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揭秘万物由来之谜
10658900000008

第8章 音乐舞蹈

交响曲的由来

交响曲,也称交响乐,其涵义源自于希腊文“一起响”。据载,中世纪时,这词也曾表示是两个以上音的和谐结合;16至18世纪上半叶,又演变成将一切多声部的声乐曲都泛指为交响曲。18世纪中叶,意大利歌剧演出极其兴旺,剧中的序曲(特别是其快——慢——快的结构)为促进交响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8世纪中、后期,交响曲逐渐脱离歌剧而变为自成一格的器乐演奏形式。在当时的意大利涌现了不少有三个乐章的交响曲:快板、慢板和小步舞曲。出生于奥地利的作曲家海顿被音乐史家们誉为“交响乐之父”。他一生致力于这类体裁的创作,曾写下了120余部交响曲,并逐步把四个乐章的交响曲作为规范形式固定下来。

贝多芬是交响乐王国里的“泰斗”,而在一般人心目中,他的名字更几乎成了交响音乐的化身。他的九部交响曲写成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倾注了时代的先进思想和战斗热情,含量广阔,感情奔放,结构宏大,具有深刻的哲理性,直至今日仍被人誉为“犹如是九座大山矗立于天地之间”。

此时,四乐章交响曲的格式已基本稳定和成熟,通常是: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快板,舞曲或谐谑曲;第四乐章——快板,回旋曲式。

军乐的由来

现代概念的军乐,产生于欧洲。公元14世纪,新崛起的奥斯曼帝国乌尔汗王,最早在他的军队里建立了军乐队。随着他的军队扩张到欧洲,军乐也就流传到了欧洲诸国。

18世纪,波、德、奥、俄等国相继建立了军乐队。后来,乐器经过改革,军乐队规模扩大,军乐的表现力也日趋丰富了。

清朝末期,我国引进欧洲的军乐。在“兴洋务,建新军”时,袁世凯在天音乐舞蹈交响曲的由来交响曲,也称交响乐,其涵义源自于希腊文“一起响”。据载,中世纪时,这词也曾表示是两个以上音的和谐结合;16至18世纪上半叶,又演变成将一切多声部的声乐曲都泛指为交响曲。18世纪中叶,意大利歌剧演出极其兴旺,剧中的序曲(特别是其快——慢——快的结构)为促进交响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8世纪中、后期,交响曲逐渐脱离歌剧而变为自成一格的器乐演奏形式。在当时的意大利涌现了不少有三个乐章的交响曲:快板、慢板和小步舞曲。出生于奥地利的作曲家海顿被音乐史家们誉为“交响乐之父”。他一生致力于这类体裁的创作,曾写下了120余部交响曲,并逐步把四个乐章的交响曲作为规范形式固定下来。

贝多芬是交响乐王国里的“泰斗”,而在一般人心目中,他的名字更几乎成了交响音乐的化身。他的九部交响曲写成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倾注了时代的先进思想和战斗热情,含量广阔,感情奔放,结构宏大,具有深刻的哲理性,直至今日仍被人誉为“犹如是九座大山矗立于天地之间”。

此时,四乐章交响曲的格式已基本稳定和成熟,通常是: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快板,舞曲或谐谑曲;第四乐章——快板,回旋曲式。

军乐的由来

现代概念的军乐,产生于欧洲。公元14世纪,新崛起的奥斯曼帝国乌尔汗王,最早在他的军队里建立了军乐队。随着他的军队扩张到欧洲,军乐也就流传到了欧洲诸国。

18世纪,波、德、奥、俄等国相继建立了军乐队。后来,乐器经过改革,军乐队规模扩大,军乐的表现力也日趋丰富了。

清朝末期,我国引进欧洲的军乐。在“兴洋务,建新军”时,袁世凯在天津小站操办“新军”,在军中建立了军乐队。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用缴获的乐器,建立了军乐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在礼炮声中国歌高奏,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在这举世瞩目的庄严时刻,军乐队以崭新的阵容为世人注目。1952年7月10日,毛泽东主席指示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

拉丁舞的由来

拉丁舞起源于南美,最早由非洲传至拉丁美洲,由古巴演变提炼而来的。

它的风格欢快幽默,节奏动感强。最初,拉丁音乐和舞蹈是人们庆祝胜利或丰收的一种表达方式,后来渐渐发展为年轻人相互表达爱慕之情的一种方法。在发展过程中,拉丁舞曾因为动作过于热情、表达情感过于直率又没有任何约束而受到排斥,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拉丁舞的发展,令人无法抗拒的魅力终使拉丁舞风靡世界。

