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
10657300000072

第72章 让孩子把话说完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问她的孩子:“如果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渴了,又没带水,而你包里有两个苹果,怎么办?”“我将两个苹果都咬一口1孩子毫无表情地回答道,母亲失望了,她想训斥孩子,但她改变了主意,温柔地问儿子:“为什么呢?”儿子一脸童真地回答:“因为我想把最甜的那个苹果送给妈妈1

读了这个故事,很受感动,为孩子的天真与懂事,更为妈妈的耐心倾听。试想,如若这位妈妈当时没有这份倾听的耐心,没有让孩子把话说完,继而对孩子进行大声训斥与指责的话。孩子又会作何表现,他会有勇气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吗?他对于母亲的那份爱还会持续吗?他稚嫩的心灵又如何承受得了母亲的误解与精神的打击呢?多亏母亲耐心的一等,多亏母亲给予孩子说话的机会,让孩子真实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母亲耐心的倾听,得来了孩子精彩的答案,也得来了孩子真诚的爱意。

让孩子把话说完,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品质。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未成年孩子,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的语言表达都会受到他们年龄特点所制约。真正地认识他们,真正地了解他们,真正地走进他们,就应当给其说话的机会。教育者对孩子应当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等待,只有学会倾听,才能收获教育的最高境界。

课堂上,面对学生出乎意料的观点与见解,我们不应大惊小怪。即使是错误的,不合逻辑的,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言论,我们也不应当急躁地妄下结论,给学生上纲上线。学生的观点是他们内心的真实表达,他们的言论自有他们的依据,自有他们的出发点,自有他们自己的道理。作为教师不妨给他们继续说话的权利,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理由、自己的想法,说不定一次意外的课堂场景就此生成,说不定一次深入解读文本的机会就此闪现。教师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也是给自己一个教育的契机。

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当头棒喝。在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犯错原因的时候,我们不应过早地实施教育的手段。每个学生都会犯错误,犯错误有主动为之,也有被动为之,更有不得已而为之,当然也有动机虽好,却办错了事的。在没有弄明白学生犯错的前因后果之前,对学生采取任何行动的教育都是不理智的,甚至会错怪了好学生,影响了师生的感情。教师对学生的指责与批评也许会让学生低下头,但是学生的心灵并不一定能够真正地接受。面对犯错的学生,给学生说话的权利,让学生为自己辩解,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教师通过学生的言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才是顺应教育规律的,才有可能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里。

让学生把话说完,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倾听,这是教师的教育智慧,也是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