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华养生秘诀
10658800000083

第83章 旅游中的保健

随着国际、国内旅游活动的快速增多,与之相应的一门新兴学科诞生了,这就是旅游保健学。所谓旅游保健学,就是研究和探讨人们在旅游活动中自我保健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旅游,不仅仅是“游山玩水”,实质上是一项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充实生活、活动筋骨、对人体身心健康极其有益的活动。但要达此目的,必须注意旅游保健,否则事与愿违。如有的人患有晕动病若不懂得克服晕车晕船的知识,又怎样能旅游好呢?坐飞机旅游已成为时尚,但一些人却不适乘飞机。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喜欢蜜月旅游,但怎样注意性保健,又如何避孕,这里面有许多学问。又比如,不少人现在喜欢野游,即到荒山野岭处旅游,但如何避免蛇的咬伤,野蜂的蜇伤,也是旅游者必备的常识。此外,旅游中得了病,怎么自救?旅游中,又怎样注意衣食住行?这些都是旅游保健学研究的问题。可见,旅游保健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它包括了养生学、康复学、运动学、营养学、疾病防治、气象学、地理学、性学、心理学诸多学科的内容,不仅从事旅游工作的同志需要了解,普通旅游者也应该略知一二。总之,旅游离不开保健,旅游需要保健,旅游保健学是人们的良师益友、旅游者的保健参谋和顾问。

下面再谈一谈旅游保健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形神兼养:旅游活动不仅要做到“动形以健身”,而且还要借以舒展情怀,修身养性,即形神兼养,只有这样,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因人、因地、因时旅游:所谓因人旅游是说人们年龄、性别、体质、职业不同,所选择旅游的地点、项目、季节,要有所差异。所谓因地旅游,是说旅游的地点不同(指地理环境、气象条件的不同)卫生保健的方法应不同。所谓因时旅游,是说随着季节的变化,卫生保健亦应有别。

畅通经络: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只有气血调和,人体才能健康无病。因此,如何保持经络通畅这是旅游保健学的一条重要原则。

综合调养:旅游活动是集衣、食、住、行为一体的综合活动,无论哪一个环节发生了障碍,都会影响旅游活动的正常进行,旅游保健必须从整体全局着跟,注意到各个环节,全面考虑,综合调养。

至于旅游活动的保健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如骑自行车旅游的保健,登山活动的保健等,这里就不多说了。

1.旅游中的精神保健

众所周知,现代人在获得了相当充分的物质享受的基础上,越来越追求完美的精神享受。而旅游观光、周游世界,便可以有效地满足人们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我国古代的很多文学家、大诗人,如徐霞客、王羲之、白居易、苏轼等都是喜欢旅游的。历代养生家都主张去接近大自然,山上的清风、山间的红日,是大自然对人们的恩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山不在高、贵有层次,水不在深、妙于曲折,峰岭之胜、在于深秀,提高心理素养,是旅游者尽兴游览,陶冶性情的重要环节。要使旅游有修身养性的妙用,不断提高旅游者的文化和鉴赏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在我国上下5000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上,名哲先贤、科学巨辈、文艺大家、骚人墨客、政冶豪杰、军事奇才、民族英雄、革命先驱,层出不穷、光芒四射。他们不仅给后世留下了永不泯灭的精神财富,而且在中华大地的青山绿水之畔、乡镇市井之间,留下数不尽的令人缅怀的遗踪胜迹再加上名人身后的纪念场所、名人笔下的山川风貌,以名人命名的景致,成为分布广泛的旅游地。它们融汇了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显现了历史风貌、人物事业、山川景胜、造型艺术,寓强烈的爱国情操和丰富的知识内涵于觅古览胜之中,并伴有浓重的审美情绪。此外,由于我国历史悠久,文明发达,远古文化遗址、历史文化名域、古代工程、寺宙石窟、陵寝墓葬、雕刻、绘画、园林建筑,以及革命文化和纪念地遍布各地。踏着祖先的遗迹,欣赏古代匠师的艺术杰作,领略中华文明的辉煌成果,发寻古探奇之幽思,汲取精神营养,别有情趣。

以上所说的一切都无可辩驳地说明了旅游活动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极好活动,经常参加旅游,能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对于健康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福利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病和虚弱现象”。因此,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健康者,不仅要躯体无病,而且还要精神愉快,心理上健康。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前进、经济的发展,“人类已进入情绪负重的非常时代”,精神因素影响人体情况将越来越显得复杂,重视、发展和创造精神保健和心理疗法显得更加重要,而积极发展和参加旅游活动,则是精神保健和心理疗法的重要一环。

旅游活动尽管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保健,但要圆满地达到旅游的目的,在旅游中还必须加强精神保健,具体做法是:

(1)培养百折不挠的毅力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祖国医学认为,“养生莫如养性,养性莫若养法”,“有法则乐,乐则能久”,就是说,养生要养其根本。人的思想、情志、心理等是生命的根本。只有有了好的道德风貌,精神才能安静、平和、乐观、愉快。

好的道德风貌之一,就是要有坚定的信心,因为信心是生活的主宰,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社会上任何事情能否成功,信心是前提。又怎样培养信心呢?坚持旅游是方法之一。不少火都攀登过华山,当游人来到青柯坪时,坪东有一巨石,叫做“回心石”,此石正处于华山第一道险境千尺崖之下。游人至此,仰观千尺嶂,但是悬崖峭壁之上,陡窄的石梯盘旋而上,直插云霄,一般年老体弱或没有勇气的人,面对此险境,便望而生畏、不敢攀登、回心转意、循原路而下,所以称此石为“回心石”。其实,这里并不是华山最险之处。如欲领略华山险峰的无限风光,自应知难而进,勇往攀登。可见,旅游能培养百折不挠的毅力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这一点对于许多青年人来说,尤其是从小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独生子女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

(2)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他们极力羡慕西方的物质生活,往往是一去不复返忘掉了养育他们成长的伟大祖国。而通过旅游,使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可以深深感觉到,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山水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为自己是一个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中国的山水风景和名胜古迹各有特色。展现在人们眼前的自然美,往往同历史建筑、文物古迹所反映的人工美结合在一起,形成中国风景名胜所特有的风格。人们假如能常到有风景名胜的地方去旅行,不但会得到难得的美的享受,更会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雄伟秀丽的山水风光和名胜古迹将帮助您陶冶情操,涤荡心灵,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进一步了解祖国,从而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是的,作为社会主义祖国的一个公民,是多么的幸福和自豪。

(3)培养开朗乐观的性格

开朗和乐观是健身的要素、长寿的法宝,这是人所共知的常理。性格开朗的人,能较好地调畅情志,所谓“乐而忘忧”,情绪正常,气血流畅,才能加强对神的滋养,有益于健康。2000多年前的《论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可见,乐观的情绪是调养精神、排除不良情绪因素、防止衰老的最好的精神安慰剂。