19世纪20年代后,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对原“舞种”、“舞步”、“舞姿”等进行规范整理,制定比赛方法,形成了国际标准交谊舞,并于1947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第一届世界标准交谊舞锦标赛,现已发展成艺术性高、技巧性强的竞技性项目。

街舞的由来

街舞是一种民间舞蹈,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是美国黑人“嘻哈文化”(Hip-Hop)的组成部分。由于这种舞蹈出现在街头、不拘于场地器械,所以称为街舞,并且具有极强的参与性、表演性和竞赛性。

在我国,街舞作为一种健身方式是由北京体育大学的孟宪军于1995年引入的。为了达到健身的效果,孟宪军有取舍地改编了原始的街舞,取潇洒舍颓废,去掉了街舞表演中的难度较大、比较危险的地面动作,不求发泄情绪,只求拥有健康。

芭蕾舞的由来

芭蕾,被称作“跳跃和旋转的艺术”。芭蕾一词本是法语ballet的英译,而它的词源则是意大利语的balletto,意为跳或跳舞。

芭蕾最初是欧洲的一种群众自娱或广场表演的舞蹈。它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严格的规范和解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上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舞。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芭蕾发源于意大利,17世纪在法国宫廷形成。法国宫廷芭蕾是在统一的主题下,把歌唱、舞蹈、音乐、朗诵和戏剧情节融为一体。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创办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学校,确立了芭蕾的五个基本脚位和12个手位,使芭蕾动作有了一套完整的动作和体系。这五个基本脚位一直沿用至今。

过去,男演员一直在芭蕾舞中占主要地位。18世纪中叶,经过服装改革,女演员摈弃了妨碍旋转和跳跃的拖地长裙,揭开了“女主男辅”的芭蕾新史。

芭蕾在18世纪传入俄国后,于1877年在莫斯科首次公演《天鹅湖》。

我国第一位演出芭蕾舞剧的是裕容龄。1902年她在法国的巴黎大歌剧院中,主演了《希腊舞》和《玫瑰与蝴蝶》。她回国后为慈禧太后作了演出,是在我国最早演出芭蕾舞的人。

爵士音乐的由来

爵士音乐强调演奏不必受曲谱的严格限制,最突出的特点是即席发挥。音乐因演奏者而异,演奏者的艺术风格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殖民者把欧洲的竖琴、黑管、铜管、钢琴等乐器和流行的音乐带到了美洲。美国内战结束后,军乐队解散,大量乐器廉价拍卖而流向民间。美国黑人用买来的乐器和自制的乐器,把他们听到的欧洲音乐,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在操练、宴会、宗教仪式、殡葬等场合演奏。这种黑人音乐节奏明显,狂喊刺耳,却不乏自然酣畅、讥讽幽默之感,深受美国黑人喜爱,渐渐地蔓延开来,涌向社会其他阶层。

最初往往是这样的情形,一支出殡的长队,乐队演奏着悠扬缓慢的哀歌,芭蕾舞的由来芭蕾,被称作“跳跃和旋转的艺术”。芭蕾一词本是法语ballet的英译,而它的词源则是意大利语的balletto,意为跳或跳舞。

芭蕾最初是欧洲的一种群众自娱或广场表演的舞蹈。它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严格的规范和解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上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舞。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芭蕾发源于意大利,17世纪在法国宫廷形成。法国宫廷芭蕾是在统一的主题下,把歌唱、舞蹈、音乐、朗诵和戏剧情节融为一体。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创办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学校,确立了芭蕾的五个基本脚位和12个手位,使芭蕾动作有了一套完整的动作和体系。这五个基本脚位一直沿用至今。

过去,男演员一直在芭蕾舞中占主要地位。18世纪中叶,经过服装改革,女演员摈弃了妨碍旋转和跳跃的拖地长裙,揭开了“女主男辅”的芭蕾新史。

芭蕾在18世纪传入俄国后,于1877年在莫斯科首次公演《天鹅湖》。

我国第一位演出芭蕾舞剧的是裕容龄。1902年她在法国的巴黎大歌剧院中,主演了《希腊舞》和《玫瑰与蝴蝶》。她回国后为慈禧太后作了演出,是在我国最早演出芭蕾舞的人。

爵士音乐的由来

爵士音乐强调演奏不必受曲谱的严格限制,最突出的特点是即席发挥。音乐因演奏者而异,演奏者的艺术风格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殖民者把欧洲的竖琴、黑管、铜管、钢琴等乐器和流行的音乐带到了美洲。美国内战结束后,军乐队解散,大量乐器廉价拍卖而流向民间。美国黑人用买来的乐器和自制的乐器,把他们听到的欧洲音乐,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在操练、宴会、宗教仪式、殡葬等场合演奏。这种黑人音乐节奏明显,狂喊刺耳,却不乏自然酣畅、讥讽幽默之感,深受美国黑人喜爱,渐渐地蔓延开来,涌向社会其他阶层。

