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很不重视聆听孩子的心声,总以长者的眼光轻视小孩子,摆家长的威严,知道孩子有什么过失,不是板着面孔呵斥、讽刺、挖苦,就是生硬地向孩子灌输大道理,甚至使孩子身心受到压抑,使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代沟”愈来愈深,这样家长就很难把握孩子的心理。
优秀的家长总是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平等地和孩子说话。我觉得这样做,不但能使孩子在心理上获得一种信任和尊重感,而且也能够使孩子从小练就一种口头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聆听是表示关怀的一种方式,可以使亲子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并建立友谊。而学会聆听也是了解孩子的最佳途径,应该引起父母的重视。
这是一个在网络上流传的故事,一个触动了很多读者的故事,一个关于让孩子把话说完的故事:
一位母亲问她5岁的儿子:“如果妈妈和你出去玩,我们渴了,又没带水,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呢?”儿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
可想而知,那位母亲有多么的失望。她本想对孩子训斥一番,然后再教孩子怎样做,可就在话即将说出口那一刻,她忽然改变了主意。
母亲摸摸儿子的小脸,温柔地问:“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儿子眨眨眼睛,一脸的童真:“因为……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妈妈!”
我相信很多家长在看完这个故事后,会有感触,会有动容,会有检讨,会有悔意,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但是所有的感受都比不上一个小小的改变,改变自己常常不让孩子把话说完的习惯,也给自己一个聆听孩子心声的机会。
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孩子在餐桌上不宜多说话,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当孩子兴致勃勃地说着话,父母却斥责他要好好吃饭,此时的孩子有多扫兴啊。即使是大人,如果受到这样的对待,也会感到自己不受重视而备感失落。
9岁的女儿放学回家,在饭桌上和父母说起班上的一个男生是如何的恼人。对女儿的滔滔不绝,母亲始终面带微笑,耐心聆听女儿的牢骚。女儿说得很尽兴,父亲则越来越不耐烦了,后来终于忍无可忍地发火了。他大声命女儿闭嘴,责备她总是看别人的缺点,觉得这点小事没完没了说个不停,让人心烦。在父亲的责骂中,女儿的眼里泛起了泪花,委屈地看着父亲,闭上了小嘴。
这样类似的事情,可能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上例中的母亲与父亲表现出来的是两种不同的聆听态度:耐心聆听与粗暴干涉。很多时候,在孩子和我们说话时,父母往往过于看重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孩子的需求。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当话被父母打断时,他们感到的是父母的强势和不重视。慢慢地,孩子学会了把自己的秘密藏在心底,不愿意再与父母进行对话交流了。很多孩子吃穿不少,父母家人也尽可能地满足其物质需要,可是孩子仍然感觉不到家的温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在家里说话没有人聆听,或者家人根本不给孩子说话表达的机会。于是,在许许多多的家庭中出现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们彼此明明想表达的是爱,结果说出来的却全是伤害?
在家庭教育中,要尊重孩子,学会专注聆听孩子的心声,这是与孩子交流的基本要求。
一个离家出走的女孩的母亲深有感触地说:“我不该去打断她的话,不管她如何滔滔不绝。这样当她长成十几岁的大姑娘时,有事就会和我商量了。”
能耐心地听孩子讲话的父母越来越少,他们常常在孩子靠近时不得不应酬一下,或者只顾看着报纸或电视随声附和地聊上几句,很少看到父母面对面地耐心地听孩子说话的情景。
有些父母常常这样叹息说:“孩子有什么话也不跟我说,我说什么孩子也不入耳。”孩子也抱怨说:“父母什么事也不给我们讲明白。”“父母光说自己想说的话,可我想说的话,父母都不听。”
我们都渴望有人听自己说话,心理医生的诊所挤满了需要别人聆听的人。在大多数的情形下,人与人不能沟通,因为只有人说话而没有人聆听。一个挽回家庭关系成绩优良的调解人说:“我令一家人言归于好,真不费什么劲。我只是让每个人有发言的机会,别的人都在听——但不准插嘴。往往这是全家人多年来初次细心聆听彼此说话。”
为人父母,不仅应该给孩子表达的权利,而且要透过孩子的话,来观察他的内心。学会聆听不仅仅是听孩子讲话,而是彼此交心,孩子和大人共创一个共享快乐的世界。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要聆听孩子的话,还要注意孩子说话的语气和表情,对于孩子的感受或意见不要作出轻率的结论,从中你会更深刻地了解你的孩子。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渐渐看清楚孩子的世界,才会从中发现乐趣而不是苦恼。
许多家长与孩子打交道感到苦恼是因为还没有与孩子真正交心的缘故。如果能够与孩子交心谈心,大人和孩子就处在没有“墙壁”、“互相理解”的安全感之中;如果孩子从幼小时期就有这种体验的话,那就决不会出现家长与孩子断绝关系的现象了。
真诚地希望每一个家长,能从心底重视孩子说的每句话,能与自己的孩子用心交谈,能倾诉彼此的真实感受。心中有爱,口里说爱。给孩子一个把话说完的机会,更给自己一个聆听孩子心声的机会。
心理学小贴士
只有专注地聆听孩子的心声,才会了解孩子真实的细微的想法,从而有的放矢地选择更适当的教育方式。也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与家长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