实践证明,旅游活动是培养开朗乐观性格的最好途径。清代袁枚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寿作家,被誉为“一代文星兼寿星”他平生以游历名山为最大情趣,高兴起来,还在山巅奔跑,领略“万山随我同奔腾”的情趣,正如友人为他八十大寿写的贺词里所说:“八十精神胜少年,登山足健踏云烟。”尤其是近年来,各种形式的游乐场所如雨后春笋,其中富含知识乐趣和新颖奇趣的项目,使得许多旅游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这对培养开朗、乐观的性格亦很有帮助。

总之,旅游活动是极好的精神保健活动,人们可以通过旅游,振奋精神,使心中的杂念尽除,充满喜悦,从而达到身心健康。

2.旅游中吃的保健

在旅游活动中吃的保健尤其重要。一方面,旅途上大量消耗体力,急需补充营养;另一方面,长途旅行身体疲劳,往往胃口不好,吃不下东西。如果再遇到“水土不服”,恶劣的自然气候影响,或买不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都会使吃的问题显得非常突出。因此,如何吃好,这是旅游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旅游保健,首先是要做好吃的保健。

如何理解旅游中“要吃好”。

所谓“要吃好”,并不是说要大吃大喝,暴饮暴食,鸡鸭鱼肉,越丰盛越好;或者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而是要根据身体需要选择饮食,达到补充营养,恢复体力的目的。如果是攀登高山或长途骑自行车旅行,体力消耗很大的,就要适当多吃点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若汗出较多,要多喝点水或汤,最好多吃些能生津液的水果,如梨、甘蔗等,同时要多吃些新鲜蔬菜,尤其是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如芹菜、菠菜、韭菜等,这样能防止大便干燥,促进体内代谢。总之,旅游中的“要吃好”是以能迅速补充身体所消耗的能量为准则,既不能营养过剩,又不能营养不足。

根据旅游的地点、时间长短、季节的变换自带一些食品。

一般地说,去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食品可少带或不带;而到荒山野岭、人烟稀少地区去旅行,必须带足食品。若是夏季旅游,食品宜少带,或不带,因为要注意食品过夜变质。如熟肉存放在22~24℃的气温下,6个小时即可腐败变质。被细菌污染而发生腐败变质的食物不能再吃,即使加热也不能食用,因为细菌在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过程中,会有各种产物,如外毒素、内毒素、侵袭性酶类、热原质等,这些物质对人体都有害。如果天气过热,食物虽未变质,在第二天食用前仍应加热,而且要热透,以求灭菌。冬天则不同,可稍多带些食品。旅游时间短的,可不带或少带;而时间长的,则要有针对性地带一些。

为什么要自带食品呢?一方面是以备在旅游活动中遇不到合适的吃饭地点。另一方面不少旅游者经济不大宽余,而旅游活动是高消费项目,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自带食品既节约,又方便,可及时补充营养。但自带食品要全面,切勿只带主食,不带副食,水果、蔬菜一定要有。

哪些食品可供旅游中选择呢?

方便面、方便粥,已成了众多旅游者喜欢携带的食品,但由于其只是以糖类营养物质为主,故必须携带其他食品,营养才能全面。

脂肪类的食品:各种香肠、肉罐头;

蛋白质类的食品:奶粉、豆粉、熟的鸡蛋、鸭蛋;

蔬菜类食品:各种蔬菜罐头、黄瓜、西红柿等;

水:矿泉水、可乐、雪碧等各种饮料但这些饮料冬天宜少饮,因为“寒冷伤胃”:

水果:必须带一点,可补充蔬菜的不足,又能生津止渴,如苹果、桃子、梨等;

茶叶:旅途必备,这是因为长途旅行易于上火、倦怠,而不少茶叶均有清火的作用,又能提神,助消化,故茶叶不可缺。

谨防“病从手来”

“病从口入”已为人们所熟知,而“病从手来”却往往被人们忽视,对于旅游者来说,由于条件的限制,这个问题就越发显得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手上沾染脏物和有毒物品,被污染的机会是最多的。

据研究,常寄居在手和指甲缝里的病原体有痢疾杆菌、肠炎杆菌、肝炎病毒、伤寒杆菌、蛔虫卵等30多种。每只手上带有细菌4万~40万,一只指甲污垢里藏有38亿个细菌,其中还夹杂着不少寄生虫卵。由此可见,不注意手的卫生保健,就可能引起很多疾病。那么又应怎样注意手的卫生呢?

第一,要勤剪指甲。因为指甲长了最易藏污纳垢,夹带细菌和虫卵。旅游者一定要随身带上小剪刀,指甲一长就立即剪掉。

第二,应经常洗手。既可清洁双手,又可促进血液循环,因而能预防疾病。俗话说的“饭前便后洗洗手,细菌病毒难入口。”就是这个道理。洗手最好用热水和肥皂,但这点对旅游者来说,有时不易做到,解决的办法是带上可消毒湿巾纸,饭前擦擦手再吃。

要多食“温食”、“软食”

所谓“温食”,是指温热性的食物;所谓“软食”,是指易于消化的食物。旅途中一定要多吃点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面条、稀饭等,这样易于消化、易于吸收,及时补充营养。如一味地进食油腻、寒冻之食物,最易伤胃。

尽量“按时而食”

旅游时容易打破原来的生活规律不易于定时定量,但这个问题却不能忽视,在安排旅游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最好能按时就餐,否则最易损伤胃。

3.旅游中睡眠的保健

能否达到旅游目的,睡眠是一个关键。长途旅行跋涉,身体疲劳至极睡眠就显得非常重要。良好的睡眠能消除全身疲劳,使脑神经、内分泌、体内物质代谢、心血管活动、消化功能、呼吸功能等得到休整促使身体各部组织生长发育和自我修补、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所以有“睡眠是天然的补药”的谚语。

要保证旅游中睡好,重要的是消除由于旅游带来的睡眠障碍,具体办法是:

(1)精神因素带来的睡眠障碍

旅途中失眠属于精神因素的较多。如异地而处,什么都感到新鲜,精神总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或沉缅于白天旅游的回忆,又憧憬着来日饶有趣味的游程;第二天赶车时间较早,担心次晨起床误点。所有这些精神因素皆可导致失眠。那么,又怎样克服呢?

