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
10657300000044

第44章 校长,请说“咱们班”

前不久,随着教育局检查组到几个乡镇检查工作,笔者的任务是进班核实人数。因为情况不熟,每到一所学校,便请校长在前做向导,逐班核实。而令我惊讶的是,虽然学校不同,但是校长们进班的第一句话却如出一辙:“你们班现在多少人?”伴随着这句生硬问话的则是校长铁板的脸与学生们战战兢兢的回答。

“你们班现在多少人?”这句话看似没有什么错误,也的确表明了问话的意图,但是出自校长之口,笔者却总觉得有失妥当。“你们”对于学生来说是否缺少了一种默契的亲近之感呢?是否拉远了校长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惧而远之呢?如若以“咱们班”代替是否会好些?是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校长的温和、校长的亲近、校长的平易呢?

“你们班”,从这简短的三个字中,我们却可以看出校长们所奉行的管理理念与行为准则,更可以看出校长自我身份的定位。实际上,在一些校长看来,学生与自己存在着距离,教师与自己也存在着距离,这种距离缘于校长对于自身地位与权威的认识:作为校长就应当与学生、与教师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可以让人产生敬畏之感,而这也正是体现自身人生价值之所在。

我们常见校长在学生会上、教师会上大讲特讲,口口声声“你们”“你们”,正是这种“你们”让学生与教师感觉到了和校长之间的距离,其实这种距离是心灵的距离,是校长人为设置的屏障、划分的界线。

与学生、教师保持距离的校长也许可以坐稳校长的“位子”,却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教育家”的角色。真正的教育家,应当是扎根校园、立足学校、深入学生、亲近教师的。与学生亲密无间,才能充分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实施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亲近教师,才能激发教师情感,调动教师的工作激情,让教师对学校生发归属感,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亲近校园的校长,将校园视之为家园的校长,首先应当亲近教师与学生,因为人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要素,教育对象与实施教育的主体都需要校长的关注。

将“你们”改为“咱们”,这是校长在传递一种平等、民主、信任的信息,师生之间的平等,管理之中的民主,这种民主、平等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因为校长、教师、学生是“咱们”,是同一战线上的伙伴、朋友、同志。而如此教育观指导下的校长在学校教育管理过程中也必将时刻想着师生,真正实现管理上的“以人为本”。

将“你们”改为“咱们”,虽是一字之差,却是角色的改变,更是理念的转变,但愿“咱们”“咱们班”“咱们老师”“咱们大家”能够成为校长们面对学生与教师的常用语。