最初往往是这样的情形,一支出殡的长队,乐队演奏着悠扬缓慢的哀歌,天穹低矮,大地苍茫,悲凉凄惨的气氛笼罩着人们的心头。乐队的节奏狂放,声音尖厉,送葬的人们合着节拍手舞足蹈,一去一回形成鲜明的对照。

新奥尔良,这个被墨西哥湾环抱的美国南部海港,当年贩运非洲黑奴的最大集散地,是爵士音乐的发祥地。

至于这一词的来源,据某些权威专家的考证,“爵士”是密西西比河流域家喻户晓的一位黑人江湖音乐家的名字,他的全名是爵士波。布朗。传说他常在黑人居住区的咖啡馆里演奏,听众总是喝彩叫好,他们叫嚷道:“再来一个!爵士波!再来一个!”还有一个假设认为,这个词是一位海报画家首先使用的。1910年左右,他为黑人音乐家波赛。爵姆斯及其乐队画了张海报,上面写着:“爵斯的乐队登台演出,节目精彩。”“爵姆斯擅长演奏热音乐”,特别精于“热布鲁斯”。大众亲昵地称他为“老爵斯”,称他演奏的曲子为“爵士音乐”。后来“爵斯”变成了“爵士”,“爵士音乐”这个名词便固定下来了。

交际舞的由来

交际舞是从民间的农民舞蹈发展而来的。随着社会生活发展,民间舞蹈分为两支。在以宫廷文化为中心的封建王朝时期,民间舞蹈的一支上升为宫廷舞蹈。在以都市文化为中心的资本主义时期,民间舞蹈的另一支,变成了交际舞,作为市民休闲娱乐活动。农民冬闲或节日舞蹈,大多以八人四对为形式,步法多为“走步”、“跑跳步”等。

霹雳舞的由来

霹雳舞起源于美国,它的创始人是美国东海岸黑人歌星詹姆斯·布劳德。

他于1949年在电视上唱新歌时,自己创作了一种稀奇古怪的动作,青年们竞相模仿,并在街头进行跳舞比赛。这种舞蹈传到西海岸洛杉矶后,又出现了模仿木偶机器人动作的舞蹈。近几年来,美国东西两岸两大派街头舞蹈结合起来,深受青年们的欢迎。因这种舞蹈大都在街头表演,故又称“街头舞蹈”。

这种舞蹈的英文名字为“Break Dance”,中文译为“布雷克舞”,也有人探戈是一种阿根廷双人舞蹈。起源于阿根廷,最初由非洲牧童所发现,后来受到佛兰明高和意大利舞蹈的影响,于19世纪时盛行于南美洲。伴奏音乐为2/4拍,但是顿挫感非常强烈的断奏式演奏,因此在实际演奏时,将每个四分音符化为两个八分音符,使每一小节有四个八分音符。目前探戈是国际标准舞大赛的正式项目之一。

探戈据说起源于情人之间的秘密舞蹈,所以男士原来跳舞时都佩带短刀,现在虽然不佩带短刀,但舞蹈者必须表情严肃,表现出东张西望、提防被人发现的表情。其他舞蹈跳舞时都要面带微笑,唯有跳探戈时不得微笑,表情要严肃,步伐要果断有力,表现出挺拔俊俏、倜傥洒脱、爽快利落、刚劲有力的风格。探戈舞的肢体语言非常丰富,但目前应用于体育舞蹈比赛中经规范了的探戈舞已经比阿根廷本地的探戈舞简单多了。

其实在探戈里的Milonga就是一种比较开心的探戈舞蹈类型,源自于非洲的热情Habanera舞曲以及欧洲的轻快Poca舞曲,因此男女舞者在配合这种活泼俏皮的 Milonga音乐时,通常会摆脱原本阿根廷探戈的深沉哀愁,而转为男女相互嬉闹玩耍的气氛。

后来,乡镇前卫的人们看了这种舞之后,将它引至酒吧,并作了两项改革。其一,以哈巴内拉节奏制造梦幻效果;其二,改变了它的舞步,不再是一般通俗的舞蹈。探戈的名字第一次在欧洲被听到是在 19世纪末,在 1900年之后,仅有稀少的阿根廷业余舞者在法国巴黎表演。在这些舞者当中具有最大潜能的是Mr。Monsieur Camille de Rhynal,后来他成为一位有名的舞者、作曲家、作家和无数的舞蹈比赛的主办人。