宋代《蔡季通睡诀》里指出:“先睡心,后睡眼。”所谓先睡心即指睡前一定要情绪平稳,不要再兴奋、激动。孔子目:“寝不言。”《老老恒言·安寝》亦云:“寝不得大声叫呼。”是说,当人们睡在床上时不要过多的言谈欢笑,此外,夜间思考亦不要太过,不仅影响睡眠,且伤神。总之,睡前一定要创造使大脑皮层由高度的紧张、兴奋逐步转人松弛、抑制的条件,这样方能达到放松和休息脑子的目的。若是担心起床误点而影响睡眠,最好路上带上小闹钟;如果东西太多,带闹钟不方便时,可给服务员打一下招呼,帮忙叫一下。

(2)身体因素带来的睡眠障碍

一般来说。疲劳是睡眠的最好催化剂,不少旅游者经过一天劳累,会睡个好觉,但亦有不少人,由于疲劳过度,神经调节失常,反而彻夜不眠。还有的旅游者,平时不怎么运动锻炼,承受不了旅途中的超负荷运动量,一天下来腰酸腿软、身疼、脚疼,甚至屁股痛,从而造成失眠。那么,又如何克服上述身体因素带来的失眠呢?

对于经常不运动锻炼的旅游者,最好不要参加运动量大的旅游项目,如登高山、长途步行跋涉等。倘若又想参加者,旅游前应坚持经常锻炼,以免旅游时疲劳过度,难以人眠。此外,旅游时要尽晨轻装前进,不要负重太多。同时,还要吃好,营养丰富点。

若因腰酸腿疼影响睡眠,应按摩腰腿部肌肉,防止肌肉僵硬。按摩方法很简单,即用两手轻轻按揉或捏拉腰背部、大腿及小腿,或者轻轻叩击背部脊柱及两旁的肌肉,最好搽些松节油。有条件的最好洗个热水澡,并在水中加点醋,这样浴后会肌肉轻松,身体舒适,很快达到入睡的目的。洗不了澡,起码要洗个脚,不仅可去足垢,且可使足部温暖,引血气下行,使心宁神安而入睡。大文豪苏东坡诗句“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就是很好的例证。

(3)环境因素带来的睡眠障碍

一般说来,环境因素对睡眠有很大影响,如有的人从清静地方转到热闹之处,或由喧嚷的地方换为清幽的环境,甚至换了床位,都会因改变了习惯,一时不能适应而导致失眠。至于强光、噪音、震动等各种刺激,更是干扰睡眠的因素,而幽雅、清洁、舒适的环境,将使你心情愉快,有助于睡眠。对于旅游者来说,睡眠环境的改变是很大的,由此引起的睡眠障碍是很常见的。解决的办法是:对于一个一贯有失眠习惯或来到新环境又不易入睡的游客,最好事先备几颗既能催眠,又不影响第二天精神状态的安眠药,如安宁、安眠酮或利眠宁等。若是失眠相当严重,或是中老年人,尽量选用中药为佳,中药的作用虽较慢,但副作用小。常用的中成药有:朱砂安神丸、柏子养心丸、人参归脾丸等。

若噪音太大失眠的,可在内耳塞上脱脂棉做的耳塞,有助入睡。若无脱脂棉的,要像陶渊明那样“身居在闹市,心远地自偏”,心里不拿它当回事,影响就小得多了。

此外,室温过高或过低,室内通风不良,都会影响睡眠和健康,一般认为卧室温度以保持18~20℃为宜,无条件者差几度也无妨。但无论天冷天热,睡前都应开窗换气,这有助于入睡。

4.旅游中怎样注意性的保健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性保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所谓性保健,就是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和生命的规律,采取健康的性行为,以防病保健,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那么,又为何强调在旅游中要特别注意性的卫生呢?这是由于旅游中的特殊环境决定的。

第一,旅游活动运动量大、身体易于疲劳,在身体疲劳的情况下,更要注意性的保健。

第二,一些旅游地卫生条件较差,尤其是新开辟的旅游地,这样很不利于过性生活。

第三,全家一起旅游的逐渐增多,而又往往是一起包房,不利于过性生活。

第四,旅行结婚、度蜜月的越来越多,旅游的高度疲劳和精神上的异常兴奋交织在一起,给性的保健带来不利。

从上可知,旅游中的性保健带有特殊性。在不影响身心健康的情况下怎样过好旅游中的性生活呢?

(1)要在身体感到不疲劳的情况下过性生活

因为性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全身高度兴奋的活动,它不仅伤精,而且耗气。现代医学认为性生活对人体是有很大消耗的。在性生活过程中,双方要相应地分泌大量腺体和多种激素,消耗以后对人体影响很大,远远超过同量的血液。而旅游活动,极易造成身体疲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新婚夫妻,一般在当天的旅游活动结束后也不要马上过性生活。那么,是否不过性生活呢?这也不是,对于身体健康的,或旅游后并不感到疲乏的人,可在感觉到疲劳消失,神情充足的情况下进行。这样做,既不影响身体健康,又能有较高的兴致做爱,有益于促进夫妻感情的加深。

但对于一些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肺结核、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等旅游者,最好是不过或少过性生活否则会使原来的病情发作,已消失的症状又可能重新出现。这一点亦适用于老年人,因为老年人本来就肾精亏虚,旅途中又“劳则气耗”,故更要节制性生活。

(2)注意性生活前的卫生

这一点对于旅游者尤为重要,因为旅游后全身又脏又累,当务之急,是洗一个热水澡,吃一顿香甜可口的饭,睡一个好觉,尽快恢复原有的精力。切不可匆匆过性生活。

即使是身体健康、旅途中不感劳累的人,在性生活前也要注意用温水清洗下身,最好是性交前后,要各自清洗一次。这样女子可预防生殖器官炎症和泌尿系统感染。男子可预防包皮炎、龟头炎。

对于旅行过蜜月者,一定要选择较干净的旅馆,尤其是被褥,应整洁、卫生。

(3)注意性生活的方法

这一点对于旅游者来说,也必须注意。因为性生活是夫妇双方的事。一定要在双方都有性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如果一方身体疲乏,没有兴趣或无精力过性生活,另一方就不要勉强。勉强房事者,不仅会给心理上带来障碍,还会引起各种疾病。

旅游者性生活还要注意次数宜少,即比平日不旅游时性交次数要少。

总之,旅游中的性保健是非常重要的,万万不可忽略,否则不仅达不到旅游的效果,还会导致疾病缠身。

5.旅游中行的保健

出门旅游总要解决个交通工具。有的经济条件好、时间上又较紧迫的,多坐飞机去旅游;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一般还是坐火车、坐汽车、乘船旅游的多;当然,对于一些身强力壮的青年人或旅游迷来说,骑自行车旅游,甚至徒步旅游的,也大有人在。但不管利用哪种交通工具旅游,都存在一个保健问题,绝不可等闲视之。

