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凡11岁了,上小学五年级,她是个非常爱干净的女孩子。
一天下午放学后,凡凡刚进家门就对妈妈抱怨说:“妈妈,这个星期天学校组织我们去捡白色垃圾,我不想去。”妈妈说:“捡白色垃圾是保护环境的社会公益活动,你怎么不想去啊?”凡凡说:“去捡垃圾多脏啊,现在流感这么厉害,万一传染上怎么办?”妈妈说:“不会的,我给你买好手套和口罩,到时候戴上就不用怕了。把白色垃圾处理掉就能少些污染,或许还能少些传染源呢。”凡凡仍旧不想去:“星期天的时候我还得写作业、复习功课呢,去捡白色垃圾简直是浪费时间,真讨厌。”妈妈说:“作业可以挤时间做,捡白色垃圾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种公益劳动,你不是少先队员吗,要服从学校的组织,这是你应该为集体做的。”凡凡不情愿地说:“好,好,我去,别再讲大道理了。”
专家如是说
公益劳动,是一种为了社会公共利益自觉自愿地去做的活动,而非谋取私利带、有功利性的活动。一般而言,公益劳动主要包括工农业生产劳动和各种服务性劳动,如参加秋收、植树造林、打扫卫生、帮助烈士军属和残疾人等。
公益劳动不仅对社会有益,而且也能给孩子提供接触社会、学习社会和全面认识社会的机会,能够提高孩子明辨是非、全面看问题的能力,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另外,公益劳动对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以及爱护公共财物等思想品德,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应当支持孩子参加公益劳动,让孩子从小就养成热爱公益劳动的习惯。
好习惯培养
1.鼓励孩子随集体参加公益劳动
学校组织公益劳动时,父母应当对孩子给予支持和鼓励。当孩子不想参加公益劳动时,父母应当给子讲清楚劳动的作用及重要性,让孩子意识到公益劳动是对整个社会有益的,他是这个社会中的一员,他有义务和责任去参加公益劳,而且他也最终会从这场劳动中获益。
2.带孩子一起参加公益劳动
父母不仅要督促孩子参加社会公益劳动,自己也要积极主动地参加,为孩子做好榜样。父母可以带孩子参加居委会组织的一些公益劳动,比如,参加植树活动,灭蚊蝇,扫雪,照顾附近的孤寡老人等,让孩子参与到劳动中来,为社会、为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此外,周末或假日里,可以带孩子参观福利院,和福利院的职工一起打扫卫生,仔细地帮助老人洗衣服,和老人聊天、谈心等,让孩子体会老人的孤独和自己的幸福。
3.和孩子一起总结参加公益劳动的体会与心得
当孩子随集体或父母参加完公益劳动后,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总结一下参加公益劳动的体会与心得,比如,公益劳动把班里所有的同学都聚集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体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正含义;公益劳动不仅能接触、了解社会,也能造福社会,还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提升自豪感;公益劳动可以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了解到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应该有坚定的信心和坚强的意志,等等。类似于这样的总结不仅能让孩子全面地认识公益劳动的意义,还有利于激发他参加公益劳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