1907年他建议Mr。George Edwards将已经风靡阿根廷的探戈舞介绍到伦敦舞台。Mr。Edwards立即召集了 Ms。Gabrielle Ray(她是一位享誉盛名的音乐喜剧歌手和舞者)。Mr。M。de Rhynal在她的协助之下,提供经纪人舞蹈的构想,形象地译为“霹雳舞”。对于跳“布雷克舞”的人来说,霹雳舞是个专用名词,只有那些贴近地面,以头、肩、背、膝为重心,迅速旋转、翻滚的动作才叫“霹雳”。模仿木偶、机器人或月球漫步的舞步,是“布雷克舞”的另一种形式。

探戈舞的由来

探戈是一种阿根廷双人舞蹈。起源于阿根廷,最初由非洲牧童所发现,后来受到佛兰明高和意大利舞蹈的影响,于19世纪时盛行于南美洲。伴奏音乐为2/4拍,但是顿挫感非常强烈的断奏式演奏,因此在实际演奏时,将每个四分音符化为两个八分音符,使每一小节有四个八分音符。目前探戈是国际标准舞大赛的正式项目之一。

探戈据说起源于情人之间的秘密舞蹈,所以男士原来跳舞时都佩带短刀,现在虽然不佩带短刀,但舞蹈者必须表情严肃,表现出东张西望、提防被人发现的表情。其他舞蹈跳舞时都要面带微笑,唯有跳探戈时不得微笑,表情要严肃,步伐要果断有力,表现出挺拔俊俏、倜傥洒脱、爽快利落、刚劲有力的风格。探戈舞的肢体语言非常丰富,但目前应用于体育舞蹈比赛中经规范了的探戈舞已经比阿根廷本地的探戈舞简单多了。

其实在探戈里的Milonga就是一种比较开心的探戈舞蹈类型,源自于非洲的热情Habanera舞曲以及欧洲的轻快Poca舞曲,因此男女舞者在配合这种活泼俏皮的 Milonga音乐时,通常会摆脱原本阿根廷探戈的深沉哀愁,而转为男女相互嬉闹玩耍的气氛。

后来,乡镇前卫的人们看了这种舞之后,将它引至酒吧,并作了两项改革。其一,以哈巴内拉节奏制造梦幻效果;其二,改变了它的舞步,不再是一般通俗的舞蹈。探戈的名字第一次在欧洲被听到是在 19世纪末,在 1900年之后,仅有稀少的阿根廷业余舞者在法国巴黎表演。在这些舞者当中具有最大潜能的是Mr。Monsieur Camille de Rhynal,后来他成为一位有名的舞者、作曲家、作家和无数的舞蹈比赛的主办人。

1907年他建议Mr。George Edwards将已经风靡阿根廷的探戈舞介绍到伦敦舞台。Mr。Edwards立即召集了 Ms。Gabrielle Ray(她是一位享誉盛名的音乐喜剧歌手和舞者)。Mr。M。de Rhynal在她的协助之下,提供经纪人舞蹈的构想,然而,当一切就绪时,却发现无法呈现给伦敦观众。

同年,Mr。M。de Rhynal在位于耐斯的皇家乡村俱乐部,号召一些舞蹈热衷者包括俄罗斯的女大公爵Anastasia,经由精心研究、实验,使它适用于舞厅里跳的探戈,并在同年举办了一场冠军角逐赛。

新式的探戈舞很快被巴黎一些爱好舞蹈者接受,于1909年大肆盛行于巴黎。一家叫精益求精的报社举办了一场舞蹈比赛,比赛项目包含了探戈舞,由Mr。 M。de Rhynal 获胜,当时的舞伴是Ms。Mado Minty。

探戈舞于1911年被引进英国,但当年并不盛行,直到第二年的夏天之后,有人在法国的休闲度假城镇都威尔、黛纳多和其他俱乐部看到此种舞,才再度引入伦敦,造成狂热。

乐器乐理

鼓的由来

世界各地,几乎每个民族、部落都有本民族特色的鼓乐。铜鼓、木鼓、架子鼓、石鼓等凡是可以敲出声来的,都可以当做鼓。

远在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说话唱歌的同时,就开始用鼓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了。据说,我们的祖先发现枯树干和实心树干有完全不同的声音,并且发现中空物里有音量增大的共鸣作用,于是便用空心树干蒙以兽皮和蟒皮做成了木鼓,供娱乐时敲打。到了汉朝,不仅有大小、形状、质地、装饰不同的鼓,而且民间出现了舞鼓乐。

