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
10657300000085

第85章 教育如制陶

有一个故事,说古代有一个叫乌斯曼的老陶工,他制作的陶器精良,人们都以能得到一件为荣。在他百岁生日时,全国的陶业工人都来给他祝寿,并要求他把做陶的秘诀说出来,传于后世。

老人摊开两手笑着说:“所选的泥土,和泥、造坯、上釉、烧制,我和你们一样,没什么可说的。只有一件事可告诉诸位,就是我自16岁起做陶工,多年来一直热爱这个工作,无论是给帝王做一只细花瓶,还是给农民做一个提水用的粗瓷瓦罐,都是按照一定的工序,细心制作。绝不因为粗瓷瓦罐是农民所用,就偷工减料。如果说做陶有什么秘诀的话,那么这可能就是我的秘诀了。”

热爱本职工作,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对待每一件陶器,这是老陶工成功的秘诀。事实上,世上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如此,如果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你就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就需要心中充满敬畏,对职业生发神圣感,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天、每一件事、每一个环节。

制陶业如此,教育事业更是如此,从某一程度上讲,教育事业更为神圣,更需要教育工作者职业的敬畏感,疏忽不得,马虎不得,懈怠不得。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教育他们不能等同于制造陶器,质量不行可以从头再来,对于孩子的教育具有不可再造性,教育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

于漪老师说:“做了一辈子教师,还在学做教师。”教师对于职业就应当充满着这样的敬畏感,有了这样的敬畏感,教师才会认真对待备课,认真对待课堂,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不管备课需不需要检查,不管教室后面坐没坐领导,不管学生是聪明还是愚笨。

贾志敏老师教过的每一篇课文,都能烂熟于心,倒背如流。这是何等的敬业精神,何等的认真从教呢?我们又有几个教师能够如此?要求学生们背诵的章节篇目,我们又能背诵出来吗?教师对教育需要贾老师这样的认真,需要贾老师这样的用心。每一篇课文都需要花工夫去钻研,每一节课都需要花心思去设计,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花精力去教育。

其实,教师的工作并没有多大差别,教育对象总体来说都差不多,教材也相同或相似,课堂的流程也大同小异,就如同制陶所选的泥土,和泥、造坯、上釉、烧制大体相同一般。然而,有的教师做了一辈子教师,却不知道怎样教书,没有摸到教育的门道,而有的教师不出几年却成了名师。抛除智力的因素不谈,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教师的态度。在于教师有没有职业的敬畏感,有没有认真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

教育是神圣的,教师承载着时代赋予的使命,承载着孩子的明天与未来,需要教师认真对待,认真对待教育,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必将成就教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