(1)坐飞机的保健

由于飞机速度快、用时少、颠簸小,今日的空中旅行,可称得上是一种舒适、愉快的享受。

但乘坐飞机,并非完美无缺,不少人在坐飞机和下飞机后,会出现内耳发胀的毛病,嗡嗡作响,甚至疼痛。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因是:在人的耳膜深处有一个空腔,叫做中耳腔。中耳腔有一条与鼻咽部相通的管道,叫做咽鼓管,它是中耳腔与外界相通的惟一管道,其作用是调节中耳与外界气压的平衡,维持耳的正常生理功能。咽鼓管平时呈闭合状态,当进行吞咽、打哈欠或鼓气时开放,空气经咽管进人中耳腔,使中耳内气压与外界气压保持平衡。若飞机上升到12000米的高度时,大气压仅为地面的1/4.随着飞机的升高,中耳腔的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这时,中耳腔内的空气经咽鼓管不断逸出,使内外气压获得平衡。当飞机下降时,情况正好相反。

如果咽鼓管因某种原因不通畅,就无法使中耳腔内气压与外界保持平衡,从而引起耳的气压性损伤,出现内耳发胀、嗡嗡作响、耳内疼痛,有的还可导致鼓膜破裂出血。解决的办法是:常吃些东西,不断进行吞咽动作,使咽鼓管不断开放,从而达到调节耳腔内外气压平衡的目的。

坐飞机除可引起耳胀病外,有时因时差的变化,身体也会产生不适感。如到美国,时差8~11小时,白天黑夜颠倒,生活节律被打乱,下飞机后往往有两三天不能适应,白天昏昏沉沉,晚上似睡午觉,不到两小时就苏醒了,食欲也会随之而大减,这是适应时差中的反应,用不了几天就会恢复正常。

还须指出的是,飞行途中,原有的疾病可能会发作,如氧气不足所致哮喘、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等。若有上述疾病,以乘坐火车为宜,必须乘飞机时,应服有关药物预防。除此以外,各种传染病患者、超过35周的孕妇、行为失控的精神病患者,也不宜乘坐飞机。医学专家还认为,易受气压下降而导致体腔内气体膨胀的疾患像10天内做过胃肠道手术或胸腔手术后不到20天者,空洞型肺结核、肺气肿、胃溃疡出血或咯血未超过3周者,肠梗阻严重的中耳炎和副鼻窦炎影响咽鼓管通气功能者。

(2)坐轮船的保健

坐轮船旅游,现在正成为一种时尚。原因是,经常离家旅游的人,常坐火车坐汽车,有点坐腻了,想换点新鲜的,于是乎就想到了坐轮船。再加上,若无大风,一般航行平稳,且都有睡的地方。在甲板上,看着万里无云的蓝天,一望无际的大海,心情该是多么舒畅啊!但若是遇上大风,尤其是在海里行驶时就会产生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有的人还伴有头痛、精神不振和软弱无力等,这是因平衡器官暂时性不适应造成的。

产生上述现象时,应仰卧在船舱中,束紧腹带,以减少内脏颠动,减轻恶心。可服一片乘晕宁,闭目睡觉;在饮食上宜少,且以米饭为主,因面食易引起恶心、呕吐。眼睛要尽量看望远处不动的物体不看水波与移动物体。最好戴上涂以少量清凉油的口罩,亦可用5分硬币大小的新鲜生姜片、敷贴手腕内关穴(男左女右),再用胶布、绷带或手帕包扎。此外,饮一些较浓的茶能抑止恶心或口含姜片、青津果等也能减轻症状。

对于有晕船史的人,上船前夜睡眠要充分,临上船前避免过量饮酒,且选择摆动最小的靠近重心的座位,但离船的机舱要远,避免汽油味。上船前,在饮食上既不可吃得太饱,也不可太饿。因为过饱,容易造成胃部不适而引起恶心、呕吐;但太饿又容易造成低血糖,易出现头晕、出汗等症状。较好的饮食办法是:吃一些易消化、含脂肪少的碳水化合物如面包、蛋糕、水果等。

(3)坐火车的保健

坐火车去旅游这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旅游者所选择的交通工具。因为价钱便宜速度快捷且较为安全,旅游者必须懂得在火车上如何保健好。

首先要会睡。因为睡不好,就根本谈不上还会有精神旅游。若能买上卧铺票,条件就好多了,因为躺着睡要比坐着睡舒服得多。但即使是躺着睡,亦还有个方法问题,即头要朝外,而不要朝向窗口。这样做的益处是:头朝外睡,靠近走道,通风良好,空气新鲜,噪音干扰相对来说也较轻;远离窗口,可减少烟尘对呼吸道的侵袭;若是头朝里睡,枕在车轮的正上方,震波强,噪音大,有碍入睡和大脑的保健;万一遇到紧急刹车等剧烈颠簸,因头部距车壁很近,容易被碰击而造成颅骨损伤。

若是坐不上卧铺,就必须学会坐着睡。要坐着能睡好,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又怎样坐着睡呢?第一,要等困极了才睡,因为这样容易入睡,进入梦乡;第二,靠近茶几的,可趴在茶几上睡,因为这样也比单纯坐着易入睡,若不靠近茶几,可把双脚脱掉鞋后放在对面座位上,头趴在隆起的膝盖上睡:第三,旅客之间互相帮忙,轮流躺在座位上睡,或头歪在同伴之间的肩膀上睡。以上办法均比单纯坐着睡强。

其次,要会吃。若睡不好,一定会影响到胃口。胃口不佳,就要影响到对饮食的消化、吸收。因此,火车上的饮食原则以清淡可口为原则,一定要少吃油腻的,多吃易消化吸收的。因为火车上蔬菜较少,一定要带点水果吃,既解渴,又能补充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茶一定要喝,因为茶既提神,又能助消化、利尿。

还有,要注意车内卫生。这在寒冷的冬天最重要,当坐火车时间长了,下车到站上去跳一下,再回来时,一进车门,便会感到一阵扑鼻的臭气。若长时间在充满臭气的车箱里坐着,对身体健康极有影响。火车箱里的臭气,主要是人本身代谢的产物所造成。经测定,人体的代谢产物包括4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由呼吸气体排出的有149种,尿中有229种,屎中196种,汗中151种,通过皮肤表面排出的还有271种。此外,还有肠道气体的排出物和人体的细菌污染。这些污染物质中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烃、丙酮、苯、甲烷、醛等。冬天,由于车门和窗门紧闭,这些物质排泄不出去,于是就严重影响了旅游者的身体健康。解决的办法是,在停车时,最好下去透透气,或暂时开一下窗子,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另外,在车箱里不要抽烟、随地吐痰和乱丢废弃物。