在古代,鼓不仅是乐器,而且还是军中必备之物。《曹刿论战》中就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名句。汉朝初年,守卫边疆的军队常用鼓、箫、笳等乐器合奏一种乐曲,以壮军威,叫做“鼓吹”;军中用以报时、警众或发号施令者,叫做“鼓角”;出战时擂鼓呐喊,大张声威,叫做“鼓噪”。

鼓还有特殊作用:有一种铜鼓,古代人把它作为一个地区或一个部落的政权与经济势力的象征,族长或酋长像保护身家性命那样保护这种铜鼓。此外,在寺庙中,“晨钟暮鼓”,鼓还可以作为报时的工具。

琵琶的由来

琵琶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奏,琶是右手向后弹奏。

东汉时期,刘熙在《释名乐器》一文中记载:“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后曰把。”由此可见,琵琶是以其演奏方法而得名的乐器。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琵琶经过千百年来逐渐发展完善,有着丰富的演奏技巧,成为既能独奏,又能伴奏和参加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琵琶的中低音区音色淳厚结实,高音区音色清晰明亮,因此在演奏中既能表现欢快抒情的曲调,又可表现雄浑悲壮的旋律。

双簧管的由来

双簧管原是户外举行仪式用的一种乐器名称。17世纪,法国宫廷音乐家J。

奥特泰尔和M。菲利多尔发明了正规的双簧管,即管弦乐队乐器。17世纪末,双簧管已成为管弦乐队和军乐队的主要乐器。

最初,双簧管只有两个键,19世纪60年代,C。特里埃贝尔和其子弗雷德里克制造了一种乐器,与20世纪法国的双簧管相似。1906年,F。洛雷和G。吉莱制造的指孔用穿孔板遮盖的双簧管,现在在美国和法国广泛采用。在德国和奥地利,多键的双簧管出现得比较早,其管体和簧片的改进使音量增加。19世纪末,由于R。施特劳斯的努力,双簧管才重新受到重视。

筝的由来

筝,战国时流行于秦地,故又称“秦筝”,但同时其他地区也有使用。历代所用的筝有十二弦、十三弦等多种。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唐宋时筝已经发展定型为十三弦了。传说东晋时桓伊,曾抚筝而歌,讽谏孝武帝不应猜疑有功之臣——宰相谢安。从中可知,在古时,筝已经具有很强琵琶的由来琵琶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奏,琶是右手向后弹奏。

东汉时期,刘熙在《释名乐器》一文中记载:“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后曰把。”由此可见,琵琶是以其演奏方法而得名的乐器。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琵琶经过千百年来逐渐发展完善,有着丰富的演奏技巧,成为既能独奏,又能伴奏和参加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琵琶的中低音区音色淳厚结实,高音区音色清晰明亮,因此在演奏中既能表现欢快抒情的曲调,又可表现雄浑悲壮的旋律。

双簧管的由来

双簧管原是户外举行仪式用的一种乐器名称。17世纪,法国宫廷音乐家J。

奥特泰尔和M。菲利多尔发明了正规的双簧管,即管弦乐队乐器。17世纪末,双簧管已成为管弦乐队和军乐队的主要乐器。

最初,双簧管只有两个键,19世纪60年代,C。特里埃贝尔和其子弗雷德里克制造了一种乐器,与20世纪法国的双簧管相似。1906年,F。洛雷和G。吉莱制造的指孔用穿孔板遮盖的双簧管,现在在美国和法国广泛采用。在德国和奥地利,多键的双簧管出现得比较早,其管体和簧片的改进使音量增加。19世纪末,由于R。施特劳斯的努力,双簧管才重新受到重视。

筝的由来

筝,战国时流行于秦地,故又称“秦筝”,但同时其他地区也有使用。历代所用的筝有十二弦、十三弦等多种。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唐宋时筝已经发展定型为十三弦了。传说东晋时桓伊,曾抚筝而歌,讽谏孝武帝不应猜疑有功之臣——宰相谢安。从中可知,在古时,筝已经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了。到了近代,除了以右手三指弹弦外,还发展成双手均可弹奏的新技巧,弦数又扩充为二十五弦,表现手法更丰富了。

