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的作用,其实胜过千言万语。父母的行为将会成为刻在孩子心中的丰碑。
在一间不大的房子里,浓烟滚滚,四个男人围在一张桌子上,正在打麻将,他们时不时地冒出几句俏皮话,惹得围观的人哈哈大笑。在他们旁边不远处,有一个男孩在做作业。这时,一个中年男子手里手着麻将,嘴里叼着香烟,冲着男孩大声嚷道:“好好学习,专心做作业,别长没用的精神。”男孩抬起头,瞟了他一眼,没有好气地回敬道:“你看你那样,还管我呢,打你的麻将得了,有什么资格来教训我。”说完后径自走出了房间。
家长是青少年的启蒙老师,家庭是人生教育的主要的、关键的场所。家庭对青少年有刻骨铭心的影响,家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品质等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青少年在社会化成长过程中,最初的、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就是父母。因此,家长的优秀素质是一种教育力量,不仅能影响孩子良好品德和个性的形成,而且能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在有意无意地教育过程中,家长对品德培养的重视程序以及品德价值观,会直接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不道德的事;如果不想让孩子欺负人,自己就不要打骂孩子;如果希望孩子讲礼貌,你自己就必须讲文明礼貌;如果你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规则,你自己就不要跳越马路栏杆或者闯红灯。宽厚、善良的家长,孩子就可能会关心体贴他人,尖酸刻薄的家长,孩子就可能会挑剔敌视他人;言出必行的家长,孩子就可能会很守信用,出尔反尔的家长,孩子就可能会言而无信。
规则在孩子心中的位置,决定一个国家公民的素质。一个明智的父母,会让孩子从小就树立规则意识。
李明全家是在孩子六岁的时候移民加拿大的。他发现外国人教育孩子并不像国内人们认为的那样松懈,反而十分严格。外国人平时对孩子多是鼓励、肯定,尽量给他们自由行为的空间,可是如果孩子一旦违反了规则,惩罚必定是极其严厉的。比如,同样是带孩子去游乐场玩,大人一声“我们该回家了”,他们的孩子不管玩得多高兴,一定会很快收拾好跟着大人回家。而自己的孩子,叫了三四遍,却一点反应都没有。李明说:“你看吧,在商场里赖着不走要大人买东西的,多数是华人的孩子。”
“不许在房间里乱跑,好好吃饭!”
“我数3下,你必须坐到餐桌这儿来!”
4岁的天天边吃饭边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和妈妈捉迷藏。天天妈已经说过无数次了:吃饭的时候不能离开桌子。但无论天天妈是苦口婆心、循循善诱,还是声色俱厉,甚至在他的小屁股上来两巴掌,都收效甚微。
对于天天的无动于衷,天天妈变换各种方法,“软硬兼施”,可小家伙就是不买账。多次努力之后,天天妈只好无奈地听之任之,她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狠心”饿儿子一顿,并在下顿饭之前除了白开水不给他吃任何东西。因此,天天妈要培养天天“吃饭的规矩和餐桌礼仪”的计划以失败告终。
养育孩子的过程,无疑是操练家长耐性与毅力的过程。当孩子的行为超出了家长忍耐的极限,家长的感觉通常是“伤透脑筋”、“无法控制”、“我简直气疯了”,于是在一番暴风骤雨般的愤怒之后,很不情愿地放弃了对孩子的要求。
家长的“半途而废”往往给孩子做了一个极其不好的榜样。事实上,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比孩子更需要毅力。
另外,家长失信于孩子,害处相当大。
一是会让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的事也可以不办,于是从小就养成了“轻率”的坏习惯,长大以后就会因为“失信”而失去朋友和大家对他的信任。
二是家长会失去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家长的威信从哪里来?主要基础就是自己的言行。说话算数、说到做到的家长,会使孩子重视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从小向他们学习“有令必行”。
那么,家长怎样才能做到“说话算数”呢?
重要的是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就随便地答应孩子的任何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您一定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不是合理、能不能兑现。只要是合理的、能兑现的,您就认真地承诺,然后一定去兑现。假如这个要求不合理、不可能兑现,您一定不要答应,而要耐心地和孩子一起研究出可行的办法再答应。
父母教育孩子面临着诸多困惑,有人说,以前父母教育孩子,是天职本能,现在“子女教育问题”父母却要学习研究。许多家庭教育无力或失常,这种失败首先来自于教育的迷茫。
为人父母者必须勤奋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让自己的思想和知识结构跟得上时代,只有这样教育出来的青少年,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心理学小贴士
家长的优秀素质是一种教育力量,不仅能影响孩子良好品德和个性的形成,而且能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