(4)坐汽车的旅游保健

随着豪华旅游车的出现,目前坐汽车旅游的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到交通不大方便的地方或刚开辟的旅游点,就更离不了坐汽车。坐汽车旅游,从保健角度来说,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在车上看书。因为这样容易损伤视力,极易造成近视眼;同时,车身摇摆,马达噪音,还会干扰大脑的记忆功能。

第二,最好不要睡觉。开汽车极易遇上险情,司机急刹车的机会很多,睡着了会被惊醒,中枢神经受到刺激;同时,脑袋也很容易被碰着造成脑外伤。

第三要随时注意安全。相比之下,坐汽车的安全系数要比火车、飞机、轮船小一些,尤其是到名山大川处去旅游、山路崎岖,路面又坑坑洼洼,所以,一不注意就会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坐汽车旅游时要特别注意安全,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在这类事故中,减少伤亡的关键,是避免击撞。击撞的后果主要有:脑挫伤、出血、骨折。一旦事故发生,要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对于出血者,用紧压止血法,压紧伤口,减少出血;骨伤者,先用树枝等物将骨折部位固定,使其平躺;晕厥者,让患者宽衣平躺,不受烈日暴晒,或放置在风口等待医生前来救治。

(5)骑自行车的保健

现在不少旅游者,尤其是年青人,越来越喜欢骑自行车旅游,优点尽管很多。但不能忽略“自行车病”。

由于长途骑车,体位、体重长时间压在车把的两手上,使手掌根部受压力量过大致使桡神经在腕钩骨管出口处受到挤压而造成桡神经麻痹,主要表现有两手麻木、乏力,有的肌肉出现轻度萎缩,握笔和用筷子进食时的动作不精确等。

长途骑车还会引起尿道炎等泌尿系统的病变,原因是骑车时,身体大部分重量集中在座垫上,若座垫较硬,前部又较高,人的重心又较靠后,体重就会通过狭窄而又坚硬的座垫反作用于会阴部,使会阴处长期受压;同时加上蹬车时,座垫对会阴部的摩擦外力长期刺激尿道上段等,就会使阴部皮下组织增生,肥厚发硬,并形成弥漫性红肿,发炎,充血等,从而压迫尿道而产生排尿不畅、排尿疼痛。又如何预防呢?

要将自行车座垫垫软些,最好放上一个海绵做成的套子,以缓和对会阴部的压力;根据身高,把车座的高度调整到适当的位置,使骑车时上身不致过于前倾,体重落在车座上,以减少两臂的压力;在骑车的过程中身体正直与俯身两种体位姿势,应不断进行适当的交替变换,并且经常变换两手握把的姿势和位置,以防单一姿势使手掌根部的某一点长期受压而造成神经麻痹。

此外,长时间骑车,大腿内侧与座垫的摩擦易损伤表皮,应带上保护皮肤的药棉、橡皮、胶布与红汞。在烈日当空时,应戴上大舌凉帽、预防中暑,途中的三餐需定时定量。以维持一天的热量。

以上几种旅游,都是以有交通工具为基础进行的,其旅游保健的方法都是与乘坐的交通工具有关。但现在也有一些旅游者不利用交通工具进行旅游,即徒步旅游,这里也还存在一个保健问题。

徒步旅游,在很多年前称为“远足”,意思是“以体育运动为目标的远地旅行”这种旅游方式,目前虽然采用的人不多,但在经济文化相当发达的今天,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实事上,徒步旅游对神经衰弱、糖尿病、动脉硬化、体质不良,以及许多适于开展体育锻炼的慢性疾病,都可收到意想不到的防治效果,是祛病延年,增强体质的一个极好方式。

(6)徒步旅游的保健

首先,要有一双穿着舒适而便于远行的鞋子,切忌穿新鞋,因为走不了多少路便会脚痛。此外,皮鞋、高跟鞋以及过旧的鞋子半路易损坏,也不要穿。宜穿球鞋、旅游鞋、软底平鞋,这样行走起来轻巧而有弹性。为了防止脚疼和损伤,可带一点护创膏和松节油。

其次,负担宜轻,尽量轻装上阵,除了必需的生活用品外,一般都不要带。若是夏季旅行,一定要做好防暑准备,一顶草帽和一壶盐开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防止强烈的太阳光,墨镜最好带上。若是冬季旅行,要注意防寒,可穿轻而暖的鸭绒外衣,一般亦以少穿为宜。

还有,徒步旅游一定要注意保护脚,每到一个休息地点,都应该用热水泡脚,使足底血管舒张,角质层(脚茧)软化,这样既可减轻步行的疲劳,又能防止脚底起泡。在日本民间,对于要“远足”的人,行前和途中常用艾叶炙足三里穴,据说这样可以增进脚力,保持耐力,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中医认为,足三里穴是全身强壮性穴位。

总之,旅游中行的保健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达不到旅游的目的和保证旅游的正常进行。

6.春季旅游话保健

尽管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皆可旅游,但还是以春游为最佳。其一是,在寒冷的冬季里,身体被厚厚的棉衣捂了两三个月,体温调节中枢和内脏器官的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肌肉和韧带长时间不活动,更是萎缩不展,收缩无力,急需外出踏青赏景,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其二是,春天的郊野,空气清新,枝条吐绿,芳草茵翠,鲜花斗艳,百鸟争鸣。置身于如此优美的大自然怀抱,简直令人陶醉,所以自古以来,人们最喜踏青春游。明代大养生家高濂曾生动地在《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里描述了春季旅游之乐:“时值春阳,柔风和景,芳树鸣禽,邀朋郊外,踏青载滔,湖头泛棹,问柳寻花,听鸟鸣于茂林,看山弄水……此皆春朝乐事。”是啊,在这春光明媚的大好时节,投向大自然的怀抱,进人绿色的世界,那幽静的环境,温煦的阳光,绚丽的山光水色,该是多么美啊!在这如诗如画的春天,难道不值得一游吗?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春游不仅能使人在大自然中陶冶性情,而且能有效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也正由于此,春游历来是我国传统的民俗活动之一。

春游尽管好,但必须注意保健,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保健的具体方法是:

(1)掌握气候变化

在旅行前,尤其是远途旅行,应先了解本地及当地天气预报,预知风雨、气温等信息,以及时添减衣服,应付天气变化。早春气候多变,春季旅游的衣着穿戴要合宜,既不要穿得太多,不利于登山和跋涉,又不要穿得太少,以免受凉。

(2)春游要因人而异

春游活动是一项消耗体力的活动,一般来说,适应于身体健康、无急慢性病的中青年和老年人参加。而对体质较弱或大病初愈的人来说,可参加短途、短时间的春游活动,并随身携带常用药品以备急用。

