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
10657300000081

第81章 圆脑袋的追问

曾经看过这样一幅漫画,画面上,一位圆圆脑袋的教师站在讲台上,而台下,十几位学生,脑袋却大不一样,或方形,或三角形,或菱形。第二张图上,老师还是那位老师,学生还是那些学生,但是此时师生的脑袋却清一色地成了圆形。

看到这幅漫画时,我的内心是深受震撼的,这幅漫画不正是现如今我们教育的真实写照吗?刚刚踏进校园的孩子们难道不是个性鲜明、性格迥异、活泼好动的吗?他们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着实显出天真与可爱,也着实让一些教师颇为头疼。上课随意站立,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不顾忌老师的批评,也不担心同学的嘲笑,在他们的心中,自己就是自己,想啥就会说啥,不会压抑自己,也不会被纪律与制度所约束。此时的孩子不正如漫画中所画的那样棱角分明、或圆或方、或长或扁吗?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延长,这群孩子还会保持自己的本真与原色吗?参观过诸多名校,也到过一些无名的学校,但是,在这些学校中我看到的学生却是如出一辙。课上,端正坐好,目光向前,发言先举手,回答过后等到教师允许才能坐下,而学生所言的答案也无非是教师想要的,视之为正确的内容。在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课堂上,学生们的表现竟然如此相似。

相似的不仅仅是学生行为的那种拘谨、那种统一、那种格式化,相似的还有学生们的生活,这种生活是那样的单调,学习,学习,再学习,除了学习之外,他们似乎没有任何事情可做。每一个孩子都在为了成绩这样一个目标,全心全意地学习,或者被迫被动地学习。

据报载,一所高校自主招生过程中,每天都要收到近千份来自全国各地的报名表,而这些报名表中,除了姓名籍贯不同之外,其他则大同小异,而一些具有校长推荐资格的学校推荐的学生亦是如此:成绩优异、遵守校规、知书达理等等。从中我们很难看到学生的个性,看到偏才、怪才的影子。当然,其中固然有选拔制度的缺陷,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学生们在我们的教育之下已经成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模型了。

这就是我们现实的教育,在我们教师的教育之下,孩子们真的变成了一个模样。就如同那幅漫画上所绘的一样,经过教师的教育,学生们已经失去了个性,被教育同化或者驯化了。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可怕的结果。教育的责任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这种发展却不是以牺牲学生个性为代价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先天潜质,都有自己发展的优势,教育他们就是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满足他们对教育的不同需求。教育不是消磨他们的个性,而应是为其个性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使其获得足够的伸展。

其实,学校就如同一片小树林,而学生则是一棵棵品种不一的小树苗,桃树、柳树、松树、杨树、桦树……作为园丁的教育者,首先应当正确对待这些树种,明白这些树苗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其先天基因的使然,他们各有各的品性,各有各的用处,自己不可能让其整齐划一。强行将他们修剪成一个树型,不是爱护,而是一种戕害,是一种毁灭性的破坏。园丁的使命,应当是将这些小树苗按照他们各自的品性,施以不同的肥料,加以不同的修整,使之长成真正的自己,从而培育出一片丰富多彩、拥有不同生态物种的小树林。

方脑袋、圆脑袋的漫画值得我们思考,更值得我们深刻的反思。如若我们的教育还是停留在如此格式化的教育模式中,那么,创新品质、独立的个性、优秀的人才只能成为一句空话,成为教育梦想或教育空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