筝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唐代时,十三弦筝传入日本,至今,日本的弹筝仍保持1000多年的传统,弦数十三,采用丝弦。筝的每根弦用音柱支撑,其音色优美流畅,善于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筝由于左手的吟、按、滑等指法的不同,加上右手大指的手法的区别,形成了不同流派的不同风格:如河南派活跃欢快,山东派刚劲有力,浙江派流美清丽,广东潮州派婉转优雅。各流派都有自己的演奏特点,音调与风格也各异,但相互之间又有共同之处。

笙的由来

古人发现,把粗细长短不同的竹管绑在一起,吹时会发出高低不同的乐音,这就是原始笙的由来。

《韩非子》一书中记载一个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故事。这里所说的“竽”,就是现在的“笙”。古代把三十六簧的大笙称为“竽”。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笙”为二十二管,分前后两排。

笙在我国春秋以前就出现了。到了公元1618年,德国音乐家米契尔。普内多里奥斯在他的著作中,谈到他认为新奇的中国乐器,引起了欧洲音乐家和乐器制造家的极大兴趣。他们对“竽”的构造及其发音进行了研究,并不断加以改进,终于在18世纪末期,在“竽”的基础上创制了一种簧风琴,成为现在的口琴、风琴、手风琴的雏形。

笛子的由来

关于笛的起源问题,已不能详考。《风俗通》记载汉武帝时丘仲制笛。马融《长笛赋》则说是出自羌,本四孔,京房加一孔。《说文》在诠释“笛”字时又说:“笛,七孔篇,羌笛三孔。”《乐府杂录》的记载更干脆:“笛,羌乐也。”杜佑的《通典》中也有“汉灵帝好胡笛”的记录……笛这一管乐器的来历,尽管有很多说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汉朝时张骞通西域后,从小提琴的由来小提琴是最富有表现力的乐器之一,被称为乐器“皇后”。它的声音像唱歌一样,最活泼,在管弦乐队中居领导地位。关于小提琴的由来,说法不一。

第一种说法是,小提琴是根据意大利古提琴沿革而来的。

第二种说法是,在古埃及,有个叫莫可里的人,发现在河边上拾到的一个大贝壳里能发出好听的声音,于是就安上弦,用弓子拉。传说这就是原始的小提琴。

第三种说法是,最早的小提琴出现在阿拉伯,琴的形状像个鸭梨,演奏时像现在拉大提琴似的,后来才演变成现在这样,把小提琴放在左边锁骨上,用左下颚将它夹住。

第四种说法是,小提琴是由斯拉夫民间乐器吉格发展而来的。根据它的五度定音、四根弦以及指板上没有固定音阶的标志,许多学者认为,古典小提琴就是以波兰的吉格琴为原型,在意大利被改进的。1528年,德意志人格利科拉在自己的著作中,称自己制作的世界上最早的一把小提琴为波兰的吉格琴。

吉他的由来

吉他,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西方民间弹拨乐器。吉他有六根弦,过去我国称其为六弦琴。这是一种音域宽广、音乐优美、形制多样、深受各国人们喜爱的乐器;可以用来独奏、伴奏或参加乐队演奏,在电影、歌舞剧音乐等各种艺术形式中也被广泛采用,成为人们文化娱乐生活中的密友良伴。

新疆、中亚细亚一带传入。

笛在外国起源同样很古老。最值得我们注目的是公元14~15世纪时,西班牙殖民者将秘鲁等地的固有文化做了最彻底的摧毁。在这以前,秘鲁本地的印第安人建立了“印加王国”。印加人有高度发达的文化,考古学家在出土的印加文物中发现,印加人拥有各式各样的乐器,其中就有很多种笛子,而且还有由不同材料(如兽骨和陶土)精工制造的笛子。从地理环境看来,这些笛子和其他乐器,都是印加人的创造,不可能是由别的地方传来的。由此看来笛子确实是一个极古老的民间乐器。

小提琴的由来

小提琴是最富有表现力的乐器之一,被称为乐器“皇后”。它的声音像唱歌一样,最活泼,在管弦乐队中居领导地位。关于小提琴的由来,说法不一。

第一种说法是,小提琴是根据意大利古提琴沿革而来的。

第二种说法是,在古埃及,有个叫莫可里的人,发现在河边上拾到的一个大贝壳里能发出好听的声音,于是就安上弦,用弓子拉。传说这就是原始的小提琴。

第三种说法是,最早的小提琴出现在阿拉伯,琴的形状像个鸭梨,演奏时像现在拉大提琴似的,后来才演变成现在这样,把小提琴放在左边锁骨上,用左下颚将它夹住。

第四种说法是,小提琴是由斯拉夫民间乐器吉格发展而来的。根据它的五度定音、四根弦以及指板上没有固定音阶的标志,许多学者认为,古典小提琴就是以波兰的吉格琴为原型,在意大利被改进的。1528年,德意志人格利科拉在自己的著作中,称自己制作的世界上最早的一把小提琴为波兰的吉格琴。