老年人尽管可以参加春游,但在春游项目上要有别于中青年人,如忌爬高登险,这是因为老年人多弯腰驼背、腿脚不便,为防止跌跤发生意外,最好佐以手杖以维持身体平衡。老年人还切忌与青年人相比,应量力而行,切不可为争一口气而卖老。此外,老年人春游忌独身外出,因为单独行动多有不便,万一生病或发生意外,无人照料后患无穷。

春天若把孩子带到大自然的怀抱,接受美的陶冶和启迪,是家长们的心愿,也是孩子们的呼声。从狭窄的家庭小天地来到广阔的大自然,孩子们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陶冶,在幼小的心灵上,激发出爱生活、爱自然、爱祖国和爱科学的热情与愿望。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春游要特别注意安全,因为“孩子们初生牛犊不怕虎”,稍不注意,就可能摔伤,或被带刺的植物刺伤皮肉甚至走失。因此,家长们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更要照顾好身边的孩子,使他们高兴而出安全而回。

(3)春游要注意饮食卫生

在春游时,切忌食用不干净食物和饮用不洁饮料或生水以防止肠道感染疾病。春游最好自带饮料,如自备一壶淡盐开水、淡茶水或几盒软包装的菊花茶,途中口渴时饮,以补偿出汗消耗的水分、盐分。饮料须新鲜,忌多人同一壶嘴饮,以防传播疾病。有些游人口渴时一见自来水管头,就喜欢拧开畅喝几口。殊不知自来水只作简单的消毒和净化,灭菌不严格,不煮开饮用也有害健康。对于山泉水,也少饮为佳,尽管山泉远离闹市区,受污染少,水质清澈,但遭雨水冲刷后,常混入土壤里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以为防胃肠病,再清澄的泉水也最好少喝。

春游时,忌暴饮暴食,饮食如无节制,对各地美味佳肴、风味小吃来者不拒,势必加重胃肠道负担,严重者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

(4)春游前要作好充分准备

不能一听说有车,起身就走,一定要准备好衣物、食品,甚至必需的药品。对于易晕车的人,最好带些防晕的药物;为了防意外扭伤、摔伤事故,可备些伤湿止痛膏、创可贴及绷带;有心脏病史的人,要随身带上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品,以防不测。鞋要选择结实耐用、柔软舒适的便鞋,防止扭伤脚踝。皮鞋、高跟鞋最好不要穿。因为穿高跟鞋行动不便,易于疲劳,脚不舒服。

(5)春游中的保健

春季气候有时干燥寒冷,因此,春游途中最好用鼻子呼吸,因为鼻黏膜的血管丰富,腔道弯曲,对干燥寒冷的空气有加温加湿作用。若单用鼻子呼吸气体不够用时,可以半张开嘴,咬住牙,舌头抵住上腭,让空气从牙缝里吸进去,在嘴中转一圈后吸到肺中,能防止它对咽喉、气管的不良刺激。

春游中应注意休息,防止过度疲劳。休息时,要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出汗后受凉,最好用柔软的干毛巾擦拭身上的汗水,并及时穿上御寒衣服。

春天草长花开,花粉是一种过敏物质,对花粉过敏的人,会发生过敏性皮炎、湿疹、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因此,有体质过敏的人,春游时要穿长袖衣裤、鞋袜,并尽可能避开鲜花开放的地方。

有晕车晕船史的人在开车开船前半小时,宜服用晕车宁1~2片或用伤湿止痛膏外贴脐部,以预防晕车晕船。此外,还可带上些具有提神醒脑、宁晕止吐作用的药物,如清凉油、风油精、生姜等,以便在晕车晕船时涂擦或嚼服,以缓解症状。

外出旅游,常免不了上山爬坡或在崎岖不平的山中林间小道上行走,因此应格外注意安全,谨防碰伤。旅游登山,与登山运动不同,不是为了竞争,只是为了游乐。旅游攀登,不计速度,只求逍遥。或沿石阶扶梯,或寻林荫小道,缓缓而行,观风景,览古迹,边游边谈,妙趣横生。

外出归来后,睡觉前最好用热水烫烫脚同时按摩双腿,以加快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排除乳酸,消除疲劳。

上述五点,是春季旅游保健的要点,只有切实做好了。才能保证春季旅游胜利完成。

7.夏季旅游话保健

夏季旅游,因为气候炎热且多变,身体能量耗费较大,因此,吃好、睡好是保证旅游中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首先,要注意补充必要的能量和水分。旅游中参观文物古迹、看展览、登临名山大川、饱览山水风光、到大海中游泳等活动,都会消耗体力,需要随时携带些干净、方便的食品及时补充。同时,由于出汗多,还要随身带点饮料,随时补充。

其次要注意饮食卫生。夏天食物容易腐败变质,食后对胃肠不利还会中毒。在旅游中不吃不清洁、不卫生的食品。凡是携带食品要用干净无毒的塑料食品袋装好。各种餐具在使用前要洗干净。野餐时要防止苍蝇、虫及灰尘污染食物。水果要洗净或去皮再吃。购买食品或饮料,应检查其标签是否注明生产企业、地址、出厂日期、保存时间,如果超过保存期则不要买,不具备以上4项内容的食品,即是不合格产品,不要购买。

三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旅途劳累,必须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才能恢复体力,保证有充沛的精力继续旅游。有条件者睡觉前可以用温水洗脚或温水浴,以改善血液循环,解除疲劳。

四是注意旅途中的安全。首先要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此外,要提高警惕,防火、防电、防盗,防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在旅游中还要注意防止毒蛇、蝎、蜈蚣、野蜂及其他有毒动植物侵害身体。

五是要加强个人防护。夏季旅游应尽量携带下列物品:雨具、塑料布——休息时防水、防潮、防止昆虫叮咬,防暑药品——风油精、清凉油、人丹、清热片;外用药品——酒精、碘酒、红汞、纱布、药棉等;急救药品——蛇药、保健盒等个人必需药品。

此外,对于老年人的夏季旅游保健亦要加强保健,如下所述:

旅游观光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综合性运动,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享受。然而,老年人在安排夏季旅游时,也应充分考虑到温度、气候的变化,地域特点,自己的身体状况等诸多因素。因为如果准备不周,出门在外的一些不便会给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因此,老年人夏季旅游应根据季节特点和旅游区的特点作好准备工作。

首先,夏季旅游应注意避暑。一般不宜在高温季节到南方炎热地区去旅游。而北方的海滨城市如大连、秦皇岛、北戴河、青岛、烟台较适于老年人夏季旅游。

其次,老年人不宜一人去旅游,最好结伴而行,或是参加集体活动。这样人多彼此能互相照应。

第三,在炎热季节特别要注意饮食卫生。由于夏季微生物容易滋生繁殖,食品易污染变质,加之老年人胃肠功能较弱,免疫力亦较低,饮食不慎,则可能发生肠道传染病甚至食物中毒。故食物一定要新鲜,尽量按时进餐,自己携带的食品不宜放置时间过长,不要买不洁食品吃。旅游途中可饮些淡盐开水,这样,能有效地防止“病从口入”。

