问话中显然带有讽刺的口吻,作为外交官用这种口吻,就更会使听话的人难堪。林肯不动声色地回答道:“是啊,你经常擦谁的靴子呢?”

林肯巧妙地绕开对方所提出的一个判断性问题,进而找出破绽,给对方踢回了一个特指性的反诘。难堪随之转到了那位外交官身上。我们再看一个关于奥运健儿在赛场上巧用“踢球”方法战胜对手的事例。

在正式比赛前,朱启南在训练场上随便打就能打10环,弄得教练又高兴又有点担心。一是怕状态出来太早,影响正式比赛的发挥;二是怕引起对手和媒体的注意,从暗处走到明处。到后来没办法,教练就逼着他打9环,好让一同训练的其他对手不重视他。这一招果然奏效,不管是媒体还是对手,确实没有人特别看好朱启南。结果,在雅典奥运会比赛中轻松上阵,朱启南此前最好成绩是预赛598环,这次打了599环,决赛打了103.7环,比对手高出不少。

保存实力这种转嫁压力法,让对手的自信预先膨胀,头脑过热,而自己就能藏在暗处,先发制人。在奥运会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罗雪娟以第7名的身份进入决赛,很多人认为她没戏了,但她最终挺了过去。不过,浙江省游泳队领队邵金杰根本不相信她的半决赛成绩,认为这只是个战术安排。2003年世锦赛遭遇琼斯,她采用的就是打乱节奏的方式,最后胜出。

这是将压力的“包袱”踢转给对方。在竞争环境中,对立双方所感受到的压力有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当一方能够镇定自若,保持风度,展露微笑;你的沉静将给对手最大的威胁。当你能够巧妙地给自己减压的同时,对方不免倍感压力。压力转移,紧张的情绪便也随之转移。

同样,在你做事的时候,很容易碰见从外力丢过来的“包袱”,你如果不做好将其推掉的准备,很可能就得自己独力承担,被迫扛下这份不必扛的责任。比如上级下发给你们这个小团队一个任务,可是由于技术原因或者是他人的人为原因,而导致领导的批评,可是这时候,这个错误并不是你犯下的,你该怎么办?

也许,默默地承受不属于自己的错误,是我们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推崇中庸之道的大环境里所提倡的,但是你低头接下这个“包袱”的时候,他人已经溜之大吉,就剩你在老板的面前俯首道歉。更可气的是老板并不一定知道是你担下了这样的重担,而真的认为这就是你犯下的错误,在以后的时间里老板会对你的印象很恶劣,会大大的影响你做事的效益,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你为什么要去做呢?

因此在做事过程里踢好球,打好这场“战役”,你可以选择另外一个有效的办法,那就是将这个“球”踢给他人,或者是“踢”出场外。而“踢”给什么样的人呢?这一点也很重要,听起来有些类似于推卸责任伎俩,但恰恰相反,这和后者有着很大的本质的区别。

职场“踢球”是将工作的责任分摊给各个有着联系的小组成员,或者是有着更大能力来解决这个问题的重量级人物。放到现实中,比如领导A吩咐你做这件事,可是你清楚你无法胜任这件事,你可以借机请教领导B,领导B告诉你怎么做以后,你可以主要按着你原来的方法结合领导B的方法进行下去,做得好,你可以的到领导A嘉奖,如果表现不好,那也情有可原,因为你事先已经把球“踢”给了领导B,这样一来由于他们地位在同一水平线上,也不好再多说什么,而你也可以安心的继续你的工作。

另外,踢好“球”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就是,千万不要将“球”踢给无辜的人,这样会害人害己,弄不好当那个无辜的人知道了你把责任往他身上推的时候,下一个被丢“包袱”的一定是非你莫属了。既然这样,那么,当我们万不得已接手不了,可又不能推给他人的时候,怎么办呢?

那就学一学球场上那一招吧,就是把“球”踢出场外——破球。

“破球”不好用,因为“破球”意味着把这件事情进行下去的可能性破坏掉,确实需要一定的条件,但是在适当的时候我们只有用这个办法来化解自己的危机。因为有时候我们做事情并不是自己情愿的,“破球”就是干脆不去做这件事情,告诉那个人,你做不好这件事。虽然,一般人不愿意把自己放在一个没有能力的人物角色上。可是仔细想想,这何尝不是一种巧妙的做法,因为大部分人都会把矛头指向那个做了事但把事情做坏的人身上,而不会去强调另外一个因为不会做这件事情而推掉的人。

踢球的技巧,乍看之下有些取巧,其实这也是一种比较实在的做事方法,也符合儒家处世之道。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以此推之,能之为能之,不能为不能,是能也。知道就知道,不知就不知,能做就做,不能就不做,这才是真正的有见识有能力。如是,很多诸如此类的情况,在我们没有能力去控制这些意外的负担的时候,我们应当能够比较坦然地运用“踢球”的技术,以使我们的事业变得更加顺利,而不是相反,充满许多障碍和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