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的扬扬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可是,从小生活条件优越的他有一个坏习惯——不知道爱惜粮食,经常把不喜欢吃或者吃不了的饭菜扔掉。
暑假里,爸爸妈妈请奶奶帮忙照顾扬扬的生活,扬扬特别高兴,因为他很喜欢吃奶奶做的饭菜。这天,奶奶做了一条鱼,熬了一锅鸡汤,扬扬闻着四溢的香味馋得直流口水。终于等到开饭了,奶奶拿出了主食——馒头,扬扬一看,对奶奶说:“奶奶,我不喜欢吃馒头。”奶奶说:“不能只吃鱼喝鸡汤,得有点主食,不然过一会儿就会饿了。”说着,奶奶递给扬扬一个馒头,要求他吃掉。扬扬无奈地接过来,在手里拿着。过了一会儿,趁奶奶去客厅倒水的空隙,扬扬趁机把只啃了几口的馒头扔进了垃圾桶里,然后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吃饭。
吃完后,扬扬就坐到电视前开始看动画片,奶奶在厨房里收拾碗筷。奶奶准备把垃圾扔到外面去,收拾垃圾时,她发现了那个馒头。奶奶把扬扬叫到厨房里,问他:“扬扬,这是谁扔的馒头?”扬扬回答:“是我扔的。”奶奶又问:“你这样做对不对?”扬扬没吱声。奶奶说:“虽然咱们家现在富裕了不少,但是也要知道爱惜粮食,你看看,这几乎整个馒头都浪费掉了,多可惜呀。”扬扬不屑地说:“奶奶,不就是一个馒头嘛,有什么大不了的。”
奶奶很无奈,现在的孩子真不知道苦日子的滋味,如此浪费怎么能行呢?
专家如是说
随着现代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的逐步丰富,再加上父母及老人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孩子任意浪费粮食的现象随处可见。比如,即便对于新鲜的饭菜,孩子只要觉得不可口,随意就扔掉、倒掉,更不必说隔顿的饭菜了。也许孩子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孩子或者父母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然而,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最重要物质基础,是国家安定之本。爱惜粮食不仅是一种勤俭节约的表现,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因此,家长对孩子浪费粮食的现象一定不能忽视。
好习惯培养
1.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样
从小培养孩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有节约粮食的意识,给孩子树立一个节约粮食的好榜样,并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比如: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大桌子。当孩子有浪费粮食的行为时,父母应当及时制止、严格要求孩子不能浪费粮食。
2.让孩子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
父母只有让孩子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孩子才能懂得节俭。可以告诉孩子,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和心血创造出来的,一定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果实。条件允许的话,父母还可以让孩子去农村体验生活,让他在田间劳作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此外,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一道特殊的计算题:假如每天每人节约1粒米,全国有13亿人口,1天就能节约13亿粒米,按50克米3200粒计算的话,13亿粒米就是20312.5千克。再乘以1年365天,就是7414吨。如果一个儿童一天吃500克(1斤),就可解决40625名儿童一年的粮食。那么,每天每人节约2粒米、3粒米呢?
3.给孩子做可口、适量的饭菜
父母要注意孩子的饮食习惯,看孩子平常爱吃哪些菜,就尽量给他做哪些饭菜,当然了,不能偏食。一种菜不能长期地吃,不然孩子会吃腻;一次也不能做太多的饭菜,否则会剩下;给孩子盛饭菜时让他估量一下自己的饭量,能吃多少盛多少,不给孩子留剩饭菜、倒饭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