第四,夏季天气变化无常,应随时根据当地的天气预报,作出相应的安排,增减衣服防止着凉。雨天旅行要特别小心跌跤,由于老年人的平衡调节机能减退,应急反应不敏捷,在湿滑的路上容易跌倒,造成骨折。所以要时刻注意,除穿防滑、轻便、柔软有弹性的旅游鞋外,尽可能拄一手杖,以增强身体的支撑能力。遇有雷雨时更要注意安全,切勿在树下避雨,尤其是空旷地带的树下。

第五,夏季昼长夜短老年人在旅游时要有充分的休息时间,行程不宜安排过长、过紧。游览应尽量避开中午高温、阳光强烈的时间,防止中暑。戴上太阳镜和遮阳帽,随身带一些清凉油、风油精、人丹、藿香正气水(丸)等防暑药物。晚上还需防蚊虫叮咬,野外行路谨防虫蛇伤人。

第六,很多老年人不同程度地患有心、脑血管等疾病应在征得医生的同意和指导后方可外出。不宜长时间坐车颠簸,远程旅游应分段进行,中途多休息,以免过度劳累引起血管收缩、供血不足而诱发病变。慢性病患者还要坚持服药,以防病情恶化。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还应准备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等。旅游途中不宜攀高登险,避免精神高度紧张和疲劳过度而发生意外。

总之,只要准备充分,安排妥当,旅游便会愉快。

8.秋季旅游登山的保健

据有关单位对80名百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统计,发现其中有2/3生活在山区。登山旅游尽管好处很多,但必须注意卫生保健,否则事与愿违。

①登山前最好做一次全面身体检查,尤其是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以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若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肺结核、神经病的人不要登山,以免发生意外。

②先了解游览路线,计划好休息和进餐地点,最好有熟悉道路的人带领防止盲目地在山中乱闯。

③对山区的气候特点要有所了解,争取在登山前一天得到准确可靠的天气预报。带好必需的衣物以备早晚御寒、防止感冒。登山以布底鞋、胶底鞋为宜。

④休息时不要坐在潮湿的地上和风口处,出汗时可稍松衣扣,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进餐时应在背风处,先休息一会再进饮食。

⑤要尽量少带行李,轻装前进。对于老年人来说,应带手杖,这样既省体力又有利于安全。行路要稳,爬山时要注意力集中,并注意脚下石头是否活动,以免蹬翻踏空。在陡坡行走时,最好采取“之”字形路线攀登这样可减低坡度。每走半小时,休息10分钟,避免过度疲劳。

⑥山中遇到雷雨,不要到山顶、高树下躲避,以防雷击伤人;也不要在山沟低洼处,以防山洪伤人。最好在山腰洞穴中避雨。

⑦下山不要走得太快,更不能奔跑,这样会使膝盖和腿部肌肉感受过重的张力,而使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

⑧要预防急性腰腿扭伤,因此,在每次休息时都应按摩腰腿部肌肉,防止肌肉僵硬。按摩方法很简单,即用两手轻轻按柔或捏拉腰背部、大腿及小腿的各处肌肉。

9.冬季旅游话保健

若是冬季去旅游,所穿衣服的基本原则是防寒保温。皮衣、绒衣的皮毛和绒面都朝里面,因为绒、毛里能贮存大量空气:而空气又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能起到保暖作用,人体的热量不致很快散失。现在人们普遍爱穿毛线织品,因其柔软而富有弹性,空隙很多,可贮藏很多空气,穿在其他衣服中间保暖性能相当好。在北方,冬季最普遍的服装是棉衣,有良好的保温效果,但其缺点是体积大,显得臃肿累赘,活动不便,因此,旅游者不宜穿棉衣。旅游者冬季最好是穿用纯棉、驼毛、羽绒做成的衣服,这样既松软,又轻便,非常适合于旅游。

旅游者除注意择衣外还要注意衣着的松紧。一般地说,旅游者不宜穿紧身衣,因为紧身衣裤都有不同程度的压迫肌肤、血管,不利于气血运行,妨碍呼吸运动等弊病。尤宜是内裤宜松,宽大适中,并且不能用尼龙等衣料作内裤。

旅游者除注意穿衣服外,还要注意脱衣服。因为旅游时活动量很大,容易大出汗,而一些人一出汗就爱脱衣服,这样很不好,道理是出汗时人体腠理发泄,汗孔张开,而骤然脱衣,易受风寒侵袭而致病。关于这一点,古代养生家教导很多,如《彭祖摄生养性论》里说:“勿汗出甚而使解衣。”《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凡大汗勿偏脱衣,善得偏风半身不遂。另外,旅游者汗后应及时换衣,因为汗后湿衣不易干,消耗并伤害人体之阳气。汗后腠理虚,汗湿滞留肌肤,易产生风寒湿之类的病变。”

旅游者除注意懂得穿衣服外,还要注意穿鞋:塑料鞋尽管价廉物美,晴雨两用,但一般地说,旅游者不宜穿,尤其是脚汗多的旅游者和有足癣的旅游者更不宜穿,因为塑料鞋透气性能差。此外,皮鞋和高跟鞋也不宜穿,特别是准备长途步行旅游、野游、登山者,更不宜穿。因为高跟鞋容易引起足与踝部的扭伤以及足部肌肉和韧带的劳损,久之出现足和腰部的疼痛。而皮鞋较笨重,又要经常保养,也不适宜旅游。当然也不能穿无跟鞋,因为此种鞋定向转动最大,容易引起足的损伤。一般地说,还是穿旅游鞋为好,因为此种鞋是专管旅游之用,顾名思义吗!

10.旅游中吃点补药好

我们之所以建议人们在旅游中一定要吃点补药这是由旅游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旅行中长途跋涉,登山涉水,身体消耗很大,用中医的话来说旅游易伤津耗气,身体极需补充气血津液。其次,旅行中生活规律性差,再加上易地而处,容易水土不服。此外,旅游中心情舒畅、神经高度兴奋。而中医认为“血者,神气也”,即精神过用会损伤气血。旅游中出汗增多,而“汗为阴津所化”,汗多即伤人体津液。夫妻一同游者尤其是许多新婚夫妻把旅游当作必不可少的内容,性生活的增加,中医认为易伤“精”。

综上所述,紧张劳累的旅游活动会损伤人体的精、血、津液、气,而这些都是营养人体最宝贵的物质。因此,要保证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身体健康,人们在旅游中应吃点补药。那么,怎样吃才好呢?

