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人一生要知道的心理学全集
10659100000106

第106章 乐观的人更易成功

《EQ》一书的作者丹尼尔·高曼指出,从情绪管理的角度分析,乐观的情绪使人不至于产生无力感、冷漠,做事较有自信,能禁得起打击、挫折。乐观者即使求职失败,也会积极地制订下一步求职计划,他们不认为失败是永远的。反之,悲观的人一旦求职失败,就觉得一切都没希望了。刚踏上社会的人在求职的过程中,难免有挫折,甚至会有沮丧、失败的感觉。

面对同一种现象,不同的心态,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悲观者永远只能看到失望,而乐观者则能看到希望。

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

有一位爸爸欲对一对孪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于悲观。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孩子,又把乐观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第二天清晨,爸爸看到悲观的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而在哭呢?”“玩了就会坏的。”孩子哭着说。

爸爸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却发现那乐观的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着什么。“爸爸,快来呀!”那孩子高兴地向他宣称,“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

一个人如果一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那么他一定会得到幸福。也就是说,心态决定成功。乐观者在每次危难中都看到了机会,而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了危难。要成功,就要让自己保持这种乐观的心态。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也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只要拥有乐观的心态,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该属于你的成功,一定会属于你。前提是,你必须拥有乐观的心态。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从小就因为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但是,他一直保持着乐观,他不因自己的缺陷而自卑,始终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终于,他到达了成功的巅峰,成为了美国总统。

沙海连天的沙漠中,两个人在艰难的跋涉中,见到剩下的半瓶水,悲观者说,唉,只剩半瓶水了,而乐观者则说,啊,还有半瓶水呢,最后,悲观者永远留在了沙漠,而乐观者却走出了沙漠。

心理专家认为,在人的漫长一生中,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败就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因为第一次失败的经历,都是一次绝好的超越自我的机会,而消极面对只会损耗你的活力与成长力。

所有的理由都让我们选择要做一个积极乐观的人而不是消极的人,不谈别的,至少前者能让你的生活充满更多的快乐。积极乐观的人在工作中好相处而消极的人则不行。而且,聪明的积极乐观人士能在工作中获得利益最大化。如果你也想,就让自己也积极乐观起来吧。

心理学小贴士

与成功和积极乐观的人交朋友,从他们身上汲取积极正面的气力,并与他们分享成功的经验。一旦乐观成为习惯,成功也就离你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