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
10657300000047

第47章 不可忽略的过程体验

五岁的女儿对于自行车总是特别地感兴趣,每每下楼见到我的自行车,便会飞快地跑过去,并试图往上爬,自行车被她扒得几乎倾斜地要倒下来,有几次,要不是我跟得紧,自行车非得砸到她不可。因而,每每下楼,我便会重复地对她说上一句:“宝宝,不要动自行车,要不然倒下来可了不得,非得砸着不可。”但是,对于我善意的提醒她却当作耳旁风,依然我行我素。

然而,这样的状况却在几天前得以改变。那次,依然带女儿下楼,一脚没跟住,女儿便跑到了自行车跟前,自行车在她小手的扒拉下,顺势一歪,正好倒在了她的身上,女儿吓得哇哇大哭,还好,砸得并不重,只是受了场惊吓。不过,自此以后,女儿似乎长了记性,见到自行车,再也没有从前顽皮的举动。

之前无数次的提醒,居然抵不过一次体验,可见经历对于孩子是多么重要。对于我们成人来讲,我们明白自行车倒下砸到身体上的后果,这来源于我们的判断力,更来源于我们生活的经历。然而,对于孩子,他们的脑袋里却没有这种危险的意识,成人的提醒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种概念,并没有主体的经历与体验,因而也是不能注入他们内心深处的。

对于这个道理,我们成人却往往没有在意,也常常剥夺本属于孩子们的过程体验,我们常常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孩子:“这样做很危险1“不准这样1“一定不要去做1诚然,我们的提醒可以让孩子少走一些弯路,从而避免错误与危险。然而,这样的提醒有时对于他们却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他们不但不会在意,反而会更加积极地去尝试。对此,我们常予以严厉的批评,硬性的制止,以长者的地位与权势压制孩子。这样做之后,结果或许符合我们成人的意愿,但是对于孩子来讲,表面的屈从却掩饰不了内心的抗拒,如若能够脱离成人的视线,他们照样会触碰成人视之为猛虎的“地雷”。

可见,如果真正为孩子好,真正让孩子远离危险与错误,就需要给予孩子尝试的机会,让孩子获得过程的体验。正如,教孩子学走路,就要敢于放开手让孩子去摔跤,摔跤是孩子学步不可忽略的过程体验,只有在摔过无数次后才能掌握走路的方法,获得独自行走的技能。这个经历与过程成人无法代替,也无法给孩子省略。

其实,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学生思考的过程与经历教师同样是无法取而代之的,这个过程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是无比重要的,只有经历了思考的过程,知识才能内化为素质,融入学生的思想认知体系。当然,这个思考的经历、过程与体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注定充满着坎坷,充满着艰险,但是正是因为这不平坦的学习之旅才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无比深刻的体验。

然而,对于一些教师而言,却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不敢让学生尝试独自思考、独自探索、独自体验,他们认为这样的学习太过浪费时间,是高效课堂所不允许的。因而,他们习惯于将自己的认知、书本现成的知识硬塞给孩子,告诉孩子最正确的答案、最简便的方法、最省事的路径。按理说,学生只要按照教师说的去做,是可以减少错误,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成绩的。但是,这样的教学结果,却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为这样的课堂只教会了学生死记硬背,记忆前人的经验,而失去了自我探索的乐趣。即使学生们按照教师的思路学习了,所获得的知识也是僵硬的、没有根基的、没有灵性的。

“将学习还给学生自己”,这是新课程重要的教育理念,的确是这样,学习的过程应当放手给学生,学生只有亲自体验参与,经历过个体探索的过程,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过程不可忽略,体验无人能够代替,但愿每一位教师都能明白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