吉他的由来

吉他,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西方民间弹拨乐器。吉他有六根弦,过去我国称其为六弦琴。这是一种音域宽广、音乐优美、形制多样、深受各国人们喜爱的乐器;可以用来独奏、伴奏或参加乐队演奏,在电影、歌舞剧音乐等各种艺术形式中也被广泛采用,成为人们文化娱乐生活中的密友良伴。

关于吉他的历史沿革,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诗琴”是吉他的前身;有人认为这是亚述、巴比伦的“基法拉琴”和埃及的“基法拉琴”的后裔。但据较多的文献记载,认为吉他最早源于阿拉伯的古老弹拨乐器“乌德”。

钢琴的由来

现代钢琴的直接前身是古钢琴和羽管键琴。18世纪初,意大利人巴托罗米欧·克利斯托弗利在羽管键琴上改用了带小槌的键盘机,用特制的鹿皮包裹在上面。这样,在弹奏时就能随意改变小槌的敲击力,从而使钢琴的音量能得到改变,增强了它的表现力。乐器发明者称它为“有强弱的羽管键琴”。作家斯皮昂。马菲对这一改革很感兴趣,他写了一篇介绍文章而后译成德文,文章启发了哥特弗利德。斯尔贝门,使他开始制造钢琴。1760年斯尔贝门的学生乔安利斯让皮又将钢琴制造技术传到英国。

18世纪时钢琴上的张弦是用木框,而琴弦则以铜丝为主,配用铁丝。随着工业的发展,冶炼技术不断提高,1825年钢琴弦架开始改用铸铁架(又称“钢板”),又于1834年开始装用钢弦;1839年开始用毛毡代替鹿皮裹制小槌;

1855年出现了琴弦交叉排列的钢琴(在这以前琴弦是平行排列的)。以上一系列改革,润饰了钢琴的音色,增大了钢琴的音量,增强了钢琴的表现力。

1821年法国人埃拉尔采用了杠杆和簧条的方法改进了钢琴击弦机械的结构,使击弦机能迅速重复击弦,为快速演奏创造了条件。

音乐指挥棒的由来

音乐指挥棒就是乐队指挥手中用以指挥乐队演奏的小棒。最早的音乐指挥法叫“手势术”,就是指挥者用手在空中划出旋律线来。

在17世纪的希腊,有的乐队指挥用脚蹬地,或挥动着手绢,还有的用手杖敲击地板指挥。指挥歌剧的人坐在钢琴旁,手拿棍,按着节奏敲击桌子,发出“砰砰砰”的声音,因而称之为“伐木者”。

18世纪初,歌剧作曲家哈宽在德国用大键琴指挥演奏,收到了意外的效果;接着又有人用谱纸卷成棒状指挥乐队。

1802年,德国小提琴家史博在伦敦演奏时,首次使用了指挥棒。指挥有了这根“魔棒”,挥舞起来得心应手,于是指挥棒很快风靡世界各地。

五线谱的由来

早在10世纪,法国有一个叫古罗的音乐家,开始用四条横线表示音的高低,又把当时流行的一种表示音的长短的符号放在四条横线里,来记载乐曲。

这便是五线谱的雏形。这在当时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发明,震动了整个欧洲音乐界。罗马教皇听说此事,把古罗召至罗马,给了他一笔重赏,并让他把罗马教堂所收藏的乐谱一律改为“古罗式记谱法”,也叫“四线谱记谱法”。

到了12世纪的时候,有人把表示音的高低的四条横线改成五条横线,但这样的五线谱仍不完善,如小节线、拍号等符号,还没有出现。直到16世纪,五线谱才逐渐完善,和我们现在使用的差不多。

简谱的由来

用“1、2、3、4、5、6、7”这七个阿拉伯数字构成音乐简谱,是法国的苏埃蒂修道士发明的。他是世界上最早用数字记谱的人。这一简谱16世纪中叶成型于欧洲。

苏埃蒂专门从事教徒们的教唱工作。过去没有歌谱,教徒们学唱赞美诗,是由修道士或牧师口头传授的。随着歌曲的难度增大,这种形式已不适应教徒们学唱的需要,因此,苏埃蒂在1665年写了一本书,名叫《学习素歌和音乐的新方法》,创立了一种数字简谱,即用阿拉伯数字的 1、2、3、4、5、6、7来代表音阶中的七个音;随后又由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卢梭等人加工而逐渐完善;后来,又有教学教师加兰、律师巴里、医生舍威等人加以改进,简谱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1878年至1882年间,美国有一个名叫麦森的音乐教师,聘到日本讲学,将简谱传到了日本。清代末年,简谱由日本传入我国。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是麦森老师所讲学的一种简谱。