一要分旅游项目

若旅游活动纯属身体锻炼,身体消耗很大,最好吃点人参或西洋参,因为二者均能补气生津;或吃中成药生脉饮亦可。

二要分季节

若是寒冷的冬天去旅游,当温补,可选用人参、肉苁蓉等;若是炎热的夏天去旅游,当清补,如西洋参、百合等。

三要分人

老年人、体虚者,宜多补,年轻人、体强者,宜少补或不补,或只需吃得好点。

四要分清气血阴阳

即气虚者补气,血虚者补血,阳虚者补阳,阴虚者补阴。总之要依证而补,不能盲目乱补。补气药常用人参、黄芪、党参,成药可用四君子丸,症状主要是气短、懒言、倦怠;补血者常用当归、龙眼肉,成药可用归脾丸,症状主要是头晕、心悸、失眠、脉细;补阳者常用杜仲、蛤蚧,成药选用右归丸,主要症状是形寒肢冷、乏力自汗、脉迟无力;阴虚者常用黄精、枸杞子,成药可用左归丸,主要症状是: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11.旅游者的大敌——水土不服

目前,旅游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人们越来越喜欢到大自然中去。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活习惯均有差异。每当人们从一个地方乍来到一个新地方时,往往感到身体不舒服,甚至表现出食欲不振、身疲神乏、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或月经不调等现象,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水土不服”。

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人,由于长期处于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已经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生活条件,机体同周围环境也已经建立起巩固的协调关系,即所谓的适应性。一旦外界条件变化了,人体某些生理功能可能发生暂时性的紊乱,从而表现出某些症状。如从平原到高原由于高空空气缺氧。人会产生心慌、头昏、失眠、呕吐等高原反应;从北方初到南方,凶南方空气湿润,会感到筋骨疼痛;而从南方初到北方,因北方空气干燥,常常会引起口鼻干燥。

“水土不服”诸症,对于绝大多数旅游者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常常可自然消失,因为人体生理功能会进行适应性调整,能与新的环境之间建立起新的平衡,但也有少数人需经治疗才能适应。那么,“水土不服”引起的诸症义如何治疗呢?

因土质、水质不同而引起的腹泻、腹胀:这是由于水土不同而造成了食物成分之间的差异。当发生腹胀、腹泻时,可服用酵母片、保和丸、藿香正气丸等药;要喝白开水,不要冉吃冷饮、水果;不吃生蔬菜,包括色拉。

因气候变异而引起的不适:若从热的地方到冷的地方可进行耐寒锻炼,如冷水、冷空气锻炼,以增强新陈代谢过程,促进体内血液循环,亦可服用玉屏风散等增强身体抵抗能力之药。若从冷的地方到热的地方去,可进行耐热锻炼,并注意防止蚊虫叮咬。

12.不宜忘了森林旅游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休闲观念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返璞归真的森林旅游正在我国蓬勃兴起。

森林旅游最早起源于美国1872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黄石森林公园。100多年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建立起各种类型的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3000多个,总面积达4亿多公顷。其中,仅美国就有1050个森林公园,面积达93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0%。日本有700多个森林公园面积5.6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5%。欧洲领土面积很小的卢森堡森林公园及森林保护区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40%。我国自1982年9月,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森林公园,到去年年底,全国经林业部批准建立的森林公园已达313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20个。

广阔的森林具有很强的诱人力,它分布地域广,不论山区、丘陵、平原,处处可见。到森林旅游,不需长途跋涉,可减少许多旅途之苦。森林风景优美,有山有林,有鸟有兽,鸟语花香,且空气芬芳宜人,对健康十分有利,到森林中旅游,既可观林赏景,又可进行狩猎、垂钓、野炊,别有一番情趣。

由于森林旅游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融合其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特点,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现在世界各地到森林旅游的人数,已跃居各个旅游项目之首,成为最有发展前途的旅游项目之一。

13.旅游不宜饮山泉水

夏季旅游,实在是件美事。当我们走到青山绿水之旁或浏览到清水之畔时,那涓涓流下的山泉水,真想用手捧上一把“一饱口福”。

但是请你千万别喝未经“卫生检疫”的山泉水。山泉水看上去清澈,其实并不干净。据卫生部门介绍:他们去过多处泉水检验,虽含毒的不多,但却都含有细菌。由于雨水的冲刷,风沙袭击,土壤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枯草芽胞,还有放射性物质等,都可能进入山泉。

泉水中含有硫化氢的是臭泉,我们会闻到一股臭鸡蛋味。含硫的氧化物或氯化氢的泉水叫酸泉,其水有腐性。含有硫酸盐或其他坤盐等有毒物质的是毒泉。含有放射性元素的泉水,进人人体后会放出射线,使人体内部器官受到照射,杀伤自细胞,使人体虚弱、疲劳,甚至出现脱发等症状。所以,我们对于无味、无色、无毒的泉水,也不要饮用,以保证旅游期间的身体健康。

14.旅游吃点红鳟鱼好

现在有不少北京人每逢节假日都喜欢到郊区旅游,除游山玩水外,还喜欢吃点红鳟鱼,有的喜欢吃烤红鳟鱼,有的则喜欢生吃。红鳟鱼已经成了旅游中人们的一道美味佳肴。

红鳟鱼,又名红眼鱼,马娘鱼,属鲑鱼科,味道基本与鲑鱼相同,但营养价值高,每100克鳟鱼肉中含蛋白质16.1克,脂肪1.6克,钙183毫克,磷183毫克,以及铁、维生素A等。祖国医学认为,鳟鱼性温,味甘、功能暖胃和中,适用于冻疮,寒凝痛经,胃寒冷痛诸症。若胃冷痛可用鳟鱼加葱椒煮食;若产后少乳,用鳟鱼加火腿炖服。但多食鳟鱼可发热疮。红鳟鱼性好食螺蚌,栖息于流速较慢的水中。红鳟鱼原来北京郊区亦无养殖,大量养殖才是近几年的事,此鱼是焦若渔同志当北京市长时从秘鲁大量引进养殖的,焦若渔曾在秘鲁做过四五年的大使。

我们之所以倡导旅游中吃点红鳟鱼,是因为本品甘温,食之有和中暖胃之作用。不少旅游者,因旅途中食生冷食物多再加饮食不规律,极易伤胃,故应多吃点红鳟鱼,除生吃、火烤外,还可整尾红烧、清蒸、炖、油煎,也可烹鱼块、炸鱼段、溜鱼片,或做成鱼丸子,还可与亲友围坐火锅旁品食一番涮鱼片。但您需要记住的是,红鳟鱼一定不要多食。否则“易发疥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