1802年,德国小提琴家史博在伦敦演奏时,首次使用了指挥棒。指挥有了这根“魔棒”,挥舞起来得心应手,于是指挥棒很快风靡世界各地。

五线谱的由来

早在10世纪,法国有一个叫古罗的音乐家,开始用四条横线表示音的高低,又把当时流行的一种表示音的长短的符号放在四条横线里,来记载乐曲。

这便是五线谱的雏形。这在当时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发明,震动了整个欧洲音乐界。罗马教皇听说此事,把古罗召至罗马,给了他一笔重赏,并让他把罗马教堂所收藏的乐谱一律改为“古罗式记谱法”,也叫“四线谱记谱法”。

到了12世纪的时候,有人把表示音的高低的四条横线改成五条横线,但这样的五线谱仍不完善,如小节线、拍号等符号,还没有出现。直到16世纪,五线谱才逐渐完善,和我们现在使用的差不多。

简谱的由来

用“1、2、3、4、5、6、7”这七个阿拉伯数字构成音乐简谱,是法国的苏埃蒂修道士发明的。他是世界上最早用数字记谱的人。这一简谱16世纪中叶成型于欧洲。

苏埃蒂专门从事教徒们的教唱工作。过去没有歌谱,教徒们学唱赞美诗,是由修道士或牧师口头传授的。随着歌曲的难度增大,这种形式已不适应教徒们学唱的需要,因此,苏埃蒂在1665年写了一本书,名叫《学习素歌和音乐的新方法》,创立了一种数字简谱,即用阿拉伯数字的 1、2、3、4、5、6、7来代表音阶中的七个音;随后又由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卢梭等人加工而逐渐完善;后来,又有教学教师加兰、律师巴里、医生舍威等人加以改进,简谱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1878年至1882年间,美国有一个名叫麦森的音乐教师,聘到日本讲学,将简谱传到了日本。清代末年,简谱由日本传入我国。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是麦森老师所讲学的一种简谱。

音乐指挥的由来

在记谱法尚未问世的时代,欧洲的音乐都是靠口头传授的。在祭祀舞蹈进行中,领头的歌手成了最早的指挥。他为了向众歌手提示旋律的进行方向,便用手在空中“画”出旋律线来。指挥的功能主要是给大家指出旋律的由低音到高音,或由高音到低音的进行。这种指挥法当时被称为“手势术”。然而这种“手势术”既不方便又不准确,于是线谱应运而生,并逐步完善。

希腊时代的指挥,有的人用脚,也有的人用头;有的人喜欢用单手指挥,也有的人惯用双手指挥;有人将手绢系在木棒上指挥,也有人在风琴旁边钉上一块铁板敲着指挥。

专职的指挥大约出现在19世纪前。那时候,指挥合唱队的人手里拿着一卷谱纸,依照歌曲的旋律而挥动。这卷谱纸当时被称为“梭法”。指挥乐队的人则大多数使用铁质手杖敲击地板。1867年,法国音乐家卢利在一次为法王路易十四的演奏中,由于他指挥时忘乎所以,竟误将铁杖击伤脚背,不治而死。于是,人们便逐渐淘汰了这种可怕的指挥方式,后来,指挥棒得到广泛推广。从此,指挥超越了简单的“划拍子”的原始阶段而跨进了比较严谨和缜密的新阶段。有了音乐指挥,可随时启发演唱者的感情和调整整个演唱气氛,使乐曲显得有声有色、多彩多姿。

多来咪发梭拉西的由来

在11世纪,当时教会里唱赞美诗,只有“123456”这六个音。后来,意大利僧侣音乐家归多把圣乐的“首赞美诗”每行歌词的第一音依次排列起来,刚好是“六声音阶”,因此,他就用每行歌词的第一个音节“多来咪发梭拉”来代表六声音阶。

不久,七声音节问世,才把原来弃掉的那些赞美诗最后一句“圣约翰”几个字的第一音字母拼起来,成为第七个唱名“7”,发音为“西”。到了17世纪,意大利音乐家布隆契认为第一音名“乌”不响亮,提出换用“多”音,他的意见为许多音乐家所接受,于是“1234567”就正式成为今天的唱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